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11|回复: 0

南京医科大学常州校区会落地在常州市金坛区还是又在武进和新北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5-17 19: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山水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目前,全市有5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含校区),7所专科院校,另有11所省联职院、城职院分院(办学点),共建成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3所、国家优质高职院3所、省卓越高职院1所、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3所,学科门类齐全,涉及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10大学科门类,本科专业205个,高职院校共有专科专业332个在籍统招全日制大学生11.39万人,基本形成了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良性互动的局面。

  一是进一步健全校地融合发展的工作机制。继续加强支持校地融合发展顶层设计,出台《关于常州推进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的实施方案》,组建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常州市推进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市级领导牵头的服务高等院校及推进城市、大学共同发展专班,制定专班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作方案。建立市领导联系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制度,精心谋划国家职教高地建设蓝图,扎实推进常州职业教育在全国标杆引领。建立市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由分管市领导任召集人,相关委办局和辖市区人民政府为主要成员,顶层引领、统筹全市职业教育工作,务实解决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保障职业教育持续稳定发展。签署江苏省教育厅、常州市人民政府共建常州大学和江苏理工学院协议,成为全省唯一具有厅市共建两所本科高校的地级市

  二是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市财政在每年足额拨款保障市属高校常州工学院生均经费1.3万元的基础上,划拨新北地块,实现学校整体搬迁,提升办学条件。拨款3000万支持江苏理工学院更名高水平技术师范大学,全面启动新校区建设。除去常州大学白云校区土地置换另拨款2亿元用于常州大学新校区建设,市级财政下达常州大学“江苏省光伏科学与工程协同创新中心”重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项目建设资金2500万元,下达常州大学阿里云大数据学院建设项目补助资金1000万元。2021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设立专项经费加强高校建设,强化院校创新策源,对新获批国家“双高计划”的高水平学校A档、B档、C档建设单位,分别给予200万元、150万元和100万元奖励;对新获批国家“双高计划”的高水平专业群A档、B档、C档建设单位,分别给予50万元、40万元和30万元奖励;对新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专业的高职院校,给予每个试点专业50万元奖励;对在常本科高校新获批国家现代产业学院和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的,分别给予500万元和50万元奖励;对新获批与我市产业发展契合度高的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给予每个授权点1000万元奖励;对其他新获批的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给予每个授权点500万元奖励;对新获批的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给予300万元奖励;对在常本科、高职院校,根据毕业生留常就业成效,分别给予最高100万和50万的奖励。

  三是进一步增强高校反哺地方发展的能力水平。在常高校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孵化器”与“助推器”,为增强常州产业竞争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汇聚发展新动能作出了积极贡献。产业助推方面,常州大学西太湖碳材料研究院、医学工程高等研究院瞄准园区产业需求,打造集技术革新、科学研究、公共服务及高素质、多层次人才培养于一体的高端科技创新支撑平台;与省产研院签署共建“江苏省技术转移(常州大学)研究院”,促进区域内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常州工学院实施“一院一镇,百团百企”行动,构建起“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政府助题”的新型合作模式,在服务常州中提升能力、在贡献常州中获取资源、在扎根常州中打造特色,是院校与地方发展同频共振的良好典范。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拥有高职唯一具有合同认定资质的省级技术转移中心,年度成果转化到账1200万元,四度蝉联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文化传承方面,常州大学开展常州“三杰”、大运河文化带、老城厢复兴等地方文化研究,先后共建了常州市社会治理学院、苏南研究院等10多个研究机构,出版了《江苏地方文化史·常州卷》等著作10多部,深度参与青果巷改造工程、焦溪申遗工程等;常州工学院专门成立“常州研究中心”,该校马树杉教授领衔编著的《常州地名历史文化大辞典》,是传承和弘扬悠久而辉煌的佳著;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高职院校都开展了常州“非遗”传承与保护的教育工作等。

  下一步,我们将秉持“校地共建、校地共赢”的工作理念,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加大经费投入,为高校的改革与发展创造良好的办学环境,提高高端人才的供给与储备能力。

一是全力推进厅市共建高校进程。落实厅市共建常州大学、江苏理工学院协议,推动常州大学加快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领军型大学,推动江苏理工学院加快建成高水平现代化技术师范大学

二是加快开展高等教育资源提质扩容。积极探索与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外知名大学、国家科研机构、独立学院等开展系列合作,推进在常州建立分校区、研究院和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加快推进南京医科大学常州校区建设步伐,尽快签订共建协议。

src=http___cdn_applysquare_net_a2_institute_cn_njmu_cover_app_png&refer=http__.jpg

三是加快优化高等教育资源结构。推动职业院校提档升级,加快构建“中、高、本、硕”贯通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支持常州工学院转型应用技术大学,支持“双高计划”高职院校试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努力实现1所以上高职院升格本科层次职业大学,实现刘国钧高职校、铁道高职校、幼儿师范学校等3所中职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