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1|回复: 0

溧阳史家和金坛于家,原来竟然有如此渊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5 15:0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亚太地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山水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盛世续谱,近十几年来金坛于氏后人重修家史,2015年《金坛于氏族谱》总谱正式修编。在续谱的过程中发现金坛于氏先祖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相当一部分的贡献。之前介绍过金坛于氏第一位进士于湛、介绍过进士于采(于竹坡先生先祖)、进士于栋如(尧塘于氏先祖)、于朋举等。介绍了金坛于氏与溧阳史家的百年情谊!

金坛于氏乃名门望族。宣统版《金坛于氏族谱》记载明清两朝家族共出了一宰相、二状元、二十八进士、六十四举人。


民国时期,金坛于氏也出了很多优秀的人才。比如:于醉六先生(金坛于氏二十世孙,曾经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夫妇的经史老师、深受张之洞赏识);于竹坡先生(金坛于氏二十世孙,为金坛的第一个赴日留学生、同盟会会员、办教育、造公园);于宗素(金坛于氏二十一世孙,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三分校受训,在国民党某部任职。一九四八年,为纪念契玄公诞辰五百周年,金坛于氏族人集资建立契玄职业学校,于宗素任契玄职校教导主任);于竞西(国民党金坛党部书记);于定(于秋墨)(同盟会会员、南社成员、上海青浦县县长、《民国日报》创办人之一、《日报》社长)


金坛于氏作为金坛地区的望族,一直想介绍下这个家族的契玄公宗祠,可惜苦于找不到一张相关图片,今日得到了金坛于永刚宗亲提供的一张金坛于氏宗祠老照片,虽然仅仅一张,但也能从中感受到这座祠堂的壮美。





按照记载,金坛于氏宗祠位于城南学基路上,是一座古朴典雅的明代庭院建筑。祠堂门是石砌的,围墙很高。进门之后,古木森森,碧水潺潺,亭台轩榭,高屋辉煌,给人一种阴森、威严的感觉。门前一座高大的花岗岩石牌坊,挺拔的柱子,气宇不凡。石柱两边有台座和靠背石(夹柱石),堂皇的梁枋两面镌刻着“敕赐”、“御史中丞”几个大字,浑朴而厚重。石柱呈方形,柱上有浅浮雕的云纹。据说这是典型明代建筑,因为到了清代,牌坊的石柱大多改为圆形了。这座牌坊,一是为了旌表英贤,警示后人;二是为了显示于氏家族的荣耀。

过了牌坊,有金水桥、放生池、钟楼、碑亭,再往后就是高大的祠堂庭屋,这里是于家祭祀祖宗的地方。






于氏家族五世皆居于洮西王母观,明代于契玄始迁居县城沿河街(于契玄为原名,清朝时期金坛于氏族谱为了避讳‘玄烨’中的‘玄’,所以在族谱中记载为于契‘元’),成为金坛城里于氏始祖。于氏乃坛邑望族,明清两朝,于氏家族累世科甲,世代为官。

于契玄子孙中曾有25人考中进士。如契玄子于湛(明正德六年进士)、孙于业(明嘉靖二十六年进士),于湛孙于文熙、于孔兼兄弟(明万历八年进士),于孔兼侄儿子玉立(明万历十一年进士),于孔兼从弟于仕廉(明万历十四年进士),于孔兼孙于嗣吕(清顺治十八年进士),于嗣昌子于汉翔(清康熙二十一年进士),于汉翔族侄于采(清康熙三十三年进士),于采族侄于振(清雍止元年状元),汉翔子于枋(清雍正二年进士),于枋嗣子于敏中(清乾隆二年状元),于振子于雯峻(清乾隆十九年进士),于敏中曾孙于尚龄(清道光二年进士)。


特别是于振、于敏中“兄弟状元”以及于敏中位居军机重臣,在于氏家族史和金坛科举史上都是一件十分值得称道的事。(史贻直为金坛于氏十世世孙于敏中舅舅,于敏中曾过继给于枋,于枋娶溧阳史氏康熙壬戌进士,詹事府詹氏史耕岩之女,史耕岩为史贻直父亲。)


于氏祠堂由契玄宗子于湛在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兴建。此后,历代祭祀,香火不断,于契玄的子孙后代也不断地对祠堂加以完善。因此,这座于氏祠堂,应该说是于氏家族中质量最好、规模最大,同时又是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庭院建筑。

解放以后,于氏祠堂成为县建筑公司的办公地和工棚,到20世纪50年代,祠堂内主要建筑和牌坊仍然存在。特别是那块“于氏祠堂碑”,高2米,宽1.2米,由于湛亲白撰记,请苏州著名书法家文徵明书写,字径7厘米,字体行书,通篇端庄、平整、融和、典雅,笔力健挺,气势流贯,温润中含有苍劲,给人一种启清目秀、爽朗健壮的印象。这块“于契玄祠堂记碑”,既有极高的书法艺术价值,又是研究于氏家族史的珍贵历史资料。当于氏祠堂改建为县建筑公司时,这块碑还被砌在公司水泥库房之中。可惜,在”文化大革命”时,它仍然没有逃脱劫难,1966年8月被红卫兵砸毁,现在,仅存一幅于氏后裔存献的拓片,保存在市文管会档案室。





