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网-金坛区域首席网络门户-金坛论坛
标题:
金坛古代科举高中前三甲的7人!
[打印本页]
作者:
SEBASTIAN1
时间:
3 天前
标题:
金坛古代科举高中前三甲的7人!
金坛古代高中前三甲的7人
1.张纲
张纲是北宋徽宗时期(1083~1166)人,字彦正,号华阳老人,金坛薛埠镇人,从小到大的考试都是第一,最后御赐的状元,牛气哄哄。
张纲一生遇到过两个宿敌,蔡京和秦桧。蔡京大伙应该熟悉,就是《水浒传》中的六大恶人之一,就是他刚开始狙击了张纲的仕途,不过凭借张纲的机智,数月之后正式走上了岗位。
“君子小人混杂。风俗侈靡,宜以祖宗为法”是张纲为官论,这个论调与蔡京大为不合,斗了些年。
后来因为朝中风气越来越差,被秦桧搞了一下,心灰意冷的张纲回老家,隐居在茅山华阳洞整整20年。绍兴二十五年秦桧死了,他又被召,苦干三年后再次辞官!
后来孝宗上台后又想请他出山,但他因为看透了这个世道,心累了,以年事已高,推辞不出。拒绝皇帝的人,想想都牛!
张纲一生为官刚正,著有《华阳文集》、《确论》等,最高官至参知政事,也就是宰相。
2.曹大章
嘉靖三十二年的榜眼,金坛人,诗学李白,文学司马迁,还会散曲。
他的宿敌是后来明朝六大奸臣之一的严嵩,与严嵩交恶后,没斗得过,被罢了官。相传曹大章做文章之前喜欢打腹稿,而且是身处闹市之中(这个逼装的我给满分),回去后一气呵成。
著有《燕都妓品》、《莲台仙会品》、《秦淮女士表》等,在明朝文坛还有挺有分量的!
最高官至翰林院官修,为官家修书。
3.史惇
史惇,字子有,江苏金坛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的状元。授户部山东司主事,后来还当了九江知府。当时流寇猖獗于黄梅、广济之间,与九江仅隔衣带水。史惇上任后提出“严保甲,勤哨探,贼不得渡。”
后来史惇后因刚直不阿得罪高官而归乡,不知道金坛现在还能不能找到他的墓。
4.蒋超
清顺治四年(1647)年中的探花,金坛朱林镇人,字虎臣,号绥庵、华阳山人。
蒋超一生为官虽然不得志,但是诗文墨宝才气横溢,在清朝的文坛名声响亮,阮葵生、施闰章都大赞过蒋超的诗,不仅如此,蒋超的佛性也是奇高,清初最著名的朴学大师孙奇逢在嵩洛遇蒋超,互相研讨理学,对他卓越见解十分佩服,慨叹:“不可失此人!”
清朝中叶的沈德潜、彭端淑、潘飞虎、王荫槐、张维屏等学界名流,亦对蒋超十分叹服!官最高至弘文院编修,后来真的当了和尚···
5.于振
于振(1690-1750)字鹤泉,号秋田,一号连漪,金坛金城镇人,清代雍正元年(1723年)中的状元. 授翰林院修撰,才华高,没多久就进入南书房侍奉。
雍正四年,他督察湖北学政。由于他擅自增添学额两名,遭到参黜,被贬为庶人。但因他生平学问无所不窥,博览内外典籍,研学精细,见解独特,所以三年后,他又重新由秀才考取举人,并调任行人司司副。他官最高至侍读学士,此人还有个弟弟,于敏忠,也是状元。
总体而言于振还不错,不阿谀逢迎,为人刚直公正。在典考和提督学政时,秉公选士,奖拔真才,享有知人之誉。虽曾遭贬,终为荐举,复得起用。
于振的书法、文章均为世人所推崇,颇有声誉。
6.于敏忠
于汉翔的孙子,于振的弟弟,提一下,于振也是雍正年的状元。
于敏中字叔之,金坛金城镇人,清朝重臣,一家都是当官的,金坛的望族。于敏中乾隆年间中的状元,跟和珅斗过气。最高官至军机大臣,位极人臣啊!
7.冯煦
光绪十二年(1886年)的探花,金坛五叶人,词赋才艺高,江南才子,字梦华,号蒿庵,晚号蒿叟、蒿隐。
当过安徽凤府知府、四川按察使和安徽巡抚。
辛亥革命后,寓居上海,以遗老自居。曾创立义赈协会,承办江淮赈务,参与纂修《江南通志》。冯煦工诗、词、骈文,尤以词名,著有《蒿庵类稿》等。
此人最高官至赈务大臣,文学成就高,另一突出贡献是对方志事业的建树,他先后用10多年的时间总纂了《江苏省通志》,主编《金坛县志》、《凤阳府志》,以及溧阳、镇江、嘉兴、宝应、睢宁、宿迁等地的府、县志书。
所编志书以其范围广泛而又纲目清晰,内容充实完备,资料翔实可靠,文采斐然,典雅清丽而著称于世。
欢迎光临 山水网-金坛区域首席网络门户-金坛论坛 (https://bbs.3sjt.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