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441|回复: 8

[专题特刊] 对金坛有史以来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地名搜集、整理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3-4 21:5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山水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近日,省民政厅公布了“深化乡村地名服务 点亮美好家园”省级试点地区名单,金坛区成功上榜。


据了解,开展乡村地名服务试点工作,是民政部门对地名管理工作服务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部署。



近年来,我区通过深入挖掘“一山一湖”地名文化资源完成全域地名规划编制工作,

扎实开展地名文化建设,建立地名保护名录和红色地名录设置历史地名碑石



通过对金坛有史以来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地名进行搜集、整理,并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

挖掘和展示蕴含在地名中的金坛悠久历史和特色文化



今年,我区还将印发试点工作方案,建立工作专班,以薛埠镇、儒林镇部分村为试点区域,通过深入挖掘“一山一湖”地名文化资源,全面完善试点区域各类地名及其标志,准确规范标注互联网地图地名信息,实现提升乡村地名信息服务能力、促进城乡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和数字乡村建设的工作目标,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下面是地理史书记载金坛有史以来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地名进行搜集、整理:


432K0X4O.jpg



金坛县
隋开皇十五年,析曲阿地金山乡置金山府,因为金山县至今。
土人于钱资荡南岸,往往掘得城基,云隋末沈法兴置琅琊县遗址。

原城门 十一

东曰  唐安  东水 【二门并去县治一里】
南曰  南昌  招贤 【二门并去县治一里】
西曰  梓墟 【去县治百五十步】
北曰  丹阳 【去县治百五十步】
东南曰  车 【去县治一里】 新兴 【去县治三里】
东北曰  下塘 【去县治一里百五十步】
西南曰  朝真 【去县治一里】
西北曰  西水 【去县治一里】

坊十七
市东坊;积善坊;济川坊;清河坊;大市坊;小市坊;通观坊;并在东南 
衮绣坊;敬义坊;旌英坊;并在东北 
市西坊;通津坊;里仁坊;巨川坊;并在西南 
凤沼坊;云津坊;义荣坊;并在西北

巷十四

庄家巷 谭家巷 吴家巷 郑家巷 李干巷 
朱儿巷 后赵巷 庙巷 师姑寺巷 古镇巷 
墙壁巷 栀子巷 官井巷 北竹木巷


皇庆桥  (后改为文清桥-现北新桥):
旧名行香桥 宋 淳熙中甃以石 改名惠政 【淳熙中宰张佐属邑人重甃以石 改名惠政】
端平中撤而新之又改名端平 【端平甲午漫塘文清刘公倡邑人撤而新之又易曰端平】 混一后皇庆中邑人复修之 改今名俗呼 新桥

清和桥 (后改为清河桥-现南新桥):
皇庆桥旧名安定 【桥西 旧有安定坊因名】
端平中复建 改今名 【端平中复建 视旧制加修广改 曰清和】 俗呼大桥

观光桥 在儒学前泮池上,又名泮桥,以行者至此得瞻圣贤遗像,而景仰其风度,故名。

去思桥 在谯楼外,上为陂陀,下为石函以通行,潦相传邑人至此,则思名宦遗爱名以讽后贤,一名再思令讼者至此再思之可止,即止。

三思桥 在县前街南百步许,就街心为陂陀。下为石函以通行,潦令讼者赴县至此三思之。

文清桥 在县治东百步,旧名行香桥。宋淳熙中,甃石改名,惠政淳熙末,知县张佐率众重修,端平中刘文清宰撤而新之,改名端平桥,后人仰文清之风,因改名文清桥,俗呼新桥。明嘉靖四十四年,桥圮。邑人于未重建,广二十尺,崇倍之袤,又倍于崇两翼,以栏与袤称下峙桩木,令深密交固,而后卧石为足洞,石为门层,石为垛。

清河桥 旧名安定桥,宋端平中,甃以石改今名俗呼为大桥。元至正间,圮邑人史俊输千金新之并甃东南市街。明弘治中,又圮知县周楫重修,嘉靖间又圮知县黄缙重建。

凤诏桥  澄源桥 俱在县城内澄源废。
醋库桥 在县治东。
钟秀桥 在县北三里,旧名怀德桥
,明成化间邑人史澄重建,嘉靖中,邑人于未甃以石,又名钟桥。相传古有铜钟流至此,得名,今其钟在慈云寺,声特洪大,以为异制云。
联秀桥 在县北五里,俗呼小桥,邑人于未建。
郑家桥 在丹阳门外三里,武安侯郑亨故居
沈渎桥 在县北三里渎口


164502omykylfmpuzk883y.jpg

1.唐安乡(现金坛东部,原城东范围)
唐武德 初置县时 即有此乡

感化里 仁义里 慕丰里 勤学里 广业里 大成里 唐新里 昌年里 临寰里 钦定里 能起里 希游里 新兴里 永乐里 丰熟里 忠信里
陈塘桥 岳庄桥 师墓桥 横堰桥 下塘桥 下墟桥  南戴庄桥 路庄千桥 彭公桥  



2.礼智乡(现金坛东部,原尧塘范围)

怀德里 长乐里 金坛里 宣丰里 仁丰里 勾龙里 开善里 堂仙里 惟新里 云亭里 永乐里 募农里 安定里 化农里
昼锦桥 尧塘桥 史庄桥 大息桥 小息桥



3.金山乡 (现金坛东南,原岸头,水北,城东范围)
隋末乡人相聚 初名为金山县者 因此乡得名

花曦里 仁寿里 永定里 勾龙里 万春里 富教里 金堂里 上疁里 李悌里 大林里 孝全里 西大林里 宣丰里 仁曦里 新曦里 凤化里 花农里
下田桥 大林桥 通池桥 上疁 后疁桥 曹桥 白桥 甘棠桥 马鞍桥 永济桥 生塘桥 后千桥 陆家庄桥  


4.大云乡(现金坛东南,原五叶儒林范围)

