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安徽黄山一带喜晒秋,江苏茅山地区则有晒冬的习俗。
在腊月里,散落在茅山周围的金坛、句容等地村庄和路旁, 到处可见壮观的晒冬场景—— 趁着冬日暖阳晾晒的,是腌制后悬挂出的各类咸货,有青鱼、草鱼、猪头、猪蹄,还有鸡鹅。最多的还是咸鹅,并且统一叫“茅山老鹅”。
一招“咸”,吃了20多年
“当年养的,每只卖55元;2-3年的,每只卖150元。光茅山老鹅,我家一年就要卖掉靠3万只。”午后阳光正好,仙姑村村民左长霞在自家店门前挂着的咸货间忙碌开了,麻利地翻转着腌制的鸡和鹅。
仙姑村地处茅山东麓,2008年被评为全省首批农家乐专业村。再早10年,左长霞已在全村开办起了第一家农家乐——仙姑大酒店。 左长霞回忆,当初咬咬牙花5万元盘下村里的仙姑招待所,钱都是向亲戚、朋友借的。一开始来的客人并不多,有时一周也等不到一桌人。着急也没有用,她就在菜谱上动脑筋——来农家乐吃饭,时鲜农家蔬菜当然不可少,能不能上一两盘腌制的咸货让客人尝鲜呢?
“这一试,还真灵,不少人都好这一口。”左长霞说,送走客人收拾桌子时,她特别留意桌上的剩菜,咸鸡、咸鹅、咸猪蹄基本上光盘。每到开春踏青以及节假日,她家店里常常是几桌人在吃,另外还有好几桌人在一旁耐心等位子。而客人吃完饭抹抹嘴,还会挑几样咸货带回去。 农家乐开了20多年,规模越来越大。30岁出头的儿子前几年回来接了手,左长霞现在不用再那么辛苦了。 匠心创新腌制,咸货味美营养
仙姑饭店的主人叫王金锁,他的农家乐是紧随左长霞办起来的。当年,他靠种几亩丘陵地和经营一个小卖部度日,一家人生活过得比较艰难。1998年 ,他大胆拍下新砌的村委会大楼一楼开起农家乐,主打咸货招牌菜。
王金锁说,起初饭店也就两三桌,客人以附近乡镇的为主。随着客源扩大到了常州、镇江等地,到了2012年,他扩建了饭店,可一次接待12桌。又过了几年,网上订餐兴了起来,南京、上海等地组团游客,一来就是10多桌。他又下决心,再次扩建饭店,能同时摆下18桌。 “这6只缸,功劳可大了,一年到头都派用场。”在饭店西边的一间小屋里,王金锁指着一字排开的直径超1.5米的大缸说,腌制3天,浸泡1天,再晒3天日头,风干后库存。各种腌制的咸货,外销的倒有自用的一倍。一年下来,他销售茅山老鹅在1万只左右。
金坛“茅山肴·道家菜”非遗传承人张益明告诉记者,和过去腌制短则过月长则半年不同,仙姑村一带茅山老鹅等咸货,采用出自茅山地下千米深井矿盐腌制,时间较短,浸泡时加入香料、金坛封缸酒和茅山青锋茶叶,既保留淡淡的咸味,又兼有茶、酒清香。烹饪时,再伴以茅山冬笋、上阮山芋粉丝和建昌红香芋等当地特产,能对盐分起到很好的吸附效果,主菜、配菜味道都不错。
仙姑咸味,成为茅山旅游“功臣”
在仙姑村核心区最醒目处,摆放着一只淘气可爱的“鹅小仙”。仙姑村大人小孩,都亲切称之为“吉祥物”。
仙姑村的咸货声名鹊起,农家乐已发展到23家,这几年还新开设了仙姑十八房、原宿、望舒客栈等精品民宿。全村乡村游年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8000万元。有名村干部大致推算,除了游客来农家乐品尝外,全村通过电商平台等销售的鸡和鹅,不少于20万只。 仙姑老鹅馆女主人祁爱粉说,茅山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自古以养鹅出名。当地草鹅肉质鲜嫩、风味独特,经腌腊处理,吃起来嚼劲更足、回味无穷。村里还选择苏北、东北等地建立优质鹅源养殖基地,确保食材源头健康、安全。这些年,上海、南京、杭州、常州、镇江等城市的大酒店,也纷纷前来选购茅山老鹅等各种咸货。
近几年,东方盐湖城、花谷奇缘、茅山宝盛园、一号农场等一批旅游项目先后落户仙姑村周围,这与仙姑村主打咸味美食的乡村游不无关系。现在,这些景点、景区,餐饮也少不了咸味系列。 张益明是金坛最早下海经商的大学生,进入餐饮行业已有20多年,他见证了人们从吃饱到吃好再到吃健康的过程。前年,他与花谷奇缘景区合作,成立茅山道家菜研究院,聘请多名业内专家,在发掘、整理数千年茅山道家养生饮食文化的基础上,将茅山的山、水、盐、药、花、茶、养、道等8种特色物产和道家养生理念融入菜品。 其中,茅山神仙鸡、茅山咸味拼等几道菜,就取自仙姑村腌制食材方法,选用茅山草鹅、竹林鸡等蒸食腊味,成为接待游客的佳肴。花谷奇缘一时成为长三角旅游打卡“网红地”,茅山肴·道家菜则长期位于本帮江浙菜排行榜前列,并跻身“水韵江苏”美食地标评比第三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