据记载,1948年9月,中国宗教徒联谊会于斌主教曾来金坛,亲自到于氏祠堂认祖归宗,参加拜祭老祖宗于契玄的祭祖仪式。那天,于氏祠堂灯火彻夜通明,于契玄的画像挂在正堂,栩栩如生。于敏中裔孙于醉六先生身着长衫,主持祭拜仪式。(于醉六先生曾经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夫妇的经史老师。)


金坛于氏乃名门望族。宣统版《金坛于氏族谱》记载明清两朝家族共出了一宰相、二状元、二十八进士、六十四举人。


民国时期,金坛于氏也出了很多优秀的人才。比如:于醉六先生(金坛于氏二十世孙,曾经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夫妇的经史老师、深受张之洞赏识);于竹坡先生(金坛于氏二十世孙,为金坛的第一个赴日留学生、同盟会会员、办教育、造公园);于宗素(金坛于氏二十一世孙,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三分校受训,在国民党某部任职。一九四八年,为纪念契玄公诞辰五百周年,金坛于氏族人集资建立契玄职业学校,于宗素任契玄职校教导主任);于竞西(国民党金坛党部书记);于定(于秋墨)(同盟会会员、南社成员、上海青浦县县长、《民国日报》创办人之一、《日报》社长)



金坛于氏与溧阳史家在江南都是大姓。翻开《金坛于氏族谱》会发现,明清两朝这两个大家族在百年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世代联姻。

时至今日金坛于氏和溧阳史家仍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金坛于氏族谱》续修之初,溧阳史氏后人也提供了帮助。


应溧阳史家之邀,2016年12月24日《金坛于氏族谱》编纂委员会组织族人去溧阳埭头镇参观溧阳史侯祠(中国族谱博物馆)。



备注:金坛于氏与溧阳史家有通婚联姻历史记载的就有三十多次,具体如下:



1、金坛于氏八世孙:《福谦堂》于秉,次女嫁给了溧阳贡生史至远;

2、金坛于氏八世孙:《福谦堂》于浚,三女嫁给了溧阳丁丑进士太仆寺卿史继辰;

3、金坛于氏九世孙:《福谦堂》于廷变,于泗长孙,娶溧阳史氏嘉靖壬辰进士,尚宝司少卿史惠际孙女(内阁中书史继元女);

4、金坛于氏十世孙:《福谦堂》于厚生,四女嫁给了溧阳附生史维四;

5、金坛于氏十世孙:《福谦堂》于玉德:万历乙巳恩贡生,任建宁府通判。次女嫁给了溧阳庚戌进士,吏科给事中史孔吉子史书儒维。(目前金坛西瑶以及后阳于家村均为于玉德后人);

6、金坛于氏十世孙:《福谦堂》于文熙:万历癸酉科举人,庚辰成进士,授户部贵州司主事转员外郎娶溧阳史氏,壬辰进士,尚宝司少卿,史际孙女;

7、金坛于氏十世孙:《福谦堂》于孔兼:辛酉举人,万历庚辰进士,次女嫁给了溧阳史家;

8、金坛于氏十世孙:《福谦堂》于玉亮娶溧阳史氏;

9、金坛于氏十一世孙:《永言堂》于朱翼:天启丁卯科第八名亚魁,崇祯癸未科会试明通榜候选理刑的次女嫁给了溧阳杭盐道,史全三子史莲先;

10、金坛于氏十一世孙:《福谦堂》于元凯,四女嫁给了溧阳溧阳庠生史文镛;

11、金坛于氏十一世孙:《福谦堂》于美钟,次女嫁给了溧阳庠生史光瑨;

12、金坛于氏十一世孙:《福谦堂》于锡纶,三女嫁给了溧阳郡庠生史桐;

13、金坛于氏十二世孙:《福谦堂》于洪抡,娶了溧阳史氏,四川仁怀县知县史鼎女;

14、金坛于氏十二世孙:《福谦堂》于允康,娶了溧阳史氏进士布政使司,史懋德孙女;

15、金坛于氏十二世孙:《福谦堂》于宗霞,娶了溧阳史氏娶溧阳史氏,锦衣卫佥书,封翰林院侍读学士史南湘女;

16、金坛于氏十三世孙:《福谦堂》于枋,康熙甲午科举人,雍正甲辰科进士,娶了溧阳史氏康熙壬戌进士,詹事府詹氏史耕岩女。长女嫁给了两淮监大使,史应旸;

17、金坛于氏十四世孙:《福谦堂》于敬,娶了溧阳史氏,诰封光禄大夫,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史鹤龄孙女,江西瑞州府知府讳随公女;

18、金坛于氏十五世孙:《福谦堂》于琬,长女嫁给了溧阳太学生史橹望;

19、金坛于氏十五世孙:《福谦堂》于尧臣,康熙甲午科举人,雍正甲辰科进士,娶了溧阳史氏两淮监大使史加输女;

