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众观天下] 门牙前的“豁”真是嗑瓜子惹的祸?多年来的困惑终于解开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3:2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常州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山水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一到春节,嗑瓜子几乎成了每个家庭聚会的必备项目。坐在沙发上,与许久未见的亲朋好友边聊天边嗑瓜子,似乎是过年期间的一个经典场景。这时很多人都会谈及一个话题:
A:你门牙这个豁是嗑瓜子留下的吗?


B:是呀!你竟然也有!

那门牙上的这个“豁”,到底是怎么来的?又对牙齿会有什么影响呢?今天我们邀请了一位口腔科医生,现在就来解开大家心中的疑问。


门牙上的“豁”,到底是怎么来的?
先说答案:其实,很多人门牙上都有这个“豁,这种牙也被称为“瓜子牙”。长时间嗑瓜子的确会造成“瓜子牙”,但也不排除其他原因,比如一些外力导致的牙齿破损等。虽然嗑瓜子本身似乎无害,但长期频繁地进行这一行为,确实可能会对牙齿造成严重损害。
瓜子的外壳坚硬,咀嚼时和牙齿接触的面积却很小,因此施加在门牙切缘处的压强巨大,长时间用力咬开瓜子,不仅容易导致牙齿的磨损,还可能出现不规则的“凹坑”或裂纹。
特别是在长期不注意保护的情况下,这些损伤会逐渐加重,最终可能导致牙齿的崩裂或缺损。最常见的后果“瓜子牙”,即牙齿上留下明显的凹痕,影响外观和功能。
如果注意到自己的牙齿有磨损或凹陷的情况,尤其是门牙,最好及时去牙科诊所检查并进行修补。补牙齿的费用相对较低,早期处理能够避免更大的问题。
然而,虽然牙齿补好,甚至看上去“天衣无缝”,但是牙齿修复并不意味着你可以继续不加节制地嗑瓜子。修复后的牙齿依然脆弱,过度嗑瓜子仍然可能导致再次损伤。


用牙齿开瓶盖,春节期间的高危行为
当然,比起嗑瓜子,春节期间还有一个非常危险的伤牙行为,十分容易被忽视。
春节是大家聚会最多的时候,一些瓶装饮料或啤酒几乎是餐桌上的标配。一些人手头没有开瓶器或者为了方便,就会直接用牙齿开瓶盖。如果你也经常这样做,请立刻马上停下!因为用牙齿开瓶盖的行为真的很危险,非常容易把牙齿弄坏。


牙齿根本不是用来干这种重活的,特别是开瓶盖时,牙齿会受到很大的外力,稍不注意就可能裂开甚至断掉。尤其是硬物碰到牙齿时,可能会让牙齿表面裂开,严重的还可能伤到牙根。如果牙齿真的被折断了,不仅会出现剧痛疼,还可能引发感染,甚至带来更多麻烦。
如果裂得不严重,你可能只是吃冷的或者热的东西会觉得酸疼;但要是折裂到了牙神经,后果就严重了——可能需要做根管治疗,也就是把牙神经“抽”掉,这个过程不但疼痛,还挺费钱的!更惨的是,如果牙齿坏得特别厉害,根本没法修,那只能拔掉,再考虑种植牙或者做假牙,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所以,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小心呵护我们的牙齿,它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耐造”。
含糖饮料、**饮料隐藏在餐桌的“牙齿杀手”
春节聚会期间,**饮料、果汁等几乎是小孩桌的必备品。这些饮品口感清爽,其中的甜味和气泡能带来满足感无与伦比,很受年轻人和小朋友的喜爱。


但频繁饮用含糖饮料和**饮料对牙齿的危害非常大,这些“快乐”水中的含有大量的糖分和酸性成分,会促进口腔内细菌的滋生,从而加速牙齿的腐蚀和蛀牙的形成。
口腔中的致病细菌通常可以耐受酸性,并且产生更多的酸性物质,这些酸性物质会腐蚀牙齿的表面,导致牙釉质的软化和脱矿。随着时间的推移,牙齿的表面会逐渐变得薄弱,形成蛀牙。蛀牙最初的症状通常表现为牙齿上出现黑斑,逐渐发展为疼痛和敏感。若不及时处理,蛀牙会加剧,导致牙齿的疼痛、感染,甚至牙齿的脱落。(戳此详细了解→这些腐蚀牙齿的饮料,你可能每天都在喝!)
结语
春节是团聚的好时光,吃吃喝喝、和亲朋好友聚在一起本该是最开心的事。不过,要是过年期间嗑瓜子嗑得太猛、用牙齿开瓶盖或者饮料喝太多,可能会把牙齿“折腾”坏了。
为了节后还能拥有健康的牙齿,在享受美食和热闹氛围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好口腔健康。如果过年期间牙齿出现什么不舒服,千万别拖着,早点去看牙医,及时解决问题,才能避免更大的麻烦。要知道,保护牙齿就是从这些小事做起,健康快乐过大年!


来源:科普中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