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59|回复: 0

[专题特刊] 这几种悄悄藏着咖啡因的食物,可能让你整夜睡不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2-23 13:4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常州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山水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没喝咖啡,结果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脑海中还不断闪现各种思绪?


其实,这背后可能有一个“幕后黑手”——咖啡因。是的,你没听错,除了咖啡,很多食物中都隐藏着咖啡因这个“睡眠小偷”。


微信图片_20240223134604.jpg
这些食物都偷偷藏着咖啡因


《中国居民膳食咖啡因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中,介绍了我国居民咖啡因的主要来源是饮料。


由于我国有饮茶的习惯,对于成年人来说,咖啡因的最大来源是茶叶、茶饮料、奶茶和咖啡。茶叶是咖啡因的超级大户,贡献了74.80%的咖啡因摄入量,比其他食品都多得多;而未成年人的咖啡因主要来自奶茶、茶饮料、茶叶和巧克力。


不过,含有咖啡因的食物种类不仅仅是咖啡和茶。继续往下看,你可能会惊讶,原来这些食物,也是咖啡因的常客。


1


咖啡


咖啡是众所周知的含有咖啡因的饮品,每杯咖啡的咖啡因含量可能因种类和浓度而异,但通常在80~180毫克之间。不同品牌的咖啡因含量差别较大,以星巴克的几款经典咖啡(中杯Grande)为例,咖啡因的含量如下↓



咖啡种类


量/杯


咖啡因/mg


图片
冷萃


354ml


154


美式


354ml


169


卡布奇诺


354ml


113


拿铁


354ml


113


星冰乐


354ml


68



数据来源:星巴克官网


有些朋友可能会看到咖啡写着“脱因咖啡”,就会认为它们真的不含咖啡因。其实,这是通过一些特殊的方法,或者选用特殊的咖啡豆,让咖啡里的咖啡因变少了。


这类咖啡的咖啡因含量比普通咖啡要少,但还是会有一些咖啡因的。比如,一杯236mL的无咖啡因咖啡通常含有2~15毫克的咖啡因。所以,如果你对咖啡因的反应特别敏感,那最好还是完全不要喝了。


2


各种含茶饮品或食品




很多养生、中老年朋友喜欢喝茶,而年轻人则偏爱奶茶、果茶。无论是哪种,只要含有茶,就会有咖啡因。咖啡因的含量,与茶的种类,以及茶的使用量都有关系。


● 茶水


一般来说,一杯茶水的咖啡因含量可能在20~100mg之间,茶水越浓,咖啡因含量越高。等浓度的红茶咖啡因含量大于绿茶,冲泡的茶水多于瓶装茶饮料。


微信图片_20240223134611.png
数据来源:梅奥诊所


● 奶茶、果茶等


一杯奶茶的咖啡因含量则在50~150mg之间,个别品牌可能在200mg以上。所以经常有人说,就喝了杯奶茶,咋就失眠了?这个原因不言而喻......


微信图片_20240223134615.png


图片图片来源:深圳市光明区消费者委员会珍珠奶茶比较试验
与奶茶相比,果茶的咖啡因含量会低不少。如果对咖啡因敏感,又想喝个快乐水,去茶底的果茶不失为一种选择。


● 抹茶及制品


除了以上这些茶饮料,抹茶也是容易被忽略的茶制品。






根据日本文部科学省的《日本食品标准成分表》数据,每1g抹茶粉中含有咖啡因32mg。




微信图片_20240223134621.png


图片来源:《日本食品标准成分表》






在某食谱app的抹茶饮品制作用料里,抹茶粉的用量从2g到10g不等,也就是说,一杯饮品抹茶就贡献了63~320mg的咖啡因。






微信图片_20240223134624.png
图片来源:下厨房






抹茶除了做饮品,抹茶布丁、蛋糕、饼干、面包、冰淇淋等也需要当心哦~






3


可乐、功能性饮料






可乐、功能饮料(如红牛)也含有咖啡因。一般来说,每100mL的可乐里大概含有10mg的咖啡因,比如常见的一瓶500mL可乐大概含有50mg的咖啡因。






而功能性饮料含量不同品牌之间的差异较大。同样是来自深圳消委会的抽检,不同品牌的功能饮料每罐的咖啡因含量在10~100mg,大多数在50mg附近,与一瓶可乐的含量相当。




微信图片_20240223134628.png


图片来源: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10款功能饮料抽检






4


巧克力及制品
微信图片_20240223134631.png




巧克力,无论是黑巧克力还是牛奶巧克力,都含有咖啡因,因为可可粉本身就是含有咖啡因的天然成分。一般情况下,纯度越高的巧克力,往往咖啡因的含量越高。






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数据,不同可可固体比例的巧克力咖啡因含量如下:









用巧克力或可可粉制成的饼干、蛋糕、糖果、冰淇淋等食品,也都含有咖啡因。所以,下次在给孩子挑选零食的时候,也要注意一下食品的成分哦!






