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6644|回复: 0

漫谈中国兰花的鉴审和赏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25 10:4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常州
漫谈中国兰花的鉴审和赏评
    中国兰是"善"的象征,中国人民是善良的民族,善良的人民欣赏善美的花。善是美与真的结晶和灵魂,没有善的美或真,也就无所为美和真了。中国兰欣赏的总纲是善,纲举目张,我们紧紧抓住这条纲,就不会迷失欣赏兰的方向。
    每个国家,民族甚至每处地方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爱好。爱好又总和人们所处的时代相依存,并随社会进步而进步,随时代变革而演变,然而总有一条主线,人们总是沿这条主线前进。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数千年来中国兰欣赏的主线是∶一条向美求善的光明大道。数千年里各个朝代,各个时期的精神和物质文明渗透于一朵小小的兰花,让兰花代替人们表达心中的理想和追求。
mmexport1570486725800.jpg

    经数千年的积累和提升,中国兰的内涵十分博大精深,以致初养、后学中国兰花的人觉得,中国兰艺知识好似浩瀚的大海。我们畅游于艺术的海洋,攀援知识的高峰,虽艺海无边,知识无涯,我们只要在养兰和赏兰中铭记颂美、扬善、求真的目标,有志者总会抵达艺海的彼岸,登临知识的顶峰。
    自然景物美的欣赏不可能有具体和统一的标准。正如宋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览物之情得于异乎"。偏爱人人有,偏见却十分有碍。
上溯孔子、屈原赏兰,探源寻根,顺流而下,学习历代赏兰的精意,试说今人赏兰的风尚,预测将来欣赏兰花的趋向,不带偏见地展示中国兰的赏评,并描述历代留传至今的200余种名兰、珍蕙的性状和特征。
mmexport1576897766129.jpg
    孔子赏兰:以香喻善,修德致道。
    2400年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游说诸国没被重用,在回家时路经隐谷嗅到兰花香,借兰香诉说心中的不平,感叹生不逢时。他停下车来,对着兰花弹奏唱歌,歌名为《猗兰操》。
    "猗"字为助字,相似于"啊"字;"操"字,在这里可解释为操琴,也可以作行为和品行意思,依后一种意思解《猗兰操》,就是"啊,兰花的品行"。
    在《猗兰操》歌词中,孔子没有直接歌颂兰花的品格,歌词只是自己伤感生不逢时∶时人暗蔽,不知贤者,年纪逝迈,一身将老。在唱歌之前孔子感叹地说了一句话∶兰当为王者香草,今乃与众草为伍。
    虽仍是感叹之辞,然前半句却给中国兰花定了品位,由此"王者香"成了中国兰花的代词。自此之后3 000余年里,凡我国爱兰者、赏兰者、写兰和画兰者无不以此为准绳。
    不过,孔子也确实颂扬过兰花的品行,孔子在《家语》中说∶"不以无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委琐,气若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孔子以兰喻人,依人格颂兰。
万字.jpg

    《家语》是语录体裁的古籍,记录了孔子的言行、思想、教育弟子的方法等。2 000余年后的今天,我们再读这几句语录,仍深深地聆受其教诲,仍具有现实意义,真可说是千古做人的名言和标准。
    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以中国兰幽香的特性为实例,引申来教育人,他说∶"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之不嗅其香,与之具化也。"我们日常交朋友时都有些深刻的体会,真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中国兰的香气来体味,孔子确实描述得十分精微,恰到好处地道出了中国兰香气的特性。
    阵阵幽香飘来,使人神清气爽,只觉得,心要善良行要端正。中国兰的欣赏从香开始,一开始就讲究其感染力,它并不以色诱人,而是以香感化人,这正是中国兰艺术的第一层艺术感染力。
    孔子一生"修德致道",虽说,孔子的道和德均有时代的局限性,苛求古人亦不客观。我们与其苛求古人,倒不如严于律己,孔子通过欣赏兰花提倡善良的美德,歌颂贫贱不移心志的高尚人品。这些不仅是2 000余年来中国兰欣赏的主题,至今仍是我们处世为人的标准之一。
西神1.jpg

    中国兰欣赏之初就和人品、操行融为一体来评品,欣赏兰花也就成了人品自省。孔子赏兰花的香,影响十分深远,以至代代相传,人们以诗词探求中国兰香的内涵,写下了"寸心虽不大,容得许多香"的名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