开元里 孝悌里 仁孝里 章昌里 新繁里 守教里 履信里 庄亭里 化丰里
储村桥  叶渎桥  大云桥



5.登荣乡 (旧名登龙乡,现金坛西南部,沭渎,洮西,指前镇范围)
旧名登龙乡

积善里 洪教里 广业里 折桂里 贤德里 符山里 新兴里 花农里
方洛桥  东长桥 南洲大小二桥  成家桥  学田桥  周渎桥  纸钱标桥 陈师田桥


6.游仙乡(现金坛西南部,大致在今金城,花山,后阳,西岗,唐王,朱林,罗村,薛埠范围)

白鹤里 至道里 凌至里 劝善里 文德里 方山里 厚教里 墩贰里 长宁里 善邺里 汉尊里 崇尊里 新安里 识扶里 崇教里 上贤里 东阳里 曼镇里 飞望里 金台里 黄坑里 广业里 择善里 龙泉里 护符里 时邕里 护浮里 五经里 茂农里 丹阳里 玉京里
薛步桥 纺车桥 下塘桥 下丰桥 既村桥 张桥 戴庄桥 白塔桥 印桥 下田桥 罗村桥 唐王桥 溪北洛公桥 上沈庄桥  下城桥 许家桥 沈渎桥 徐二史桥 刘庄桥 蒋巷桥 芦培桥 赵庄杨桥 王家垾桥 石堰桥 西冈桥 双后塘桥 墅山桥 王文桥 板桥 昆仑桥 后溪桥二 【一在二十三都一在三十六都】 石桥二 【一在十八都一在二十一都】


7.三洞乡(现金坛西北部,直溪范围)
取仙山之三洞 为名

荆溪里 青鸾里 祥鹤里 碧落里 三茅里 丹凤里 隐居里 洞亭里 石镇里 青童里 金亭里 白鹿里 侯宅里 节义里 怀仁里 大臣里 重虚里 风化里 玉京里
中桥 板桥 三淹桥 松子垾桥 沈渎桥 青培桥 吴干桥 大亭桥 史荡桥 社桥 东墟大桥 后杨干桥


8.上元乡(现金坛西部,直溪范围)
旧属 延陵县

直里保 张庄保 倪庄保 丁庄保 西阳保 倪亭村 后期村 下丈村 栅口村 徐村
定塘桥 社千桥 下伏桥


9.孝德乡(现金坛西北部,茅麓,建昌,登冠,直溪范围)
旧属 延陵县

高村保 老庄保 黄土保 盘石保 前丁保 庄城保 迪庄保 邹庄保 谢亭村 南村 桃村
西杨桥 新亭桥 直里桥 庄城桥 井庄桥 望仙桥 太平桥 磻石桥 北桥 吴期桥


【宋熙宁中延陵县延陵镇,分其乡上元乡和孝德乡二乡隶属金坛
【故属延陵县的寿安乡,太平乡分别入丹阳的西南和东南部,接邻金坛北部和东部
【昔隶延陵县的洞仙乡,分其一乡属丹徒,在县西南,接邻金坛西北部



旧县志记载的金坛九乡八镇 地名 小记


九乡:唐安乡,礼智乡, 金山乡, 大云乡,登荣乡 ,  
游仙乡,  三洞乡, 上元乡,  孝德乡

八镇:郭下镇,薛埠镇,西阳镇,迪庄镇,
直溪桥镇,庄城桥镇,社头镇,水北镇

铭记
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我们更应珍惜!




     
 楼主| 发表于 2023-3-4 22:4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金坛的宝贵自然资源#山川湖泊考“旧县志科普:

顾龙山 在县南五里,前望白龙荡故名。一名为龙山,俗呼土山。山地周回一百四十亩。丁酉年十一月明太祖东征尝驻跸焉,题乐府于寺壁,云:望西南隐隐,神坛独跨征,车信步登山命词臣续之曰:烟寺迂迂,云林郁郁,风竹珊珊,尘不染浮,生九寰客中,有僧舍三间,他日偷閒花鸟娱情,山水相看,今勒碑亭中。知县刘美书。洪武中有傅敬者,初授金坛令陛辞,太祖谕之曰:金坛有横山一座,朕曾临幸即此山也

茅山 在县西六十五里,即道家所谓第八洞天第一福地金陵地肺者是也。又名冈山,太元真人内传曰:江水之东,金陵之左,右间有小泽,泽东有句曲之山,此山洞虚内,观中有灵府,洞庭四开,穴岫长连,古人谓为金坛之虚。台天后之便阙,清虚之东窗,林屋之隔沓,众洞相通,阴路所适,七途九源,四方交达,真洞仙馆也。陶隐居云:小泽即今赤山,湖从江东,直对望此山。又云:秦时名为句金之坛以洞天。内有金坛百丈因名。外又有积金山,亦因积金为坛号矣。汉三茅君往来乘白鹄,各集山之三处。时人互有见者,是以发于歌谣,乃复因鹄集之后,分为大茅君,中茅君,小茅君三山焉。山东及南属金坛山,西及北属句容。

大茅山 在元符宫南最高一峰。道家言:是司命君白鹄所集处,定录君言有元帝时铜鼎。鼎可容四五觓,许偃刻甚精。好在山独高处,入土八尺许,上有盘石掩鼎。上元帝时命东海神埋藏于此,常现神光,谓之丹光。一曰天灯,旧有石坛石屋,祀三茅君。元延祐三年敕建圣祐观,祀大茅君。明万历中改九霄宫,岁以三月十八日,十二月二日为司命君游盼之会,四方之人来山礼觐祠。左有龙池,小龙数十。游其中,类蜥蜴腹微赤,每旱取水,祷雨辄应。山半有绣衣亭



中茅山 在大茅峰北长岭独高一峰,即定录君白鹄所集处。元延祐三年敕建德祐观,祀二茅君,定录君,言司命君,埋西胡玉门丹砂于此,深二丈许,埳上四面有盘石镇之,石上有徐锴篆字。山顶有陶公醉石,下有泉色赤饮之益,人山下左右有小平处,可堪静舍。

小茅山 在中茅峰北,即保命君白鹄所集处,元延祐三年敕建仁祐观,祀三茅君。上有卧龙,松左纽桧。《太元内传》曰:王莽地皇三年,遣章邕赍黄金白玉铜钟献三仙君。汉光武七年遣吴伦赍玉帛黄金献三仙君,俱瘗绝顶,聚石压之。
积金山 在元符宫之阴,定录君言大茅后中茅前。相连长阿,中有连石,其处宜人,住可索有水处为静舍。合丹以修上道,即隐居所住处。东有横垄,上有石形甚瑰奇多穿穴,西南有大石壁耸而拆开内有洞,入数丈渐狭小不复容人,乃飕飕有风。