5


补充剂和药品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惊讶,药品和保健品里咋也加咖啡因了呢?






是的,一些感冒药里,为了缓解疼痛、减少疲惫,也会添加咖啡因。而一些国外的营养补充剂里,也会看到咖啡因的身影。






微信图片_20240223134635.png


图片来源:某品牌感冒药






不是每个人都能应对咖啡因


这些朋友需注意


1


不同人每天咖啡因的安全量不同






● 健康成年人


对于健康成年人群来说,目前国际各个权威机构达成的共识是:每天摄入 400mg以下的咖啡因不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如果换算成咖啡,就相当于每天控制在2杯内比较稳妥。






不过,对于特殊生理阶段的朋友,比如孕妇、哺乳妈妈和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青少年,摄入咖啡因则有不同的标准。


● 孕妇


虽然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认为孕期和哺乳期每天不超过200mg的咖啡因是安全的,但中国营养学会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中,并不建议孕妇饮用咖啡等含有咖啡因的饮品,如果喝,别超过1杯。


微信图片_20240223134640.png


图片来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


● 哺乳期女性


对于哺乳期的妈妈,尤其是产后3个月内,则是不建议喝含咖啡因饮品的。原因是出生3个月内的宝宝不能代谢咖啡因。






3个月后虽然能逐渐代谢,但母乳里的咖啡因可引起婴儿烦躁、影响宝宝睡眠质量,长期摄入可影响婴儿神经系统发育。所以生娃3个月后,如果想喝,不超过1杯咖啡或奶茶。






微信图片_20240223134644.png


图片来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


● 儿童青少年


关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青少年,国际上一致的观点是不建议喝。不过,具体到年龄上,不同机构的建议并不一致。


美国儿科学会:12岁以下尽量不给宝宝提供含咖啡因的食物。




欧洲食品安全局:3~10岁儿童,每天咖啡因的安全量是0.2~2mg/kg体重;10~18岁,每天安全量是0.4~1.4mg/kg体重。




《澳大利亚健康饮食指南》:15岁以内儿童,不建议喝咖啡,也不要提供其他含咖啡因的食物,比如奶茶、黑巧、浓茶等。  




《中国居民膳食咖啡因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18岁以下未成年人的咖啡因安全摄入量为2.5 mg/kg 体重。


整体而言,就是12岁以下别碰,12岁以后少摄入。


2


这几类人对咖啡因敏感,要注意!


咖啡因超量的症状可能因人而异,但常见的表现包括焦虑、烦躁、失眠、心悸、胃部不适、恶心、呕吐、颤抖、多尿等。如果出现这些症状中的一种或多种,那么可能表明您摄入的咖啡因量已经超出了安全范围。






除了孕妇、乳母和未成年人,有心脏病、高血压、睡眠障碍的朋友,能不喝就不喝,以免加重病情。






由于咖啡因会增加钙流失,老年朋友尽量控制咖啡因的摄入量,以免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






对于咖啡因特别敏感的朋友,也需要格外注意,尽量把每天咖啡因的摄入量减少到最低。






健康摄入咖啡因


注意这几点




想了解这个问题,那需要先明白咖啡因是如何帮助我们提神的。






1


咖啡提神的原理






图片


图片来源:foodrepublic






简单来说,就是大脑里的腺苷是一种能够促进睡眠的化学物质,当它与受体结合时,会让人感到困倦和疲劳。而咖啡因的代谢产物会和腺苷竞争,占据了这些受体,从而阻止了腺苷的和受体结合发挥作用,使人保持清醒和警觉。






2


喝咖啡的最佳时机






● 犯困前:0.5~1 小时






你可以观察自己每天犯困的时间,比如下午2点左右开始困,你可以在1点~1点半之间喝咖啡,这个时间段喝效果最好。






这是因为99%咖啡因进入体内发挥作用大概需要45分钟的时间。所以把握好时机非常重要。






● 犯困后:喝咖啡+ 20 min小憩






你可能会说,有时候忘了喝,已经犯困了,还有啥补救办法吗?






虽然犯困的时候腺苷与受体已经结合,但通过短时间小憩,可以清除受体上的腺苷。这时咖啡因就能乘虚而入,鸠占鹊巢,让大脑感到“我不困了”的假象。






总结


咖啡因广泛存在于茶类、咖啡、可乐、功能饮料、可可、巧克力等饮品或食品中,一些保健品或药品里也可能会含有,对于健康成年人每天饮品控制在2杯以内是不用担心的。






如果对咖啡因敏感,最好少喝或不喝,购买药品、保健品时也要留意配料是否有咖啡因。


来源:科普中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