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0104|回复: 0

幽兰无人亦自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24 14:4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常州
幽兰无人亦自芳
    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
    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
    这是陈毅同志写的一首咏兰诗。道出了生长在深山密林中的兰花,因为它浓郁的馨香而使得许多爱兰者入山采兰。
IMG20180220144025_mh1519204949430.jpg

    上山采兰,是件非常辛苦且带有危险的事,山路漫漫,翻山越岭;盘桓密林,荒无人烟,暮则无处投宿,饥饿难忍,甚至迷途,还可能遇到野兽和毒蛇的袭击……
    不过,当你在山腰石谷的棘刺中发现一大堆或散布的三四株兰草,闻到四溢的幽香,甚至觅到几株有望梅、仙、荷、蝶的兰草时,定会为你的好运而感到高兴。兴奋之余,你是否对这些生长在荒无人烟之地上的香飘四溢的兰花而有所感慨呢
?
IMG20180220144659_mh1519204745236_副本.jpg

    2000 多年前,孔老夫子曾经有过一次类似的经历,当然孔老夫子不是上山采兰,而是在他从卫国返回鲁国途经一山间隐谷时,闻到了兰花香味,于是停车赏兰,即景生情,发出"兰当为王者香"的感叹。
    后来,孔老夫子有感于兰花生于无人的深山石谷而幽香四溢的品格和精神,对他的学生说∶"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孔子虽然说的是兰花的生态习性,但他却非常欣赏兰花"无人亦自芳"的品格。
IMG20180222164458_mh1519818270075.jpg

    宋代罗愿撰的《尔雅翼》说∶"株秽除兮兰藏睹,以其生深林之下,似慎独也,故称幽兰。"幽兰无人亦自芳,这是一种"慎独"的境界,"慎独",实在是一种美德。
    慎独,是中国伦理思想史上一个特有的范畴,早在秦汉时期的《礼记·中庸》中就提出;"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独也。"东汉经学家郑玄为此注释说∶"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就是说,要在"隐"、"微"之处下功夫。即使一个人闲居独处时,言行也应谨慎不苟。
    一般说来,一个人在有人监督和无人监督时对自己的要求往往不一样。在众目睽睽之下,人们比较注意自己的修养,但在"无人之处"则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甚至会做出一些不光彩的事情。因为"无人之态"之时,你做什么,谁都不知道,你做好事,不能扬名,你做坏事,不易为人发现。所以一到"独"时,就"慎"不起来。
    然而,世间在"慎独"方面达到很高精神境界的人还是有的。《咸宁县志》记载了一个"不畏人知畏己知"的故事。表现了故事的主人公具有像幽兰那样"无人亦自芳"的"慎独"境界。
mmexport1519206252301_副本.jpg

    清雍正年间,有个叫叶存仁的人,先后在淮阳、浙江、安徽、河南等地为官 30余载,毫不苟取。一次,在他离任时,僚属们派船送行,可是船只迟迟不启程,直到明月高挂时划来一叶小舟,原来是僚属为他送来临别馈赠,为避人耳目,特地深夜送来。他们以为叶存仁平时不受收礼物,是怕别人知晓,而此刻夜深人静,四下无人,定会收下。叶存仁见此情景,便叫随从取来文房四宝,即兴书诗一首。诗云∶月白清风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接着将礼物退了回去。
mmexport1519206381326_副本.jpg

    "不畏人知畏已知",是高度自觉性的表现,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不断地锤炼自己的道德意志,时时处处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像山中的幽兰那样——无人亦自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