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317|回复: 0

[众观天下] 小心警惕!高烧40度、几近失明……江苏疾控重要提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9 08:5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常州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山水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说到动物会传播的疾病


大家可能都听说过鼠疫、狂犬病


但其实


撸猫也有风险!


不小心被猫猫咬伤或抓伤


很有可能会患上“猫抓病”!


1月5日


西安交大一附院发布消息称


最近


医院接诊了一例患猫抓病的患者


微信图片_20240109085612.png
高热不退


55岁阿姨患上“猫抓病”


今年55岁的马阿姨,因发热6天在当地医院就诊,经治疗后仍高热不退,马阿姨转诊多家医院,最后来到西安交大一附院全科医学科门诊就诊。


入院后,医生给予完善相关检查,并为患者降温治疗,但6-7小时后体温再次升高,医生考虑合并病毒感染可能,随后进行超声引导下左侧腹股沟淋巴结穿刺活检,病理提示:条状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伴局部区微脓肿形成,排除淋巴瘤,考虑为感染性病变引起。最终通过血NGS检测,追问患者病史,发现马阿姨有鹦鹉、小猫接触史,确诊为猫抓病。
微信图片_20240109085616.jpg
“猫抓病”案例时有发生


有人几近失明


据媒体报道,此前西安一名9岁女孩被猫抓伤后高烧40度,伴随寒颤四肢发凉,头痛精神差,最后被确诊猫抓病。
微信图片_20240109085619.jpg
去年一位宁波9岁女孩的情况让人揪心,她的右眼视力突然急剧下降,一度0.1,几近失明,而导致她视力骤降的罪魁祸首,也是猫抓病。
微信图片_20240109085624.jpg
“猫抓病”到底是啥


猫抓病又称猫抓热,是由革兰阴性的汉塞巴尔通菌感染而引起的淋巴结的化脓性肉芽肿性炎,猫是该致病菌的携带者,多数患者有被猫抓、咬或舔的历史,病原菌经皮肤进入人体。


据报道,全球每年CSD发病数超过4万例,以青少年及儿童多见,80%小于21岁。男性略多于女性。在温热带地区,常发病于秋冬季。猫(特别是小猫)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猫的带菌率相当高,宠物猫的感染率可达40%,刚出生的小猫或幼猫比成年猫更容易携带细菌。


猫类本身可无症状,但可保持长期的菌血症,人通常是在被猫抓伤、咬伤或与其亲密接触后而感染。


通常认为,猫抓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部分患者不经治疗也可以自行恢复,但病程较长,因此医生仍建议进行抗感染治疗,一是缩短病程,二是降低发生全身性疾病或远期后遗症的风险。


临床特征“疹、肿、热”,


容易被误诊!


如何治疗?


猫抓病潜伏期通常为10-30天,早期诊断十分困难,且临床表现比较多变,容易漏诊或误诊。


养宠物者以及常和猫狗频发接触或有被抓咬伤史的青少年和儿童需要注意:


原发损伤:猫抓咬后3-10天,伤口附近皮肤出现一至数个2-6mm红斑性、有痂丘疹(少见脓性)红斑性丘疹,疼痛不显著


局部淋巴结肿大:抓伤后1-2周,抓伤侧引流区淋巴结(如腋窝、颈或腹股沟淋巴结等)肿大


全身症状:患者可有发热、乏力、头痛、厌食、腹痛等症状,少数可出现意识障碍等
微信图片_20240109085627.jpg
猫抓病为自限性疾病,免疫功能健全的患者6-12周后可自愈;对于免疫缺陷患者,应及时就医。若淋巴结肿大长期不消退,可切开引流或切除。


如何预防


猫抓病目前尚无特异性预防方法,主要通过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的方式来预防本病。


1、管理传染源


猫、狗等为汉赛巴通体宿主,尤其是1岁以内的幼猫,因此应对猫等宠物进行预防接种,定期洗澡,保持其身体清洁。


2、切断传播途径


猫、狗等动物抓、咬、舔后及跳蚤、虱子等节肢动物叮咬后可感染本病,定期清洁动物身体,尤其在温暖潮湿的季节,避免或减少跳蚤、虱子的寄生。


3、保护易感人群


18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易感染本病,应注意叮嘱其不玩弄、不密切接触猫、狗等动物;若不慎被猫、狗等动物抓、咬伤,应注意立即清理伤口,并用碘酊涂搽局部,可外用庆大霉素软膏、百多邦等抗生素涂抹伤口,并及时就医。


来源:西安交大一附院 陕视新闻、江苏疾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