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常州市金坛区委书记 陆秋明 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代区长 吴小华
盛世开新元,天地又一春。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们谨向全区人民,向来坛投资兴业、经商务工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金坛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致以诚挚的问候和新年的祝福!
汗水洒满征途,奋斗收获幸福。刚刚过去的2021年,我们热烈庆祝党的百年华诞,胜利召开区第十四次党代会,以加速同城化、加快现代化的路径引领人,以“最美新城区、最强增长极”的定位鼓舞人,以“美丽常州金坛样板”的愿景凝聚人,全区上下呈现出人心思齐、政通人和之势。一年来,全区上下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市部署,乘势而上、真抓实干,发展格局加速打开,经济运行平稳向好,发展动力不断增强,民生福祉稳步改善,党的建设持续深化,“十四五”发展实现良好开局,金坛大地一派生机勃勃、未来可期的生动景象。金坛的每一点变化、每一项成就,都浸润着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们向全区人民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也是落实省市区党代会部署的关键之年。我们肩负“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将在常州“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和“532”发展战略引领下,大力实施重大项目突破、微笑经济创新、全域旅游创建、城市能级提升、城乡融合发展试验“五大行动”,坚决扛起“两湖”创新区主战场重任,全力打造最美新城区、最强增长极,让金坛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全区人民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大力弘扬“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华罗庚精神,以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的姿态,满怀激情地干,只争朝夕地干,同心同德地干,奋力干出“美丽常州金坛样板”建设新局面,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2021年9月,常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将“两湖”创新区建设上升到“承载常州的未来和希望”的高度。
作为“两湖”创新区的主战场,我区抢抓“良机”,深化规划衔接,加快同城步伐、强化协同联动,特色发展环长荡湖片区,主动融入“两湖”创新区,齐心协力实施常州“532”发展战略,共同推动“美丽常州金坛样板”成为精彩现实。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对照“两湖”创新区“五年成势、十年成形、十五年成城”的目标要求,规划是推动实施这项历史任务的“第一道工序”。
“两湖”创新区涉及我区三镇、三街道和长荡湖旅游度假区,2021年以来,我区深化与全市“两湖”创新区规划的对接,秉持“全城皆景区、全域大花园”理念,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加快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勾勒“两湖”创新区金坛发展蓝图。
根据规划,未来,“两湖”创新区将依托优质生态资源,突出创新与科研功能,建设以水绿交融为特色的生态型创新示范核心区,培育成为长三角有特色有影响力的高品质区域创新中心。对标创新这一关键驱动力,2021年以来,我区龙头企业的硬核发展,为“两湖”创新区规划落地注入“强心剂”。
2021年11月,中创新航、蜂巢能源两家总部位于我区的动力电池企业再度上榜省独角兽企业,全省仅有22家,成为我区坚持创新,大力推进常州“532”发展战略的生动缩影和有力见证。同时,中创新航作为“链主”牵头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组建的创新联合体——江苏省动力及储能电池制造业创新中心也正式启航。
落户我区长荡湖畔的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是推动环长荡湖特色化发展,打造“未来科创城”的重点在建项目。2021年12月29日,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包括中创新航在建项目、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在内,结合“两湖”创新区规划和常州“532”发展战略,我区主动谋划,超前梳理摸排与创新区建设相契合、支撑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点项目,优化项目服务,落实“四到”服务,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
围绕“两湖”创新区建设,2021年以来,我区依托常州科创走廊的区位优势,结合长荡湖生态修复、交通枢纽建设、高品质功能布局、发挥高校高新区“两高”作用,高标准定位、高水平规划、高质量建设。
乘势而上,推动蓝图落地落实。2022年,我区将继续牢牢把握常州“532”发展战略,统筹落实“用好山水资源,做强现代产业,提升城市功能,打造美丽常州新样板”具体要求,将“两湖”创新区作为加速同城化、加快现代化的首要载体支撑,充分发挥我区区位、空间、产业、生态、人文的优势,努力把金坛建设成“创新之区、时尚之都、活力之源”,努力打造创新创业创造的高地,宜居宜业宜游的福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