20、金坛于氏十五世孙:《福谦堂》于瑗,四库馆议叙州同分发广西署梧州府同知,娶了溧阳史氏,江西瑞洲府知府史随孙女;

21、金坛于氏十五世孙:《福谦堂》于羣,娶了溧阳史氏,史飞鹏公女;

22、金坛于氏十五世孙:《福谦堂》于琰,长女嫁给了溧阳史氏,雍正乙卯副榜史应旸子庠生史景辂为妻;

23、金坛于氏十三世孙:《福谦堂》于希仁,娶溧阳史氏太学生考授州同史铨成女;

24、金坛于氏十六世孙:《福谦堂》于辰,雍正癸卯顺天经魁丁未进士,娶溧阳史氏,史南史女;

25、金坛于氏十六世孙:《福谦堂》于凤韶,五品衔,娶溧阳史氏,史文静公曾孙女,蓝翎补用把总史云龙女,候选同知史书元胞侄女;

26、金坛于氏十七世孙:《福谦堂》于乃峯,长女嫁给了溧阳史氏,邑庠生史景辂公子;

27、金坛于氏十七世孙:《福谦堂》于辑瑞,长女嫁给了溧阳史氏,太学生史国荣公史锡贵;

28、金坛于氏十七世孙:《福谦堂》于保中,娶溧阳史氏,文渊阁大学士史文靖曾孙女,兵部侍郎史亦昂孙女;

29、金坛于氏十八世孙:《福谦堂》于廷扬,宣统版《金坛于氏族谱》主编,钦赐六品衔,长女嫁给了溧阳史,花翎三品衔山东即补知府玉牒馆供事,史致仁孙,同治衔附贡生史悠扬子,增贡生五品衔候选县丞史久澄;

30、金坛于氏十九世孙:《福谦堂》于尉高,五品衔,娶溧阳史氏,史文静公曾孙女,蓝翎补用把总史云龙女,候选同知史书元胞侄女。

31、金坛于氏十九世孙:《福谦堂》于尉高,五品衔,娶溧阳史氏,史文静公曾孙女,蓝翎补用把总史云龙女,候选同知史书元胞侄女。

32、金坛于氏二十世孙:《福谦堂》于楙勋,娶溧阳史氏,候选从九史保奎公女。


两个家族有着百年情缘,世代联姻,并且相互帮助,当年洪杨之乱,金坛城能抵御多日,也是溧阳史家提供了消息。


于和英会长向中国族谱博物馆捐赠了两套金坛于氏的分谱,目前溧阳史家建的“中国族谱博物馆”已经收藏金坛于氏其中三个分支的族谱。之后史家也赠送给了金坛于氏珍贵的史家文献《溧阳史氏大同谱》、《史氏千秋》、《溧阳夏庄人文志》。


2005年,成立了溧阳史氏历史文化研究会,“江南第一大祠”史侯祠,现是溧阳的人文景点。

江苏溧阳史氏始于东汉溧阳,是继西汉杜陵史家之后最大的一个发散中心。从东汉至清末,江苏史氏共出过80多个进士,尤其是溧阳史家,是史氏历史上最大的一个长盛不衰的望族。

溧阳史氏始于东汉溧阳侯史崇。

史崇,原籍山东济北,其高祖史恭封杜陵侯,其后裔迁居杜陵(陕西长安),故万姓统谱说他是杜陵人。据史氏宗谱所记,史崇的曾祖父是史元(玄),汉宣帝元康三年(公元前63年)因外戚旧恩封平台侯,祖父史恁、父亲史习先后继承侯爵。汉光武帝建武二年(公元27年),史崇因剪赤眉刘盆子、平王寻于昆阳有功,官右将军青州、冀州二州刺史加骠骑将军;加封史崇为溧阳侯,官徐州、兖州二州刺史,食邑一万户,其居地在江苏溧阳长荡湖南的埭头。

宋王朝的建立,使溧阳史氏进人了新时期,史氏后裔不断向外迁徙。三十世史彦虬在宋仁宗时任将仕郎守太子正字,是埭头史氏中声望最高的族长,回乡后修葺宗谱,增设庙象,至袖元年(公元1054年)又上田判府要求保护庙墓。从他两个儿子开始,埭头分为大小两宗。长子史廷祚为埭头大宗祖,二子史廷胤为夏庄(下庄)和湖头等小宗祖。

宋代以来的溧阳史家:

溧阳史家在唐代往外迁徙的不多。但自宋代以来就大量地往外迁。在溧阳县内分徙于下庄、湖头、赵圩、义亩、黄金山、崇村巷、东培、周院、徐角、山前等广大地区,在唐明清三个朝代共出了29名进士,其中史夔、史贻直、史奕簪祖孙三代三进士,两个状元一宰相,是史氏在封建王朝最后的一个权势高峰。

金坛于氏与溧阳史家在江南都是大姓。翻开《金坛于氏族谱》会发现,明清两朝这两个大家族在百年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世代联姻。时至今日金坛于氏和溧阳史家仍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金坛于氏族谱》续修之初,溧阳史氏后人也提供了帮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