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960|回复: 1

[专题特刊] 开车几年后,脸的一侧真的比另一侧老得更快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26 09: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常州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山水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近入秋了,天气开始变冷。相比夏日毒辣的太阳,很多人开始不太重视防晒。其实,防晒是一年四季都应该重视的课题,尤其是经常开车的人。

阳光的另一面:导致皮肤衰老,甚至造成皮肤癌。

卡车司机威廉·麦克埃利戈特(William McElligott)的脸被美国西北大学的医生拍下来,而后登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2012 年的 4 月刊上。

在此之前的 15 年里,麦克埃利戈特从未注意到自己的脸有什么异常。直到他的孙儿女询问他脸上的“肿块”时,他才到医院寻求治疗。医生惊讶地发现,麦克埃利戈特的左右脸俨然是两个人的。这位彼时 66 岁老人的左脸上,布满的皱纹形成了深深的纹路,并且出现了凹陷和下垂。他的右脸则更加紧致,显得年轻得多。

微信图片_20231026090531.png
图片来源:《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几十年来,麦克埃利戈特一直在美国芝加哥开着一辆卡车给社区的居民送牛奶。他的驾驶位在左侧,所以这一侧的脸长期受到阳光的照射,而另一侧则幸免其害。医生判断是长期暴露在紫外线(UV)下导致左脸出现了光老化。

穿透玻璃


我们有时会说晒太阳,心情舒畅,再加上,紫外辐射也有助于人体产生重要的营养素——维生素 D。但过度暴露可能会导致晒伤,皮肤过早衰老甚至是皮肤癌。

如果按波长由长到短排列,紫外线可以依次分成 UVA(315~399 纳米)、UVB(280~314 纳米)和 UVC(100~279 纳米)。不过,所有的 UVC 和大部分 UVB 都会被地球臭氧层吸收,所以地球所接收的紫外辐射几乎全都是 UVA。
微信图片_20231026090536.png
紫外线。图片来源:NASA
UVA 的危害发现的较晚,直到 1969 年美国皮肤科医生阿尔伯特·克里格曼(Albert Kligman)才发现了 UVA 对皮肤的光老化作用。这与 UVB 相比晚了近一个世纪。波长越短辐射越强,因此医生早在 19 世纪就发现 UVB 会导致皮肤灼伤,长期暴露还会造成皮肤癌。

相比之下,UVA 对皮肤的影响不太会立刻显现,而是会经年累月积累下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使得 UVA 的危害更大。更重要的是,UVA 比 UVB 的穿透力更强——UVA 可以透过玻璃,比如汽车玻璃,然后穿透皮肤的表皮,甚至可能抵达真皮层的上部,进而与皮肤内的任意物质发生反应,包括蛋白质、DNA 和脂质。医生认为,这就是麦克埃利戈特左脸长期经受的折磨。

如果任由损伤继续发展,UVA 也可能会诱导产生大量 DNA 突变,最终造成皮肤癌。因此,医生建议麦克埃利戈特使用外用维 A 酸类药物,以及包括防晒霜在内的防晒用品。

你涂够防晒霜了吗


我们对防晒一点都不陌生,但许多监管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我们做的还不够——当然要排除那些夏日将自己裹在防晒衣帽内的爱美人士。

根据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的建议,我们应该将足量的防晒霜涂覆在整个面部(除眼部)和身体区域,尤其是人们经常忽视的地方,包括耳朵、鼻子、嘴、手、发际线边缘,以及因秃顶或头发稀疏而露出的头部区域。

但是,FDA 曾在 2019 年通过研究发现,防晒霜中的4种活性成分——阿伏苯宗(avobenzone)、氧苯酮(oxybenzone)、奥克立林(octocrylene)和依卡舒(ecamsule)——都会被吸收到血液中,并且浓度超过了 FDA 认为安全而不再需要更多安全数据的阈值。

因此,FDA 判断这些活性成分还需要进一步测试,以获得更多安全数据,以便 FDA 确定什么水平的吸收是安全的。但与此同时,FDA 发布的新闻稿强调,“吸收并不等同于危险,因此建议继续使用防晒霜。”

事实上,早在 20 多年前,科学家就发现人尿中含有防晒霜(主要指氧苯酮),并预计这源自血液中的防晒霜。但氧苯酮自 20 世纪 80 年代用于美国防晒霜以来,尚未发现任何长期有害的影响。不过,FDA 并没有将这些活性成分列为安全,而是表示仍需要更多数据来证明它们的安全性。

微信图片_20231026090540.jpg
图片来源:pixabay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都属于化学防晒霜(chemical sunscreen,活性成分属于由许多碳原子连接在一起的有机物),而唯一被 FDA 归为安全型的属于物理防晒霜(physical sunscreen),包括氧化锌和**化钛纳米颗粒。现有研究表明,防晒霜中使用的氧化锌和**化钛纳米颗粒几乎不会穿透皮肤,不过喷雾型防晒产品可能会导致颗粒吸入而影响肺部。

此物理非彼物理


FDA 曾认为像氧化锌这样的纳米颗粒表面只能通过反射和散射光线来起防晒作用,这相当于一种物理屏障,因而在 1978 年将它们称作“物理防晒霜”。但事实是,后来的许多研究发现,氧化锌和**化钛纳米颗粒具有一定的光学带隙,可以直接吸收紫外线,然后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将其转化为热量等其他能量形式,就像化学防晒霜一样。

尽管 FDA 在 1999 年的报告版本中对物理防晒霜的定义及作用机制作了修订,但“只是物理屏障、仅起反射和散射作用”的说法根深蒂固,如今仍未完全消失。

阴天也要记得防晒,毕竟还有高达 80% 的紫外线可以穿过云层。


来源:环球科学


     
发表于 2023-10-27 06:39: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山水帮帮设置悬赏提问,并在广播台滚动显示,暴光率更大,有问题就到山水帮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