金菌山 定录君言句曲支山,有名菌山。此山至佳隐居时已不知所在,而《山志》以大茅后积金东,凹独小山当之。按《县志》:在积金峰东形如博山垆,有金可采赵孟頫诗:结茅依菌山,焚香候芝盖,真灵幸悯我,冠佩时来会。

华姥山 在崇禧宫南,昔女仙孙寒华修道于此,夜中多见异光,或以为丹芝灵气

丁公山 在崇禧宫之阴,相传汉初,丁令威仙举其上按丹阳丁桥为令威故居,得道于此,辽东之鹤或其仙游所至耳。

丁山 在拱辰峪东。

虎爪山 在丁山西,宋置禁采樵碑其上。
雷平山 在雷平池上,许长史今所营屋宅对东面有小山,名雷平山。周时有雷氏豢龙来此,今玉晨观在其北,即许长史宅也。

郁冈山 在小茅山东北,一名大横山,林木蔽翳,望之郁然,故名。名山记所谓冈山是矣,昔李明于此合神丹而升,元洲水边犹有遗迹。
方隅山 真诰云雷平山之东北,良常山之东南,其间有燕口三小山相隅,名方隅山。古人曾合九鼎丹于此,幽人在世时心常乐居焉,今尝游此,幽人许掾自谓也,按陶隐居曰:前云李明合丹处,即此此山,与郁冈相连。

三公山 在燕口洞东南。

青山 在郁冈东其西,一山名西青山

麻姑山 在郁冈西

衔珠山 在雷平南俗呼独女山,前有白龟潭

独公山 在小茅北。

小竹山 在小茅峰东。

良常山 《太元内传》曰:始皇三十七年出游,自
会稽还,遂登句曲山,北陲埋白璧一双李斯刻书于璧。其文曰:始皇圣德,平章山河,巡狩之乐,莫过山海,自今以往,良为常也。群臣并称寿,叹曰:良为常矣,又鸣大鼓击大钟,万声齐唱,洞骇山泽,赞乐告兆大小咸善,乃改句曲北陲,曰良常之山,又曰良常山。西南有可住处,是司命君往时别宅处也。亦可合丹,又曰良常。东南又有可住处,其间当累石如灶形。间或有寄生树如曲,盖形此处正好,但恨浅耳。虽尔自足,洞口西北有一地,小危不安要自足立外舍也。

秦望山 在丁角路良常东北小尖山,上下俱路者是也,始皇亦驻此山,顾望丘阜故名

龙尾山 在大茅峰东,按《山志》曰:大茅第一岭东来宛如卧龙,以茅山顶为首,故称尾。

三角山 在县西六十里华盖峰,北有玉液泉,并庵山多叠石,其色类玉又名叠玉峰

海江山 在县西六十里,下有庆云洞,洞东有丹谷泉

云堆山 在皇甫谷南。

仙韭山 真诰姜叔茂种五辛菜以市丹砂隐居曰:今呼为韭山,在大茅西,俗呼石龙山陶隐居石颂蔬圃蔓遗辛。

鳖足山 仙韭山西。

大灵山  小灵山 并在鳖足山西。

竹山 在叠玉峰南。

吴山 隐居曰:自大茅南后韭山竹山吴山方山从此叠嶂达乎吴兴天目诸山矣。

唐王山 在县西南三十里,相传唐太宗子葬于山左,故名俗呼唐王土山平原突出竹木森然上多丘垄

大涪山 在县南三十里,长荡湖中高八丈,周回二百五十步,屹然孤秀,望之若浮,故名。上有僧寺楼阁,参差松杉,环翠时或水波不兴,月光澄漾宛若青螺点镜,景致殊绝。周处《风土记》云:洮湖中有大涪山即此。又有小涪山高五丈,周回四十步,东南属宜兴,西南属溧阳。陶隐居寻山志云:石孤耸以独绝,岸垂天而似浮。

方山 在县西四十五里,真诰大茅西南有四平山,俗所谓方山也。山顶平衍四望皆方故名。亦名桂榜山,盖大茅峰之案山也。去茅山二十里,邑人吕江尝隐此。其山下有洞室,两口见于山外,俗传与华阳洞通,名方台,又曰幽馆

青龙山 在县南五十里,原名帢帻山俗呼为丫髻山。在方山南十馀里,高三十八丈,周五十里,上有青龙洞

飙轮峰 在大茅峰东连峰是也。真诰云:昔东海青童君,尝乘独飙飞轮之车驻此,故名
五云峰 在小茅峰侧华阳洞上,峰甚峻,相传昔三茅君以三月十八日驾五色云驭八景舆驻此,逾时乃去。藩镇上闻诏曰:故得卿云焕烂,仙像分明,能均五色之光,遍覆三茅之顶。时许长史在都常遥礼,每云遥瞻三秀冥运一心。
道祖峰 在积金之阴。

叠玉峰 在大茅峰东南,产石类玉宋真宗尝遣左珰祈嗣于此,有应刻碑元符宫

华盖峰 在三角山,叠玉东形如华盖,故名
白云峰 在中茅西。

抱朴峰 大茅北连峰是也,其上有葛洪炼丹处

长隐冈 一名伏龙冈,亦名死蛇冈。在郭真人池南岸,一垄长缓而隐障,故名。

柏枝垄 在华阳洞南。

桃花崦 在小茅峰北,林壑幽邃,春时花卉纷敷,顾况诗:崦里桃花逢女冠,林间杏叶落仙坛。老人方授上清箓,夜听沙虚山月寒。
拱辰峪 一名拱辰寨,在中茅峰东北,宋建宫仍敕江宁兵士二百人以充巡逻洒,扫因立寨谷中故名。

