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6|回复: 0

危急时刻伸援手 金融服务有温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4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常州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山水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朱经理!门口有人摔了!车和梯子压身上了!”今日,建设银行金坛开发区支行门口上演惊险一幕。一位老年客户突发疾病,猝然晕倒在地。网点员工听闻动静,迅速从营业厅飞奔而出,凭借专业的急救措施与暖心守护,为客户争取到了宝贵的救治时间。其高效的处置方式,赢得了现场群众及家属的连连称赞。
当天下午,夕阳斜斜扫过银行的玻璃门,离停止营业只剩十来分钟。网点保安老王正在网点门口巡查,眼角余光忽然瞥见——大门口那辆停着的**车上,坐着的老人身子猛地一歪,“咚”的一声闷响栽在地上。随车绑着的工具梯没稳住,连带着**车一起翻倒,重重压在了老人腰腹上。老王心里“咯噔”一下,快步冲过去的同时,扯着嗓子朝大厅喊人帮忙,正在大厅值守的大堂经理听闻,迅速冲出网点。“先挪东西!”朱经理没多话,蹲下身就去扶**车把手,老王也赶紧托住工具梯的横梁——一人扶车,一人抬梯,两人咬着劲把压着的东西轻轻挪到旁边,露出底下蜷缩着的老人。接着伸手往老人手腕上一搭,又俯身凑到嘴边听了听,眉头瞬间拧紧:“脸色发紫,呼吸弱!老王,你赶紧翻老人身上的口袋,看有没有家属联系方式!我打120!”他摸出手机拨号,报地址时声音稳当,同时把老人摔倒被压、呼吸微弱的情况告知亿元。与此同时,网点其他人员迅速疏散围观人群,保持空气流通,还设置了警戒标识,以防老人受到二次**。
5分钟后,救护车的鸣笛声由远及近划破街道。网点的员工早等在路边,见车停稳立刻迎上去——有人小心托着担架边缘帮医护人员抬老人,有人蹲在医生旁边,把刚才记在手机备忘录里的细节告知医护人员:“倒下时脸发紫,呼吸很轻,我们没敢动他,一直守着看呼吸……”朱经理还递上了老人落在**车上的布袋,轻声跟护士说“这是老人的东西,说不定里面有药”。等救护车开远,大家才松了口气返回网点,纷纷表示希望老人平安无恙。
第二天一早,网点刚开门,两个中年人就急急忙忙闯进来,眼眶还红着,一见到昨天帮忙的保安和大堂朱经理,快步迎上来就想鞠躬。“真是太谢谢你们了!”其中一个攥着朱经理的手,声音还发哑,“爸被抬上救护车时就没意识了,医生说当时心率都快没了,亏得送得及时,前期你们又看得仔细,才把人救回来——就差那几分钟,真不敢想后果……说着,他从同行的人手里接过一面锦旗,红底金字在晨光里亮闪闪的。“这是我们连夜做的,你们一定收下。”展开来,“危急时刻伸援手 金融服务有温度”几个字熠熠生辉,老人儿子递锦旗的手还在微微发颤。网点负责人汤行长在一旁说到:“性命有关,我们做的都是应该的,老人家福大命大!”为了不影响员工工作,家属再三表示感激才离开。
“以客户为中心”从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客户的安全,早被揉进了日常服务的每一处褶皱里。每月雷打不动的安全应急演练,从模拟突发晕倒到快速联动救援,每个步骤都练得像条件反射:不是为了应付检查,是真怕哪天遇着事,手忙脚乱耽误了人。回看监控,从老人栽倒在地,到第一个员工冲到身边,不过15秒。这15秒彰显的,是演练时记熟的流程,是坚守在心的担当。这场在银行门口展开的“生命接力”,不光把老人从危险边缘拉了回来,更让“金融温度”顺着街角的风,悄悄暖了客户的心。
其实对建行人来说,守护客户安全从不是“额外的事”,是藏在“金融工作者”这几个字里的本分。往后,这样的演练会接着练,应急的弦会绷得更紧——要让每一个走进建行的人知道,这里不只有精准的数字和规范的流程,更有随时能托住你的、实实在在的温暖与底气。






图片1.p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