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题特刊] 我们为什么需要安全感?安全感是对于环境安全的感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8-29 09:19:0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常州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山水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安全感,顾名思义,就是我们对于环境是否安全的内心感受。当我们提到“安全感”这个词时,更多的在于强度感受,而非安全本身。比如,处于战火中的平民,他们面对的外部环境是不安全的,但被父母护在怀里的孩子其内心可能是充满了安全感的,因为他知道父母会竭尽全力保护自己。反之,没有安全感的人,可能在环境安全的情况下仍旧感到惶惶不安。所以,说到底,安全感是我们对于环境是否安全的感知。


专家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需求层次理论,即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按照这个理论假说,我们只有满足了安全的需求,才有可能实现更高层次的需求。


一个安全感缺失的人,他/她的爱与被爱的能力大概率会受限,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在亲密关系中总是患得患失,担心被亲人/爱人抛弃。
寻求安全感,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能力。小婴儿从出生起就通过啼哭来吸引父母的注意力并寻求照顾,这是人类历经漫长的进化过程保留下来的提高生存率的本能。如果小婴儿的需求大多数时间都能够得到满足,那么他/她感知到的世界就是安全的、充满爱的。哪怕偶尔一两次没有得到回应,孩子心里也不会有过多难以承受的不安,因为他/她知道,父母只是恰巧不在这里,他们很快就会回来。这便是约翰·鲍尔比的依恋关系理论,好的养育过程会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这是后来诸多其他关系发展与建立的基础。在这一点上,马斯洛和鲍尔比的观点不谋而合。


当然,每个人都具有非常强大的主观能动性,如果我们已经意识到安全感的缺失给自己的生活造成了一些困扰,并且愿意尝试作出改变,可以有意识地纠正不合理的思维,重新建立积极、健康的思考模式,并在这个过程中尝试重新建立起安全感。


来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十万个健康为什么丛书——快乐的健康密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