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19|回复: 0

[专题特刊] 孩子沉迷于电子产品?家长别急,原因+解决办法在这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4-4 10:5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山水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案  例


曾有一位初一孩子的妈妈和我抱怨:“自从我儿子接触了手机游戏,成绩就直线下滑。我跟他说要没收他的手机,什么时候成绩上来了再把手机还给他。结果就跟要了他命似的,他居然还威胁我,要是没收他的手机,他就不去上学了!我被气得血压都上去了,这可怎么办啊?”






一位爸爸也对孩子玩电子产品表示担忧:“不瞒您说,我和孩子之间简直就像警察和小偷的关系,你看着他的时候他就好像在专心学习,可稍不留神,他就会偷着上网聊天、玩游戏。真要禁止他使用电子产品又不现实,很多老师布置的作业都要在线提交,还要使用一些老师推荐的App去辅助学习,这都给了他很多‘钻空子’的机会。他现在已经发明出各种瞒天过海的方法和我‘打游击’,偷着玩游戏。说实话,我现在连打他都打累了,真是身心俱疲!”











谈“怎么办”之前,先问问“为什么”


大部分家长来找我咨询,都是想寻求一些办法帮他们解决孩子身上的问题。比如,“怎么才能不让孩子玩游戏?”“孩子写作业太磨蹭,怎么办?”有的家长甚至很干脆地对我说:“我没时间去听分析,您就直接告诉我该怎么做就行了。”






这时我会告诉来咨询的家长,如果不能先让自己慢下来,去寻找孩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那么你将无法看到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只会盲目通过一些外在手段去控制孩子的行为,那结果必然是失败的。






真正有价值的方法是发掘孩子强大的自我驱动力,让他们自觉自愿地思考和改善自己的行为。这里我们可以运用“黄金圈法则”的思考模式,在面对孩子出现各种让你头痛的行为时,先由内而外问问“为什么”,然后再来解决怎么办和具体要怎么做的问题。这样做有2个目的。






●了解孩子离不开电子产品的真实原因,寻找有效的切入点。这可以帮助家长判断孩子对电子产品的依赖程度,以及如何从他的实际需求入手,引导孩子自主管理电子产品的使用。






●引导孩子观察内心的真正需求,把自我管理的责任还给他。






电子产品之所以对孩子有强大的吸引力,通常有以下几种原因。


√ 享受视、听、操作等全方位的刺激和快感。


√ 体验完全投入一件活动中时的那种愉悦感。


√ 电子产品意味着一个可以随时回应自己需求的玩伴。


√ 人际交往的需要,周围的好朋友都在玩,自己不玩就落伍了。


√ 在游戏中能体验到现实中难以获得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 电子产品中信息量非常大,总是能发现新鲜有趣的内容。


√ 虚拟世界比现实世界更舒适。


√ 单纯只是为了放松。






孩子需要了解自己使用电子产品的真正目的,才可能激发出他主动去控制和改善自己使用电子产品的行为。













帮孩子实现电子产品自我管理的四步法


一旦了解孩子对电子产品爱不释手的真正需求,家长就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按照下面介绍的四步法,引导他实现对电子产品的自我管理。






第一步:坦然接受,主动交流。


正如前面提到的那位父亲所说的,现在的孩子诞生在一个智能化、信息化的时代,无论是学校的教学手段、学习的工具,还是家校互动,都离不开电子产品的参与,想要把电子产品从孩子的生活中彻底抹掉,既不现实也不适宜。与其说要管制孩子玩电子产品的行为,不如主动就这件事和孩子进行沟通。





了解孩子玩电子产品的原因


首先,要了解孩子喜爱电子产品背后真正的内心需求。






如果孩子玩电子产品,单纯只是为了放松和被其中的视听效果或有趣的内容所吸引,那么父母大可不必担心,只需要帮助孩子了解电子产品更多样化的使用方法和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就可以了。






如果孩子玩电子游戏更多是出于社交需要,那家长首先要理解孩子,再进行进一步的沟通。一旦孩子学会展示自己更多特长,在人际交往中更有自信,那么他的目光一定不会仅停留在电子游戏上。






但如果你发现孩子只有在游戏和虚拟世界中才能获得成就感和自信,甚至电子产品已变成孩子逃避现实、给他安慰的一种方式。那么,家长首先需要进行自我检讨,自己是不是给孩子的陪伴太少了,或是和孩子只谈论学习,却忽视了他的心理需求?孩子是不是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了困难,得到的否定太多、肯定太少,以至于严重缺乏自信?






很多时候,家长真正需要解决的并不是孩子的行为本身,而是他行为背后真实的内心需求。一旦孩子的心理需求被看到、被满足,那么行为自然会发生改善。








加入孩子的游戏


陪伴孩子可以从陪他玩他最喜爱的游戏开始,让孩子感到你对他的接纳和认同。陪孩子一起去经历和体验他所喜爱的事物,一方面你会找到和孩子更多的共同话题,更深入地了解他的内心需求;另一方面,当孩子感到你对他的认同时,会更容易开放自己,并愿意更加理性地管理自己的行为。你可以进一步让孩子认识到,电子产品不仅具有娱乐功能,更可以作为工具和媒介了解更广阔的世界,创造出更多有趣的东西。比如,告诉孩子你们即将去旅游,并通过一些旅游或地理App调动孩子学习地理、人文知识的浓厚兴趣;孩子下周要做一个科学主题的课堂演讲,你可以引导孩子自己制作演讲PPT,并协助他做出风格独特的作品,在课堂上能自信满满地展示自己;也可以找一些有趣又有用的学科App,帮助孩子增强对学习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一定要注意给孩子更多的陪伴和耐心,不要一味地限制。








