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3|回复: 0

[众观天下] 让孩子越来越强大的4个场合,一定要多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常州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山水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孩子独立行走的能力。天地广阔、万物鲜活,生活本身就是孩子最好的课堂。很多时候,我们只需创造机会,让他们在真正的生活中去看、去试、去体会、去成长。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在这样一次次的经历中,悄悄从幼苗,变成能抵御风雨的大树。


当我们带孩子用脚步丈量世界时,可以尝试多走入这些场合——


01可以触发“灵机一动”的场合
生活不会永远一帆风顺,就像人生总是跌宕起伏。在生活中出现的“小意外”,有机会教会孩子如何保持冷静并灵活应对。
可以说,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多带孩子感受自然,其实也是在教孩子如何应对意外——突然而至的风,骤然飘起的雨,甚至被突然出没的小虫子吓一跳,都在锻炼孩子面对突发状况时调整计划的能力。
此外,也可以带孩子参与一些相对复杂的活动,比如学习烘焙,制作陶艺等。当孩子面对打坏的鸡蛋,不成型的饼干,无论怎么捏都会歪掉的陶罐时,正是锻炼孩子应变能力,学会接受不完美的机会。
久而久之,孩子将在这样的过程中明白:困难不是终点,而是调整策略的开始。




02需要孩子用个人能力完成任务的场合
孩子独立性的养成,源于一次次“自己做”的积累。当孩子通过一次一次的小任务,意识到“我可以”的时候,就会主动降低对大人的依赖性,也就向更宽阔的世界迈出独立的一步。而家长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创造让孩子感到“我可以”的场景。
比如,让孩子独立在超市中寻找指定商品,在图书馆尝试借还书籍,或是安排一次短途出行,让孩子参与路线规划。这些尝试可以让他们学会靠自己的执行力解决问题,同时应对因自己决策失误而产生的小意外。
每一步小小的成功,都在让孩子成为更自主自信的自己。


03需要与人打交道的场合
没有人的社交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人际关系好的人,往往都是在真实场景中反复练习,逐渐学会如何与人沟通。想要让孩子逐步建立起社交自信,需要为孩子创造一些他可以承受的社交场合,让孩子一点一点明白如何与他人相处。
比如,带孩子参与一些公益志愿活动,让孩子在友善的交流环境中学习沟通技巧;去社区市集摆摊,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收获报酬等,这些互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表达力、合作意识,甚至共情能力。
让孩子真正赢在起跑线上的,往往不是获得多少知识,而是这些基本技能和软实力。




04需要孩子主动承担责任的场合
责任感往往来自于被需要、被信任的体验。想让孩子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需要主动赋予他们一些责任,并让他们学会承担一些“不负责任”的后果。
可以尝试将家里某个区域的卫生,或者生活中的某项任务交给孩子负责,以激发孩子的责任意识。此外,还可以安排孩子照顾一天家里的宠物,在家庭聚会中负责一部分准备工作等。
当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参与会直接影响到环境和他人,自然便会学会担当。对孩子而言,这份适当的“压力”不是负担,而是成长的催化剂。学会在小事上负责,才能慢慢学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也能在未来更从容地面对人生中更大的责任。
文 | 央视新闻《夜读》整编


“山水金坛网”仅作分享之用,文章中插图版权属于原作者。如遇到1、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2、所称来源非第一原创;3、微信内容发现错误等情况,请第一时间私信“山水金坛网”,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