皇甫峪 在三角山

楂子峪 在三角山北。

黑虎峪 在中茅小茅两峰间,长阿之西。
华阳洞 宫有五门,南两便门,东西便门,北大便门,合五门也。隐居云:今山南大洞即是南面之西便门。东门在柏枝垄中,良常洞即北大便门。而东西并未显,定录君言东便门在中茅东小阿口。则西便门应在今呼作石坟处也。
茅洞 在元阳观石坛下,即南面之西便门也。
东便门 在中茅山东,定录君言小穴才如狗窦愈入愈阔,外以磐石掩塞**,使山灵守卫之勤,斋戒寻之可入,易于良常洞,良常洞多沙路,有曲僻经水处,不大便易,又道远不如小阿**,直下三四里,便径至阴宫东,悬掖门自非已成,仙人不得其门而入也。

西洞 积金山东岭下隐居,所谓飕飕有风者,即西便门也。累朝金箓投龙简于此。

蓬壶洞 一名仙人洞,在玉柱洞右。

良常洞 华阳北大便门也,是为保命君所治洞。北有石坛,即许掾烧香礼拜解化之处。
罗姑洞 在金菌山西,即九疑山女仙罗郁也。
高居洞 与罗姑洞并石限界之。

玉柱洞 在华阳西洞南,中积石乳圜直如柱,四面仅容人行,旁有唐明皇受箓坛

华姥洞 在华姥山,以孙寒华得名

酆都洞 在紫阳观,宋建炎中河北博州道人王若宁独居岩下,梦神人指岩穴曰:此酆都考讯之所,可去洞百步居焉。秦桧殁夫人王氏诣靖真宗师乞拜,章知桧系此命。子熹即洞口建太乙殿以求冥,释名洞云庵。元至正改紫阳观
小青龙洞 在小茅西朱砂泉上。

天窗洞 在积金山

碧岩洞 在崇寿观,后洞顶为嵚崟亭。古木危基存焉。下有曲水,穴扪霞磴,徐锴大篆石上。
女仙洞 在碧岩洞东三十步**下视如眢井然,相传任真人女得道遁变于此。

柏枝洞 在金牛穴南,昔人深入闻太湖风涛鼓楫之声,御史卢世
狮子洞 在柏枝洞南洞内,石间如堂,如室中有垂石二击之其声,一如木鱼一如磬

庆云洞 在海江山下。

黑虎洞 在华阳南九锡碑之左

黄龙洞 在九锡碑之右。

南斗洞 在三角山

海泉洞 在皇甫峪泉源于海深不可测
水龙洞 在白云峰下。

燕口洞 方隅山之南,有洞室女仙钱妙真诵黄庭经。遁化其中,至今有紫菖蒲碧桃在焉。淳祐五年,巡检使夏侯嘉真与建,隆观道士诣洞投龙简。是夕,雷震洞户开,一厅吏深入,遇道士与来禽一枚,食之绝粒。

方隅洞 在方隅山上,有二门,其一即燕口洞
夫子洞 在良常对山,笪重光撰《山志》云:相传宣圣尝坐是中书延陵季子垄碑,不知何所本。
方台洞 在方山下与华阳洞通,号为别宇幽馆。得道者处焉,世呼为白石洞张祖富,刘平阿,吕子华,龙伯高,蔡先生俱处此。

青龙洞 在青龙山,昔有人深入,见一大青蛇故名其洞。宏廓深委,非凡迹可至,《建康志》云:洞口二尺许,仅可容人伛偻而入,其中平广石梁如带,崖壁叵测,洞口大石上洼处四五,状如人迹呼。为仙人洞,有祈祷辄应《溧阳志》云:洞前奇石森立,流泉沥沥,旁有岘曰:牧门洞。中有堂台,帘灶仙人掌之属,皆以石状得名,入洞稍深有门,曰隔凡。峻险而隘,刚风迅急,游者惮不敢蹑。
华盖岩 在石墨池上。

候仙岩 在碧岩洞东数武。

雾豹岩 在碧岩洞下。

碧玉岩 在丹谷泉上。

众真岩 在茅洞侧。

钱真人诵经岩 在燕口洞上。

金牛穴 在柏枝洞东,《舆地志》云:秦时采金获金牛,为女子所触,遂掷而出,取之不可逐牛至丁角,因名其地曰上栏下栏又曰奔牛,牛奔入海不复睹之也,穴不深而闳大。横直相通,有如佛座者,有如观音座者,皆位置天成不假疏凿。
曲水穴 在碧岩洞下。
巧石 在大茅峰东,垂方圆丛聚者,百馀步。玲珑可爱,大学士王鏊诗:太湖有奇峰,倚插半天里。风雷忽失之,何年飞到此。
扪霞磴 在碧岩洞下,徐锴大篆石上王安石题诗曰:百年风雨草苔昏,尚有南唐笔法存。只恐终随峄碑尽,西风吹晓满秋原。
青玉峡 在丁公山东,奇石森立,即深秀轩旧址

仙人捧石 在大茅峰西,垂崇寿观后,山冈上西畔若有人故名。

长荡湖 在县南三十里,周回一百二十里,与宜兴溧阳分界,古名洮湖即五湖之一。其水连震泽,入淞江,至于海。周处《风土记》韦昭郦道元并云:京口耆,旧传邑人王康尝论金坛水利,谓洮湖旧有八十一浦口,实受荆城延陵丁角薛步四源之水,今所存惟二十有七。皆淤塞不通。盍访旧迹浚,而深之下流,无壅则水不为害。

高湖 在县西北十里,周回百馀顷。北受五十渎,南流十二里入大溪。有芦苇菱芡鱼虾之饶,居民赖以为利。

大溪 在县西二十里南。《徐州记》曰:在县西十二里,东南流三十七里,入长荡湖三十等都,灌溉赖之,今考即青菩河,通昆崙河,去县不远。《南徐记》误云:百三十七里入长荡湖,今改正。
思湖 在县南六里,即白龙荡。每夏时四围芦苇萧然,荷花簇锦,茭蒲菱芡,杂然丛生,锦鳞游泳,文鸟飞集,莲舟渔艇,往来其中。北眺顾龙峙于水际,俨然一画景也。其北受县渠之水,西纳后阳分流,东通南洲大小桥,南则直注旧最宽衍蓄水,以纾下田之涝,近为居民筑埂,擅菱藕之利。遇旱开复为宜,上有白龙庙。

