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38|回复: 1

同步跨入高铁和高校,金坛“两高”时代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赋能金坛高质量发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9-27 00:54: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山水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一条铁路的开通运行,对地区发展惠泽深远;

一座高校的落地生根,让城市焕发生机活力。


9月底沪宁沿江高铁开通后,金坛这座苏西南小城将再一次“升华”:同步跨入高铁、高校时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以高铁片区、河海大学片区为主体,金坛聚焦“五新产业”,全力打造科创中心组团,“生态创新区、未来科创城”正从蓝图变为现实。


校地双方明确目标 同频共振同向同行

一座城市对大学的态度,就是对未来的态度。




历经1000余个日夜建设,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在万众瞩目中正式启用。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覆盖本、硕、博各层次学历培养,开设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新能源学院等十大学院,通过优势学科延伸交叉,着力发展新工科、新农科、交叉学科,重点建设智慧制造、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国家安全等领域方向,开展复合交叉型、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养,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学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有力服务支撑区域和产业发展。


金坛是常州最为年轻、最富活力、最具潜力的新城区,鲜明提出将“两湖”创新区作为加速同城化、加快现代化的首要支撑,坚持以“两湖”为纬、创新为经,编织起“新时代鱼米之乡、长三角科创田园”的壮美画卷。同时,金坛坚持勇立产业潮头,聚焦“五型经济”,全力推动“五新产业”蓬勃成势,全方位提升城市能级,为河海大学开创新的百年办学伟业提供了最适宜的空间和环境。


在全力服务保障的同时,金坛将在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北侧打造一座集技术研发、项目孵化、科技金融等服务于一体的华罗庚科学城


首开区规划占地面积约60亩,重点依托河海大学科教资源,布局孵化、产学研、展示等多类型、多功能组合业态,计划11月开工。


校地双方深谙要形成合力,将一巴掌拍下去变成一拳头砸下去”。


面对河海大学与金坛融合创新的美好蓝图,校地双方将以十大学院布局和华罗庚科学城筹划建设为契机,推动河海大学优势学科与金坛“五新产业”形成耦合效应,让河海大学的教学精华、科研智慧在金坛创造更大价值、演绎更多精彩,为河海大学的优秀学子施展才华、实现人生抱负提供广阔舞台。在建设学科高峰高原、培养本地产业急需人才、共建优质资源平台方面开展全方面、多层次、深领域的合作,让“人才之林”“科技之花”在金坛这片热土结出“产业之果”,打造“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金坛样本”。


借力“高铁红利” 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高铁时代”是一个大交通、大合作、大红利的时代,为区域发展的空间观、区位观、资源观带来深刻变化。


沪宁沿江高铁将于9月底开通,标志着金坛将正式迈入“高铁时代”,开启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提速之旅”。这既是金坛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实现转型的重大机遇,也是对城市建设、市场意识乃至发展理念的全方位考验。


“沪宁沿江高铁能够更好地提升城市能级,使许多投资、创业、发展的人才更多选择来到金坛。”北电爱思特(江苏)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党总支书记傅东翔对沪宁沿江高铁的开通非常期待,“交通便利带动客流和业务交流,能提升房产价值,为企业的地域增值,也便于地方企业向外投资。”沪宁沿江高铁通车后,可实现上海1小时、南京半小时通勤,进一步体现金坛位于长三角都市圈几何中心的区位优势。


为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金坛编制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2017—2035》等一批重点交通规划,多条铁路、高速纳入上位规划。




交通先行引领同城化发展,金坛将全力保障沪宁沿江高铁运营,积极推动镇宣铁路线型稳定、常金宁城际铁路纳入上位规划,对上争取高铁物流功能重点布局金坛站加快发展枢纽偏好型产业,打造沪宁线上亮丽的“金名片”。


当前,金坛正以“‘两湖’创新区、未来科创城”建设为牵引,加快推进华罗庚创新中心、华罗庚科学城建设,深入实施新时代“金沙英才计划”,奋力打造“创新创业创造高地、宜居宜业宜游福地”。


抢抓高铁、高校时代带来的资源重组、动能重聚、格局重塑机遇,金坛将高水平做好站城融合、校地融合两篇大文章,在同城化现代化进程中谋求差异化协同、特色化发展,更好地将“虹吸效应”化为“磁吸效应”、将“过道效应”化为“同城效应”,最大限度把区位、空间、产业、生态、人文的禀赋优势转化为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的开放竞争优势。

     
发表于 2023-12-30 18:14: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河海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张学武表示,在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过程中,产学研有着重大的意义,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目前有着10个学院15000名学生,其中硕博士有5000人,人才密度很高,如何用好河海大学的科技成果和硕博士人才资源是一个重大工作。


金坛校区的7个博士点能够覆盖新能源、新材料和智能制造的方向,不仅可以开展相关的项目合作,在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培养进步上也能有所助力。


来自机电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的专家教授对学院专业和各自的研究方向进行了介绍,针对企业提出的技术需求与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了密切交流,探讨解决方案与下一步合作方向。


此次活动建立了企业与河海大学保持长期稳定沟通的渠道。下一步,金坛经开区将持续跟进项目为企业做好服务,努力促进点对点产学研对接,协助企业和高校在研发平台建设、项目谋划、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开展合作,促进校企合作科技成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