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417|回复: 0

[众观天下] 春季开学后!两种疾病高发,金坛家长一定要注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2-22 08:46: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常州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山水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春季开学后,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进入高发期,学校及托幼机构发生聚集性疫情的风险升高。感染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会出现哪些症状?预防措施有哪些?一起了解↓↓↓




感染后会出现哪些症状?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是儿童常见急性传染病,0—5岁儿童易感染,主要表现为以下症状:
手足口病以发热、口腔黏膜疱疹或溃疡为主,手、足、臀等部位皮肤出疹为主要特征,绝大多数患者的症状较轻,少数患者会出现神经系统或心肺系统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以发热、口腔黏膜和咽峡部疱疹为主,病情轻微,极少出现重症患者。


致病病原是什么?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都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


常见的病毒型别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A71)、柯萨奇A组16型(CV-A16)、柯萨奇A组6型(CV-A6)和柯萨奇A组10型(CV-A10)等。


在重症病例中,EV-A71感染比例较高,目前有针对此型别病毒的EV-71疫苗,建议5岁以下儿童家长根据孩子的身体情况进行接种。


需要注意的是,肠道病毒各型之间没有交叉免疫力,接种疫苗并不能一定避免再次患病。
疫苗.png
为何会感染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途径较多,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或间接接触被污染的玩具、水杯等物品或环境均可被感染。
此外,呼吸道飞沫、咳嗽等也能够传播病毒。


预防措施有哪些?




■ 建议老师和家长:


尽量少带孩子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


培养孩子在使用公共物品后和饭前便后正确洗手的卫生习惯;


使用公共物品前应先消毒,孩子常接触的物品、使用的玩具、餐具等应定期消毒;


做好家庭日常用品的清洁和消毒;


如果孩子出现发烧或发生皮疹的情况,应及时就医,手足口病传染性强,确诊的患儿不要送至幼儿园或学校等公共场所,待患儿的症状完全消失后7天才可复课。


■ 建议学校和幼托机构工作人员:


定期对儿童的被褥和物品等进行晾晒消毒;


定期用含氯消毒剂对玩具、教具浸泡消毒;


加强对教室、图书馆、学生宿舍等生活、学习场所的消毒,勤开窗通风。


来源:央视新闻、综合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