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需要宜居宜业的优质环境。区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要提高民生保障和本质安全水平,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安全、高品质生活和高效能治理的良性互动。
面对新机遇,我区将构建发展新格局,打造最美新城区、最强增长极。过去几年,我区在教育、医疗等方面服务有所提升,但与群众期盼仍有一定差距。对此,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将为我区招才引智增加底气,为打造常州最强增长极夯实基础。
作为全区群众最关心的项目之一,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已经开工建设了一年多的时间。在“6·30”建设节点表彰大会上,相关单位签订了军令状,确保于今年年底前,完成图书馆、体育馆、公共教学楼等所有单体建筑的主体结构,为明年全面开展装饰工程、安装工程、室外管线和景观工程打好基础。
接下来,我区将在教育资源布局、社会力量办学、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快探索创新,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强基提质、职业教育特色创新,重塑金坛教育品牌。推进与知名医院合作,积极筹办河海大学医学院,让群众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持续完善多层次、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基层治理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承载着美好生活的最后一公里任务。当前社会矛盾多元多样,我区将完善“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深入推进“警格+网格”双网融合,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优化升级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并且健全完善城乡管理长效机制,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在“创建文明城”中“培育文明人”,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公共安全连着千家万户,事关民生与发展大局。目前疫情形势变得复杂严峻,我区将为群众撑起保护伞,健全公共卫生防控体系,毫不松懈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持续抓好新冠疫苗接种,确保疫情不出现反弹。
报告提出,我区将筑牢公共安全屏障,高标准完成“三年大灶”各项任务,坚决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坚持底线思维,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高度警惕食品药品、生态环境、极端气候等领域风险,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深化平安金坛建设,让城市更安全、社会更安定、人民生活更安心。
党代会报告名词新解:
发展现代化: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向中国人民发出了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时代号召。
即到中国**成立100年时(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分两步推进,即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附: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最新的设计。
河海大学医学院设计变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