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821|回复: 0

[众观天下] 常州警方紧急提醒!临近开学季,不能放松警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8-29 09: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常州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山水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临近开学季


孩子们又将陆续回到校园


此时,大家的警惕心


可千万不能松懈


开学季也是受骗高发期


近日,江苏多地有家长被骗!


家长们一定要擦亮眼睛


因为你身边的老师有可能是假的!


一起来看看冒充老师的新骗局!


常州已有家长被骗!


案例一


8月18日,常州市民彭女士接到一位自称为某中学老师的电话,谎称需要订购260套花盆,彭女士信以为真,便添加了对方微信商定订单事宜。


8月19日上午,对方联系彭女士称还需要购买一批花瓶和瓷盘,并附上货物的详细信息,彭女士回复其市场上无法买到这类货物,然后对方给彭女士推荐了一个花瓶厂家,称自己因与厂家有过矛盾不方便联系,让彭女士代为购买,可以赚取中间差价,彭女士便心动了。


随后,对方发来三张分别为30万元、9万元、7万元的转账截图,称先将货款都付给彭女士,但需要两小时才能到账,诱骗彭女士先将货款分三笔共计24.5万元垫付给指定私人账户。后经朋友提醒,彭女士才意识到被骗,遂报警。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案例二


近日,邳州市一学校某班级的“家校交流群”中,“班主任”发送了一条需要收取“模拟试卷费、复印费”共计80.5元的通知,并让学生家长们扫描群内二维码缴纳该项费用。


由于骗子使用的微信头像和名字与真的班主任一模一样,家长们信以为真,纷纷通过扫描二维码支付资料费。真正的班主任发现后,立刻在群内发布防骗提醒,及时制止家长付款,家长这才意识到被骗。


骗子究竟是如何


潜入“家长群”的呢?


警惕


!!!


骗子行骗有这4个套路


骗子行骗套路


套路一:广撒网、搜索QQ群
诈骗分子会直接在QQ内


搜索班级群的群聊关键字


出现相关的群聊后


冒充老师、家长申请进群


如果没有设置相应的验证机制


或者班主任验证不严格


骗子就容易趁虚而入
微信图片_20230829090121_5.jpg
套路二 :套近乎、获取进群二维码
有不法分子在校园门口逗留


与其他家长闲聊、套近乎


向家长索要班级群的二维码


由于很多群聊设置


并未开启“群主确认”功能


不法分子可直接扫码进群


微信图片_20230829091246_1.jpg
套路三:换头像、伺机行动
骗子进群后


伪装成学生家长


添加班主任QQ/微信


通常会备注为


“xxx学生父亲/母亲”


“潜水”观察班主任的活动规律


找机会将自己的头像


换成班主任头像


并将自己的备注名


改为和班主任一模一样


然后在群里发送相关通知


要求缴纳学费、培训费等各项费用
微信图片_20230829091246_2.jpg


套路四:利用时间差,实施诈骗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


很多老师都开了消息免打扰功能


或者在上课期间关闭手机


不法分子利用时间差借机下手


让真老师不能及时发现


进而实施诈骗


除了家长,学生也要小心!


除了家长以外


学生也是诈骗团伙的重点目标


以下诈骗类型


请同学们一定要记牢!


学费住宿诈骗
骗子冒充学校职能部门,向学生发布以链接或二维码等缴纳学费、住宿费的通知。






奖学金诈骗
骗子冒充高校老师或资助机构人员,以电话、短信或邮件方式告知学生发放奖学金、助学贷款资金。


要求学生提供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从而转走账户余额,或指令在ATM自动取款机上进入英文界面操作,进而划走卡内钱款。


“伪装推销”诈骗
伪装学长学姐推销是新生经常遇到的骗局,如:推销电话卡(没有售后保证,骗取身份证等重要信息用于电信诈骗);推销生活用品,如被褥等(可能是假冒伪劣产品);忽悠新生买“打折”辅导资料、健身卡等。骗子所推销物品,多与新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新生由于刚入社会,辨别是非的能力尚浅,不好意思拒绝从而多上当受骗。


注销“校园贷”诈骗
骗子冒充网贷、互联网金融平台工作人员,称学生之前开通过校园贷、助学贷等。


骗子以不符合当前政策,需要清除校园贷记录,或者校园贷账号异常需要注销,如不注销会影响个人征信等为由,骗取你的信任。


诱骗学生在正规网贷网站或互联网金融APP上贷款后,转至其提供的账户上,从而骗取钱财。


警方提醒


1、班主任应及时对本班的群成员身份进行核查,对身份存疑的账号要尽快清除出群。同时,要启动入群验证功能,避免陌生人随意加入班级QQ群、微信群,验证时要对相关信息再次核实。


2、各位家长不要随意向他人透露微信群、QQ群的群名称和二维码等信息,保存好班主任老师的电话,了解学校的收费政策和流程,切勿轻信群成员要求转账收费的信息。


3、如果遇到自称老师的人员要求转账或是索要银行账号、密码等情况,家长应及时与老师和学校核实,不可盲目转账汇款或是透露个人重要信息。


4、要妥善处理填写有个人信息的单据票证,身份证复印件表明用途,在网络社交过程中不透露个人信息。


5、奖助学金发放等官方行为都有官方通知渠道与规定程序,不会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联系个人要求提供信息,更不需要缴纳手续费、保证金等任何费用。相关部门不存在所谓安全账户,更不会引导转账。


6、面对陌生人的热心仍要时刻保持警惕,手机、钱包、银行卡、证件、录取通知书等重要物品一定要随身保管携带。


7、不要轻易相信推销员的花言巧语,购买学习生活用品前可先向老师或学姐学长了解清楚,到正规商场或营业厅购买


转发扩散!


提醒身边的家长!


综合自:平安常州、江苏警方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