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934|回复: 4

[凡人凡事] 段玉裁这位金坛伟人你们知道多少呢?请详细阅读说给你的孩子听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21 11: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常州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山水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段玉裁生于公元1735年,去世于公元1815年,江苏金坛人氏,字若膺,号懋堂,晚年自号砚北居士,长塘湖居士,侨吴老人。他是清朝著名的训诂学家,同时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著名文学家龚自珍的外公。


雍正十三年,段玉裁出生在江苏省金坛西门外大坝头村的一个读书世家,上有一个姐姐下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


段家虽然家庭贫困,只是普通的耕读人家,但是自从他祖父段百三从河南避战难到金坛之后,一直都在此地任塾师。段氏祖孙三代都是读书人,所以在金坛算的上是一个书香世家。段玉裁的父亲虽然只是私塾老师,家境清苦,但是却拥有教授孩子读书的条件。基于这种原因,段玉裁实际上自幼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段玉裁十三岁补诸生,随后在扬州安定书院读书。二十五岁,也就是乾隆二十四年的时候中举,进入国子监任教习。此后段玉裁也参加了多次的会试考试,但是都未曾进士及第。科举无望,段玉裁经人介绍在京都当起了教职老师。




乾隆三十五年,段玉裁被授贵州玉屏县知县,随后转调四川省,先后任富顺、南溪、巫山知县知事。早在京都任教期间,段玉裁就通过读顾炎武的《音学五书》,开始进行音韵之学的研究。并且拜师戴震,与钱大昕、姚鼐等学者相交。如今任职期间,仍然不忘学问,无论转调何地,均将《六书音韵表》带在身边。处理完公文,哪怕是深更半夜也要秉烛研读。


就这样鼓了十年,段玉裁四十七岁的时候,因为父母老迈多病而自己也患疾,他最终辞官归故里。辞官之后他居住在苏州枫桥,潜心做学问。


乾隆五十五年,段玉裁第二次进入京都,这次进京他王念孙、王引之父子相识。王氏父子是历史上有名的训诂学大师,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今日都颇有声名。同样潜心训诂学,三人结实,自然是十分贴合。相交期间,三人经常在一起商讨音韵、训诂,段玉裁在这段期间收获不小。


乾隆五十八年,段玉裁移居苏州阊门外之枝园。生活虽然十分清贫简单,但是他仍然不忘“不耕砚田无乐,不撑铁骨莫支”的祖训,沉浸在学问研究之中。就小编个人而言,像段玉裁这种才是真正的学者。如今电视上许多专家学者,没事儿就上上这个节目,跑跑这个节目,心思都花在这方面,哪里算的上是真正专心研究之人。


乾隆五十九年,段玉裁意外跌坏右腿,从此带上了残疾。到那时他仍然潜心注释《说文》,不曾有一刻懈怠。等到《说文注》著成之后,段玉裁的健康可以说是每况愈下。他常年身体不适,特别是在春天“疮烂疥烦,两眼昏花,心脉甚虚,稍用心则夜间不能安宿,又左臂疼痛不可耐。”


生活清贫又受疾病折磨,段玉裁却并无遗憾,甚至可以说已经了却心事。他曾经对自己的学生和友人说,如今《说文注》已经完成,他就像织好了蚕茧的春蚕,只待一死而已,死而无憾。


嘉庆二十年,他花费了自己的全部积蓄将《说文解字注》刻成付印。这一目标的完成,抽空了段玉裁的全部心神,没几个月就因病去世。年终之时已经八十一岁,算的上是寿终正寝了!


说给你的孩子听吧,这是金坛一代伟人的标志!

     
发表于 2021-2-22 13:20: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常州
貌似并没有多牛逼
山水帮帮设置悬赏提问,并在广播台滚动显示,暴光率更大,有问题就到山水帮帮!
     
发表于 2021-2-21 14:06: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常州
段玉裁一生做过县官,著有《说文解字》,有一个好外甥——袭自珍
山水帮帮设置悬赏提问,并在广播台滚动显示,暴光率更大,有问题就到山水帮帮!
     
发表于 2021-2-21 18:20: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
这个段玉裁中学公众号里面有详细介绍的
     
发表于 2021-2-21 21:56: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
踏踏实实做学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