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 山 灯 彩 元宵节上灯、赏灯是重要的年俗活动,由此衍生了花灯扎制行当。花灯扎制,因先扎灯后添彩得名“灯彩”。茅山灯彩是曾流行茅山地区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在当地的节日庆典活动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图丨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
茅山灯彩艺人一般同时为扎库艺人(扎库,即扎制祭祀纸品)。其中灯彩和扎库在材质上的重要区别在于,灯彩使用竹篾,扎库使用芦苇。茅山灯彩在茅山区域各集镇均有分布,如茅山东麓西旸集镇,地处三县交界(金坛、句容、丹徒)、四县(前三县加丹阳)往来,灯彩一度繁荣。

传统灯彩丨鲤鱼灯制作丨顾露英
茅山灯彩源起于民间酬神和民间体育舞蹈,兴盛于明清,具有“实”“融”“精”“合”等特征。“实”是指其实用性,直溪巨龙(国家级非遗项目)、指前鱼灯(省级非遗项目)等金坛传统舞蹈以及茅山民间花灯小调演唱多使用茅山灯彩扎制的鱼龙花灯,荷花灯多用于酬神。“融”是指茅山地区历代移民,灯彩融入了河南、湖北、苏北等多重地域审美元素。“精”是指茅山灯彩工于小型灯彩,如兔子灯、鲤鱼灯、荷花灯等,做工精细,糊裱光滑平整。“合”则是集合了纸扎、绘画、刻纸等艺术形式,尤善用刻纸,使得茅山灯彩具有浓郁的民间艺术色彩。

图丨河南卫视《元夕之约》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传统民俗的日益淡化,茅山灯彩的手工技艺已濒临失传。近来,随着国风潮起,已有一批年轻人投入茅山灯彩的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