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乡发展] 金坛名人墓考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山水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金坛名人墓:

左思墓。

左思(约250—305年,字泰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文学家。其撰《三都赋》名扬天下,成语“洛阳纸贵”缘于此赋。卒,赐葬江东,金坛今已左墓桥、左墓村、思湖等,皆因左思而名。

左思墓位于金坛县南十八里景塘南,清《光绪金坛县志·丘墓》载:“晋长沙太守左思墓在县南十八里景塘南。” 由于年代久远,丘墓荡然无存,仅存地名。


韦昭墓。

韦曜(204―273),本名韦昭,字弘嗣,吴郡云阳(今江苏金坛)人,三国时期孙吴重臣 、史学家。与人合著《吴书》《汉书音义》《国语注》《三吴郡国志》等。成语“以茶代酒”缘于韦昭趣事。

韦曜墓位于金坛县西北六十里东溪,清《光绪金坛县志·丘墓》载:“吴仆射高陵侯韦昭墓在县西北六十里东溪。”《光绪丹阳县志》云:“延陵镇南去一十里系孝德乡,地名东溪,世传以为昭墓,未在孰是。”1959年春,尚存“高陵亭侯韦昭之墓”碑,事过境迁,至今此碑不知所终。


董永墓。

董永为东汉时人,《大清一统志》记为抚州乐安人,《搜神记》记为齐郡千乘人。元《至顺镇江志·古迹》:“汉董永墓在延陵。有碑记其事,地名董碑,又名董坟。”清《光绪金坛县志·丘墓》:“孝子董永墓在望仙桥西三十步,地名董陂,一名董墓,旧有碑,今不存。”

金坛旧属毗陵郡延陵县,西晋太康二年(281)分曲阿县之延陵乡置。或因春秋季札封于延陵,此地为采地所及,因而取名。延陵县废,望仙桥一带改属金坛县,墓在原直溪镇董永村,2016年发现清代道光二十八年李秉阳所立董永墓碑。


戴叔伦墓。

戴叔伦(732-789),名融,字叔伦。润州金坛人,唐代田园诗人。

清《光绪金坛县志·丘墓》载:“经略史戴叔伦墓在县南三里,翰林学士梁肃撰碑,今存惟‘唐故戴公叔伦神道碑铭’数大字,余不可辩。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知县张翰冲题其墓曰:‘诗伯夜台’。”2008年,戴叔伦墓列入金坛城南风景区,并已修复。


储光羲墓。

储光羲(707-约760),唐诗人,润州延陵(今常州金坛)人,唐开元年间进士,官监察御史,唐代著名诗人。《全唐诗》收其诗200余首。

储光羲墓位于在金坛县白塔乡(今金坛区)龚家村北300米处。清《光绪金坛县志·丘墓》载:“监察御史储光羲墓在庄城东村。”原墓规模较大,遗址殆湮,今已无存,仅存墓碑半块。


张纲墓。

张纲(1083—1166),字彦正,号华阳老人,宋代词人。政和四年(1114),御赐状元及第,授学官太学正,六年迁太学博士,后任秘书省校书郎。建炎元年间,因忤秦桧受黜,隐居茅山华阳洞20年。为官四十年,“以直行己,以正立朝,以静退高”为座右铭,天下人称其不负所言,颂为“清官”典范。

张纲墓位于薛埠镇西丘村西300米处。清《光绪金坛县志·丘墓》载:“左光禄大夫参知政事张纲墓在县西西墟村。”墓初建时规模大,分甬道、墓室;墓前有神道和石翁仲、石马等,现仅存墓室。


刘宰墓。

刘宰(1167—1240),字平国,号漫塘病叟,润州金坛人 。绍熙元年(1190)进士,历任州县,有能声。后隐居三十年,于书无所不读。卒,谥文清著有《漫塘文集》36卷。

清《光绪金坛县志·丘墓》载:“太常寺丞刘宰墓在方山之麓,地名沙墅,吏部袁甫铭。”刘宰墓址殆湮,今已无存。


段玉裁墓。

段玉裁(1735—1815),字若膺,号茂堂。金坛人。清乾嘉年间著名训诂大师。

段玉裁墓位于金坛花山大坝头村,清《光绪金坛县志·丘墓》载:“四川巫山县知县段玉裁墓在县西大坝头。”1985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拨款重修段玉裁墓,2007年,金坛兴建盛天生态园时,将段玉裁墓划于园内,墓区四周以青砖砌作护墙,墓门前石砌九级,连接甬道为出入口。


常州市谱牒与祠堂文化研究会  
常州家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