荆溪 在县北十八里,一名荆城港东连白鹤溪,北通丹阳,唐陆龟蒙有荆溪早景诗。南唐潘佐诗曰:荆溪百里水涵空。

直溪 在县西三十五里,受茅山丁角诸水,下入运河,东南通大溪入长荡湖,俗名直里河。二十七都民赖之王去疾居此,故所著名直溪集
唐王溪 在县西南三十里,受茅山水东南流入大溪,其侧有唐王村因名。

北洲渎 在县北五里渎口,有北洲村故名
南洲渎 在县南七里,上受钱资荡之水,入于思湖有鱼虾芦菱之利,渎口有南洲村故名
高湖下口渎 在县北八里,直溪建昌圩水入运河之处易淤宜疏。

甓桥径渎 在县西十三里,晋宋有此渎,隋大业初县令连奚明修之,渎南造桥以甓故因名为甓桥,今无可考。按连奚明为延陵令,疑此渎在延陵西三十里

古速渎 在县南二十里京口耆,旧传陈朝散亢家居邑南。地沮泽古,速渎久淤,壅水为灾。率众筑堤,延袤十里,许以便行者。而浚渎以通洮湖,水患遂息。明末时堤被开凿水,不入城失先正蓄泄之宜矣,宜修筑。

放生池 一在县南二里,按《郡志》宋绍兴癸亥令天下各置放生池,今废。一在常宁镇东。
饮马池 在皇业寺东,梁武帝谒建陵,饮马于此故名,今废。

漫塘池 在县东北一百五十步,相近大溪之堤。刘文清公宰筑室其上,以居。因以自号,今则淤塞成田矣。

楚王涧 在崇禧观东二涧是也。并华阳西洞三水合流,直至观前,楚威王游憩于上,故名。隐居云:大水大旱未尝增损,色小白而甘美柔弱,但尽在山西,自不得东流耳。

鹤台涧 陶隐居云:度积金垄东南有一石穴,水东流极好,其处隐障可以合丹。

宜春涧 在中茅东,古洞天馆前任真人,就东流水合丹即此。

九曲涧 其支流自大茅左胁而下,达于菖蒲潭

大涧 在金菌山东。

流杯涧 在雷平山西。

碧柰涧 在大茅西二里,周时郭四朝真人常于此处种柰。
白李溪 在小茅北,高辛时展上公种白李处。
苍龙溪 在良常山西,俗呼冷水涧

喜客泉 在大茅北方池数尺,客至泉即踊跃如珠,良久不绝。或临以声势则凝然不动,亦一奇也,旧有庵祀孙寒华

益人泉 在大茅东岭上,登真隐诀云:天市坛左右有泉,皆金玉之津。饮之益人,故名笪重《光山志》云:泉边有骈石,疑即天市坛。

玉蝶泉 在飙轮峰西二泉一冰一温,又名阴阳井。元赵世延诗:因观长史阴阳井,始悟混元元牝门。一勺三田勤灌溉,无根灵草自春温。
白玉泉 在常宁镇,镇在县西六十五里,宋天圣间朱妙观请于朝,为游人行贾憩息之所。
灵泉 在积金山上。

洞泉 即通仙桥池

玉砂泉 在中茅西,司命君埋玉门丹砂于中茅,流为泉水饮之益人。今三阳百姓颇得长寿者,谓朱阳、太阳、北阳三村也。

朱砂泉 在小茅西,泉水赤而有朱。

鹿跑泉 在大罗源之左,仙鹿为发此泉。
百丈泉 在拱辰峪

饙饮泉 在大茅南,垂泉作乳色。

海眼泉 二一在积金中峰之西,泉涌能应潮候一在石墨池西。

丹谷泉 在庆云洞之东,昔有道人取水合丹,童子易他水,道人识之,由是得名。

田公泉 昔有田叔居之,取水因以为号。此泉是玉砂之流,津饮之益人,除腹中三蛊,用之浣衣不须灰也,一名柳汧泉,陶隐居石颂曰:左带柳汧水,右浚阳谷川即此。

陶公泉 在皇甫峪

玉液泉 二一在仙人捧石之北,其泉甘香微若乳色能已腹中,诸疾人见其色白亦呼为白泉,一在三角山玉液庵

抚掌泉 一名东温泉,在昭明太子读书台下,方池一碧湛然空明闻抚掌声则泉涌如沸
一勺泉 在昭明太子读书台后岩上。

天池 在大茅顶神龙所都,大旱不涸。邑宰亲临祭,祷必获灵雨

雷轰池 在三茅峰观侧,万历中道者周姓无名,年十八出世,尝修炼于三茅峰,苦行汲远雷为轰池,初轰一池臭若硫不可饮,乃复轰一池,甚甘美,今二池俱在石壁间

豢龙池 在天圣观,大中祥符敕取龙子御制歌送还山。

碧玉池 在天圣观池上,旧有碧玉天帝之殿
洗心池 燕洞宫东,形如石龙。窟中大旱不涸,昔钱妙真独居燕洞,修炼或谤之乃于此窟。剖腹洗心以相显示,刘若宰诗:一勺清泠水,无尘净古今,当年剖腹者何来出世心。

石墨池 即菖蒲潭费长房学道于此,书符涤砚涧石悉黑,至今用池水合药有验

玉津池 在崇寿观前。

周真人池 陶隐,居弟子周子良池在灵宝院
雷平池 郭四朝所造,高其墙岸益水得深,四朝尝乘小船游戏其中,每扣舷而歌。

白龟潭 在衔珠山前,梁天监中陶隐居,弟子周子良筑静室。朱阳馆见一白龟,长七寸许,皮甲通白如滑石。惟靥上有黑文,如符书不可识。握取玩弄放之潭,去数百步复来。

大罗源 在中茅西。

桐花源 在鹤台涧张伯雨诗:华林散清景,丹水,碧凝脂。落叶秋无数,宜都懒寄诗。

霞架海 在桐花源上,蒋超山行诗:山拥胭脂海架霞,树煎红雨缀霜葩。即此。

丹砂泓 在燕口洞东。

阳谷汧 源出中茅前、大茅后,数水相注一源。
郭于塘 在长隐山东数里,其塘周回五亩,深五尺,水常满。乡人涸之辄有雷电至,今请雨有验郭四朝真人曾使人种植于此,每行皆诣长隐以造思和,游看源阜。

赤石塘 在大茅中茅之西,定录君与许长史书云:今当垦赤石田为往来之阶,而竟不就事也。

悔家塘 在海眼泉西。

陶塘 雷平山西,按真诰地肺似洛中北邙山,其水似长安丹凤门外井泉之味,今按其地爽垲,水深丘厚历选江东,罕有及者,故备载之,李德裕寄孙鍊师诗:欲驰千里恋,惟有凤门泉


山水帮帮设置悬赏提问,并在广播台滚动显示,暴光率更大,有问题就到山水帮帮!
     