第二步:讨论规则,合理设限。


帮孩子实现对电子产品的自我管理,本身也是培养孩子自控力的良好途径。你要让孩子知道,电子产品对我们来说很有用,爸爸妈妈也支持你使用电子产品,但是要怎么使用、什么时间使用,需要有规则和限制。因为这个规则是全家一同讨论和制定的,孩子拥有参与感和自主性,会更有意愿去执行。





规定使用时限


父母可以在和孩子一起做时间计划表时,引导孩子思考这些问题:“咱们每周需要多长时间玩游戏或看视频?”“一周玩几次?什么时间玩最好?”“时间要怎么安排才能保证你既能有效地完成学习,痛痛快快地玩,还能保证充足的运动和休息?”“在规则执行中如何提醒时间?如果游戏时间超时了,该怎么去处理?”






在和孩子的讨论中,家长要让他感到,你不是刻意限制他玩,而是把电子产品当成他的一项休闲和兴趣去支持,孩子就会更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并且理解限定时间的意义。








对内容进行过滤


在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过程中,父母还需要对孩子的视频和游戏的类别与内容进行筛选和管理。






对于12岁以下的孩子,建议如下。


● 孩子使用平板电脑时,需要家长在场。家长可以为家里的平板电脑设定数字或指纹密码锁定,孩子使用前需请家长帮忙解锁。


● 事先和孩子约定好他可以使用的App范围。在这个基础上,你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他喜欢的App,并且问问他:“你为什么喜欢这款游戏,它能为你带来什么?”既能过滤掉不适合孩子的内容,又给予了孩子选择的权力。


● 尽量避免孩子玩网络游戏。除非有合理的理由,否则应尽量不让孩子玩网络游戏,以免上瘾,直到确保孩子已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


● 设置家庭“无电子产品”时间和地点。


√ “无电子产品”时间:①用餐时间(全家面对面交流的时段)。②睡前 30分钟(保证睡前不让感官受到过强刺激,把电子产品换成睡前故事或亲子恳谈)。


√ 无电子产品地点:①卫生间(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②卧室(卧室是用来休息的地方,电子产品最好在客厅或书房使用)。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和孩子一起严格地遵守家庭规则,这样孩子的抵触情绪才更容易化解,家长的榜样作用也会为孩子营造出一个健康愉快的成长环境。








第三步:建立信任,坚持规则。


说到这儿,有家长忍不住问:“要是孩子不遵守规则该怎么办?”“如果孩子还是偷着玩游戏怎么办?”“制定了规则孩子却做不到,这个规则是不是就失去了意义?”






规则并不是用来制约孩子的工具,而是让孩子在规则的制定、执行、评估和调整的这一系列过程中,逐渐建立起解决问题、控制情绪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在规则制定之初,孩子出现不遵守规则的行为再正常不过了。他们并非不想遵守规则,而是在还没有养成良好习惯之前,暂时缺乏对自己情绪和行为的控制能力。






规则初期,孩子可能会很难执行下去,如果家长的反馈让孩子感到自己不仅自控力差,还是个不值得被信任的人,孩子很可能会因此而自暴自弃。家长要给予孩子理解和信任,在孩子反抗时,无论他是苦苦哀求,还是生气、发脾气,家长既不要发火训斥,也不要心软顺从,要咬牙坚持帮孩子遵守这个规定,并在孩子坚持完成计划时给予适当的称赞和奖励。






当然,家长还可以和孩子共同修改或完善他的“电子产品管理规则”。比如,你可以问他:“你在玩游戏的时候怎么能保证自己不超时?”或“你平时特别想玩游戏时,有没有什么好方法可以控制自己?”






时间一长,在你的信任和坚持下,孩子会慢慢理解规则、内化规则,并会知道做任何事的界限是什么,同时也会发展出更多自我控制和管理的方法。








第四步:发展兴趣,增加陪伴。


有不少父母告诉我:“我每周都会花很多时间陪孩子,要接送孩子去上课外班、陪伴孩子学习和写作业,这已经占据了我很多时间。”这里所说的陪伴,不单指家长陪伴孩子学习,或把孩子送到课外班交给老师,然后在外面一边玩手机一边等孩子下课,而是重在陪伴孩子发展兴趣、建立亲子联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要一心一意地和孩子沟通,陪孩子一起做运动,比如跑步、打篮球、羽毛球或游泳,增加全家外出踏青、旅游行和参观博物馆等活动的次数。对于实在时间有限的家长,和孩子进行每日亲子阅读也是非常有益的陪伴方式。研究发现,有丰富兴趣爱好和来自父母高质量陪伴的孩子,很少会沉迷于电子产品。






不容易沉迷于电子产品的孩子,通常有以下重要特征:


●身体健康,精神状态佳,睡眠充沛。


●对学习有自信,在学习上有获得感。


●亲子关系良好,孩子愿意和家长沟通,并有足够的安全感。


●有多个关系不错的好朋友。


●有自己的兴趣爱好(除电子游戏外)和特长。


●做事有追求、有目标。


●可以使用多种电子媒介,并在使用过程中,获得收获。












内容来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让孩子为自己而学——激发孩子学习动力的秘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