本周案例通报:
10月30日至11月05日,全区共接报通讯网络诈骗警情40起,损失资金258万余元,其中单起最高被骗84万余元。
双十一来啦~剁手党们想必已是战果颇丰,喜滋滋地等待“收获”的同时,也要小心啦——骗子们针对购物和收件等环节精心准备了各式各样的骗局,就等着你上钩呢!
典型案例一: 2020年10月初,家住长塘新邨的杨女士(化名)在某短视频平台中购买了一款阿胶糕。10月底,杨女士突然接到了一通自称商家客服的电话,称产品出现质量问题,要给顾客进行双倍赔偿。起初杨女士尚存戒备心理,在对方询问支付宝、银行卡余额情况时表示并无存款,然而对方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己绝不是来骗钱的,也不需要杨女士账户中有余额。随后,对方多番花言巧语,一本正经地指示杨女士进行种种“退款流程”需要的操作,成功地让杨女士从支付宝花呗中套出了8000余元,而后又要求杨女士使用该笔资金支付了价值8900元的购物款。嗐,骗子确实没用上杨女士的存款,但却套走了她的贷款!
典型案例二: 2020年11月2日,家住美地兰庭的王女士(化名)接到了一通电话,对方自称是某购物平台客服,声称由于员工操作失误,误将王女士设置为了购物平台代理商,每月将从王女士账户中进行扣费。这还得了!焦急的王女士为了解除代理,立即乖乖添加了对方的QQ,后对方声称需要提供一定的资金进行账户解绑,费用会在解绑完成后统一返还,毫无察觉的王女士按照对方的指示,向指定银行账户进行了多次转账,最终损失3万余元。
看到杨女士的经历小编着实有些感慨——每一起诈骗案的受害人们都是不想被骗的,然而“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随机应变、说演就演那都是骗子的基本功,更何况,在千百场骗局中“锤炼”过的骗子面前,咱们普通人那点儿薄弱的防范意识压根不够看!
什么?那咱可怎么防范呀?毕竟这实战经验那是拍马也赶不上骗子们的。
别急,针对购物类诈骗,看到以下关键字,马上挂断电话、拉黑好友,高枕无忧~
1、“卖家”主动找上门,积极要求双倍乃至多倍退款的; 2、声称快递丢失、烧毁,主动来进行理赔,之后以各种理由要求转账的; 3、声称误设代理商,要求交费进行解绑的; 4、以便宜出售为由,要求绕过购物平台进行交易的;
听小编的,选购、付款、退款,咱都走正规平台、正规流程,别为了那三瓜俩枣的就被人骗了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