 楼主| 发表于 2023-3-4 22:5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秦时名为句金之坛以洞天。内有金坛百丈因名。外又有积金山,亦因积金为坛号矣。

良常山 《太元内传》曰:始皇三十七年出游,自
会稽还,遂登句曲山,北陲埋白璧一双。李斯刻书于璧。其文曰:始皇圣德,平章山河,巡狩之乐,莫过山海,自今以往,良为常也。群臣并称寿,叹曰:良为常矣,又鸣大鼓击大钟,万声齐唱,洞骇山泽,赞乐告兆大小咸善,乃改句曲北陲,曰良常之山,又曰良常山。西南有可住处,是司命君往时别宅处也。亦可合丹,又曰良常。东南又有可住处,其间当累石如灶形。间或有寄生树如曲,盖形此处正好,但恨浅耳。虽尔自足,洞口西北有一地,小危不安要自足立外舍也。


秦望山 在丁角路良常东北小尖山,上下俱路者是也,始皇亦驻此山,顾望丘阜故名

唐王山 在县西南三十里,相传唐太宗子葬于山左,故名俗呼唐王土山平原突出竹木森然上多丘垄

大涪山 在县南三十里,长荡湖中高八丈,周回二百五十步,屹然孤秀,望之若浮,故名。上有僧寺楼阁,参差松杉,环翠时或水波不兴,月光澄漾宛若青螺点镜,景致殊绝。周处《风土记》云:洮湖中有大涪山即此。又有小涪山高五丈,周回四十步,东南属宜兴,西南属溧阳。陶隐居寻山志云:石孤耸以独绝,岸垂天而似浮。

方山 在县西四十五里,真诰大茅西南有四平山,俗所谓方山也。山顶平衍四望皆方故名。亦名桂榜山,盖大茅峰之案山也。去茅山二十里,邑人吕江尝隐此。其山下有洞室,两口见于山外,俗传与华阳洞通,名方台,又曰幽馆


青龙山 在县南五十里,原名帢帻山俗呼为丫髻山。在方山南十馀里,高三十八丈,周五十里,上有青龙洞

崇元观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县茅山常宁镇(今茅山镇)南

思湖在县南六里,即白龙荡。每夏时四围芦苇萧然,荷花簇锦,茭蒲菱芡,杂然丛生,锦鳞游泳,文鸟飞集,莲舟渔艇,往来其中。北眺顾龙峙于水际,俨然一画景也。其北受县渠之水,西纳后阳分流,东通南洲大小桥,南则直注旧最宽衍蓄水,以纾下田之涝,近为居民筑埂,擅菱藕之利。遇旱开复为宜,上有白龙庙


荆溪 在县北十八里,一名荆城港东连白鹤溪,北通丹阳,唐陆龟蒙有荆溪早景诗。南唐潘佐诗曰:荆溪百里水涵空。


直溪 在县西三十五里,受茅山丁角诸水,下入运河,东南通大溪入长荡湖,俗名直里河。二十七都民赖之王去疾居此,故所著名直溪集
旧县志金坛山川考二〈水利:闸,埭,坝,埂,陂,塘,港,荡〉
建昌圩闸 明正德十年建,知县刘天和记略曰:金坛西北有圩,曰建昌,其上流全受茅山丁角长山,诸水每夏秋霖潦,则水汎滥,而下乃环圩筑土为堤以禦之,周八十馀里,分诸水为二派,南北环堤而流,以入于运河圩之,内皆平壤,以亩计者,近十万,中为天荒荡溪流,旁达积水,以备旱亩,与田称旧于,南置,以司蓄泄。


都圩垾闸 明正德十一年造,知县刘天和记略曰:金坛之地,惟四区为最,下区有,名都圩,其上流分受茅山方山,全受丫髻山,青龙洞、黄金山、白玉涧、四源之,水南北分流入,长荡湖介两河之间,田皆洼下,随地形筑土,为圩为垾中,曰,荡东,曰,邵家,曰,东庄,曰,岳家;凡垾四北曰,大荡,曰,张家,曰,荡景,曰,伏草;凡垾三圩一南曰,荡垾,曰,上葑,曰,中葑,曰,下葑曰,张祥,曰,戴圩;凡垾五圩一其间复,有枝河二导,水自闸以达于运河潴于湖。

长新垾闸 在二十四都,明万历六年,知县刘美建。

庄家棚闸 在平湖门南,右即今大南门更名弘化

柘荡闸 在县北十里。

岸头闸 在县东十五里。

三河口闸 在县西北七里,即三里岸桥
七里桥闸 在县北七十三里,接丹阳境,为本县运河上流,以上诸闸俱明万历年间,巡抚都御史宋仪望,令县创建,所费不赀,欲省筑坝捞浅之劳,然霖潦一至水被阻截,遂为上流,缘河田害冬馀水涸,仍藉捞浅民始病之,今皆废,坏矣。
燕子港 在县东四十里,十都通湖之处。

下汤港 在县东三十里十一都通湖。

温渎港 在县东二十里十三都通湖。

方洛港 在县南二十五里,钱资荡通湖之口。明万历七年大水,知县刘美浚下流以泄水。
徐庄港 在方洛港下。

新河港 在湖溪上五里运河通湖。

大浦口港 在湖溪下。

抱村港 在湖溪北与大浦口相对。

白石渎港 在大浦口下。

黄婆港 在白石渎下。

清水渎港 在黄婆港下。

后渎港 在清水渎下。

白龙荡 在县南六里,即思湖旧最宽衍蓄水以纾下田之涝近,为居民筑,埂擅菱藕之利,遇旱开,复为宜。

钱资荡 在县东南五里白龙之,东西通南洲,南注速渎入湖旁,多良田,水产独美,灌溉渔采之利,一方赖之。

天荒荡 在建昌圩中,一名,铜马湖,俗有十万天荒九万田之语,溪流旁达圩内,田畴赖其灌溉,有禽鸟鱼蟹之饶,荡本积水,因堤捍水而始有荡故,禁开私函,增修围埂之令,不可不严也。

滕湘荡 在县西四十里,介紫阳西阳二渠之间,广五百馀顷,二十七都民赖之。

鲍荡 直溪南,三十五都民赖之。

柘荡 北渚之北河埂,有新闸通水入内,积蓄灌田,三十都民赖之。

北渚荡 在县北五里,上通运河东入钱资荡停泓里许,**都民赖之。

荆溪官坊埭 寰宇记云:在县西北四里,旧为节水处齐梁之代埭北下塘村,有周郑刘师四族,并有官因名。

思湖下口埭 在县南十八里,溪水出长荡湖口,深浅不常,故置埭,以节之,今废。

县南坝 在南水关,下元至元间耆,旧张桂等言,本县河道西北,高仰东南,低洼水势,趋下实,难灌输,宜于太虚观前置坝,官从之。至今便焉。
庄家棚坝 在平湖门南,右更名弘化

莞塘 在县东南三十里,大同中,侍御史谢贺之种莞其中故名。

单塘 在县东北二十八里,跨丹阳境。

陈塘 与柘荡相连约百馀亩。

寄秧塘 在塘上,约三十馀亩。

洋塘 西庄,约六十亩以上俱七都。

官塘 即大塘在大塘村西。

前塘 在路庄,约二十馀亩。

万年塘 在东南庄,九十六亩。

上疁堤岸埂 在八都,大路东长八十丈。
观东堤岸埂 在八都,大路北长一百丈。
大云桥岸埂 在九都,大河南长四百十丈。
后庄堤岸埂 在十都,徐村北长四百五十丈。
后堰塘岸埂 在十一都,大河南长一千二百丈。

翟庄桥岸埂 在十二都,大河北长一百二十丈。

莲陂 在县西八里,宋嘉定中废。

万束陂 在县东三十五里,祥符图经:陂宜稻顷收万束,故名。

杏甘塘 在杏甘村,约二十馀亩。

下衣塘 在路庄,约三十亩。

黄塘 在后庄村,东北周四百七十丈。

东塘 在薛家村,西周一百九十丈,明洪武间。新开灌田,民赖其利,岁旱无忧,以上俱三都。
鹅毛庄塘 在四都,横堰西周四百二十丈。

东禅寺塘 在寺前官路旁,长周二百丈。
小塘 在六都,垾头约二十馀亩。
万建塘 在七都吕洪村,东周一万八千丈。
茅头塘 在朱港村,北周三百七十丈。
大塘 在十一都庄家田,西周一千二百丈。
神塘 在十三都史家田,北周一千一百丈。
梁塘 在十三都汤家田,西周一千一百丈。
官塘 在十八都庙基,西周二百五十丈。
杨树塘 在二十都唐王山下,周一百三十丈。
南塘 在二十都山下。

西塘 在二十一都山下。

练塘 在二十三都,约一百三十亩。

牛塘 在二十六都,久塌。明万历八年,修筑。
官塘 在二十六都,水涧东周六十丈。

白水塘 在二十六都,约二十馀亩。

孔家塘 在二十六都山下,周四十丈。

景塘 在二十九都,约千亩,即景家湾,垾以上俱见存。

南北谢塘 在县东南三十里,梁普通中谢德威造,隋废。唐武德中,谢元超重开,灌田千馀顷。

白马塘 在金山乡

大湖塘 登荣乡

小湖塘 在登荣乡

西塘 在县西二十六都,与东塘同开。

强塘 在游仙乡

列塘 以上俱堙废。
谢塘 东谢村谢法崇造,约百亩。

北干塘 在斜桥村东,周二千一百五十丈。
方基塘 在李家泾西,周三百五十丈。

西长塘 在野田村东,周七百五十丈。

东长塘 在莲荷村北,周一千二百五十丈。
黄塘 在八都潘庄,约三百亩。
鹤塘 在九都鹤庄,约百亩。

山水帮帮设置悬赏提问,并在广播台滚动显示,暴光率更大,有问题就到山水帮帮!
     
 楼主| 发表于 2023-3-4 23: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怀德里--县东 礼智乡(尧塘片区)

怀德桥--在县北三里

延陵馆 在县西五十里

读书台 昭明太子读书处,在茅山。

思墓桥 在县东八里,地近左思墓,因名。旧架木为之,明万历间,土人易以石。

南戴庄桥在县南三里,嘉定间,臧实建。

通济桥在县南路接济川坊

岸头桥在县东南十里小墟村,成化中知县王和重修。弘治六年,知县周楫重建,万历末圮。皇清康熙八年,知县高种之重建,李巽臣记。

昼锦桥 在县东八里石碑村绍兴中建,时知枢密院汤鹏举为浙漕邑人建,是桥以荣之,俱在县东唐安乡。(城东)

南洲大桥 南洲村当白龙荡下流之冲,弘治甲子巡检陈用明、募民蔡方等易石重建。

南洲小桥南洲埂之尽处,巡检陈用明重建。

文昌桥 在县南三十里,王母观村东,嘉靖间建久圮。皇清康熙五年,兵备佥事,邑人许熙宇捐千金,里人捐四百金重建。

庄城桥在县西北三十里,为唐储光羲故居

望仙桥在县西四十里 孝德乡【俗传 董永孝行感于天帝 令织女为永妻 织帛偿所负 毕凌空而去时 人在桥上望之 故名 其地为董陂董墓在焉】

永思桥旧名环壁一名北桥,明邑人邓桢邓揭移建,以上俱县西孝德乡

薛步桥 当山水之会 建康通判张宗泌属邑人重甃以石

白塔桥在县西四十里,其侧有塔,故名

通义桥在县东南二十里 【图经 县西有通义乡 齐初 建此桥因名】

古渎桥在县南十八里,长荡湖东。北宋朝散郎陈亢开渎因建桥其上。

钟秀桥在县北三里,旧名怀德桥成化间邑人史澄重建,嘉靖中,邑人于未甃以石,又名钟桥。相传古有铜钟流至此,得名,今其钟在慈云寺,声特洪大,以为异制云。

文清桥  在县治东百步,旧名行香桥淳熙中,甃石改名,惠政淳熙末,知县张佐率众重修,端平中刘文清宰撤而新之,改名端平桥,后人仰文清之风,因改名文清桥,俗呼新桥。明嘉靖四十四年,桥圮。邑人于未重建,广二十尺,崇倍之袤,又倍于崇两翼,以栏与袤称下峙桩木,令深密交固,而后卧石为足洞,石为门层,石为垛。

清河桥  旧名安定桥端平中,甃以石改今名俗呼为大桥至正间,圮邑人史俊输千金新之并甃东南市街。明弘治中,又圮知县周楫重修,嘉靖间又圮知县黄缙重建。

甓桥径渎 在县西十三里,晋宋有此渎,隋大业初县令连奚明修之,渎南造桥以甓故因名为甓桥,今无可考。按连奚明为延陵令,疑此渎在延陵西三十里。

速渎 在县南二十里京口耆,旧传陈朝散亢家居邑南。




思湖 在县南六里,即白龙荡。北眺顾龙峙于水际,俨然一画景也。遇旱开复为宜,上有白龙庙
荆溪 在县北十八里,一名荆城港东连白鹤溪,北通丹阳,唐 陆龟蒙有荆溪早景诗。南唐潘佐诗曰:荆溪百里水涵空。

直溪 在县西三十五里,受茅山丁角诸水,下入运河,东南通大溪入长荡湖,俗名直里河。二十七都民赖之王去疾居此,故所著直溪集

唐王溪 在县西南三十里,受茅山水东南流大溪,其侧有唐王村因名。
北洲渎 在县北五里渎口,有北洲村故名
南洲渎 在县南七里,上受钱资荡之水,入于思湖有鱼虾芦菱之利,渎口有南洲村故名

华姥山 在崇禧宫南,昔女仙 孙寒华修道于此,夜中多见异光,或以为丹芝灵气。

放生池 一在县南二里,按《郡志》:绍兴癸亥令天下各置放生池,今废。一在常宁镇东。


灵济庙 在县南十里大泽洲上。御史魏仲舒因感梦,建庙,祀之。旧传有白龙见于此,人为立祠,故号其泽曰白龙荡,祠曰白龙庙。明洪武初,称思湖白龙之神

东岳庙 在朝天门外东北隅。古祭五岳,仅为坛壝,始置庙于岳麓,郡县有祠,自宋始岳庙

袁太守庙 在县西十五里三洞乡。前袁宏没,葬于此。

太常寺卿庙 在县治东南。太常寺卿殷芊之庙

河西土地庙 在县南兴元坊巷

文昌阁 望华门外,西禅寺左。

吴季子庙 一在顾龙山巅。明万历四十六年,邢台吴道明以知县谪,丞金坛建。一在九里村(延陵季子祠,即嘉贤庙 在延陵镇西北九里,即吴季子庙也)

泰山碧霞元君庙 在文明门外太虚观左。明嘉靖中,翰林编修,曹大章建。

柯邑侯去思祠 在朝天门外,北禅寺左。明崇祯九年建。

宋邑侯去思祠 顾龙山巅,圆通庵左。明崇祯十年建。

北禅寺 在北城外百馀步漫塘之上,旁有三元殿、水神庙、柯邑令去思祠。康熙中,僧观如重修。

西禅寺 在县西一里三洞乡淳熙间,僧法空建。明成化间,僧惠颙撤而新之。皇清康熙十一年,僧弘儒常悟重修,邑人左布政使于朋举记。

东禅寺 县东三里光启间,为新兴禅院。宋建炎间,专以奉故中书侍郎张忠,穆公悫之祀赐名笃忠显庆院,后改东禅寺。宋大观间,僧义真增建钟楼,贡士路亦临为记。

南禅寺 一名法华禅林,在弘化门外迤东一里。顺治八年,僧语上正智正修建正殿三楹、禅堂五楹,左为客堂,右方丈寮舍,庖湢毕具。

慈云寺 在县前东北百步。梁大同初,庐陵王府兵曹周详建。

灵建寺 在县东十五里金山乡,旧名灵塔院,后改今名

大圣寺 在县东四十里礼智乡建炎间,僧源泽建。

报恩寺 旧在县西三洞乡大同初,兵曹周祥建。宋咸淳间,僧惠圆重修。

普慈寺 在县东二十里礼智乡大同中建,隋大业中废,唐长庆初重建。

彭城庵 在县西四十五里上元乡端拱间建。

太虚观 在县南坝之东,唐经略使戴叔伦舍宅为之。旧名延真观,宋淳熙十五年,改今名。元末,废。明洪武初,道士施得成改建于市东古镇巷。永乐二年,邑人潘文礼率众重修。正统间,道会王知远复迁于旧所。万历间,邑人千束募建文昌阁、戴公祠于观左。皇清康熙十二年,重修。

华阳观 在崇寿观西,梁昭明太子故宅。古名

崇真观 南洲,去县十里大同二年建,隋大业三年废,唐弘道元年复建。旧名金坛观,宋大中祥符年间,改今额。宋陈德昭有宿崇真观诗。



     
发表于 2023-3-5 00:29: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扎实开展地名文化建设,建立地名保护名录和红色地名录,设置历史地名碑石,

通过对金坛有史以来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地名进行搜集、整理,并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

挖掘和展示蕴含在地名中的金坛悠久历史和特色文化。
     
发表于 2023-3-5 10:30: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
“涑渎”不是沭渎?
     
发表于 2023-3-5 10:38: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
建昌井庄村委前中后拔亩村原村名叫马墓村,前马,中马,后马
     
发表于 2023-3-5 18:36: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
吴季子庙 

一在顾龙山巅。明万历四十六年,邢台吴道明以知县谪,丞金坛建。

一在城南愚池别业,清代愚池为吴家花园旧址(吴季子祠)
     
发表于 2023-3-5 22: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
离丹阳22里,离武进40里,看来还是跟这两个地方亲近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