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57|回复: 0

[焦点话题] 茅山非遗 | 走进金坛茅山,探寻非遗魅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19 10:4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常州
THE                    CEAN

— 金坛茅山 非遗传承 —


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人类文明星空里的璀璨明珠,
不仅是社会文明的珍贵技艺,
还是人类滋润心灵世界、
值得倍加珍惜的精神家园。
在不久前公布的
常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中,
金坛茅山的多项传承屹然在列。
接下来,就让茅茅
带领大家走进金坛茅山,
了解这些珍贵的文化财富~

金坛茅山入选名单
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姓名
性别
传统技艺
茅麓旗枪茶炒制技艺
王国林
传统技艺
金坛绿茶制作技艺
(雀舌茶制作技艺)
尹福生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茅山甩石锁
王柏松
传统音乐
茅山号子
张息林
传统音乐
乾元观道教音乐
苏叶群
传统音乐
乾元观道教音乐
鞠小琴

茅麓旗枪茶炒制技艺
△炒茶

茅麓旗枪茶属扁平形绿茶系列,源于民国时期的金坛茅麓公司。

民国6年(1917年),爱国人士纪振纲为“实业救国”,出资在金坛茅山东麓成立了“茅麓公司”,其炒制的“国农牌”茅麓旗枪茶主销沪宁线一带,鼎盛时期年产茅麓旗枪毛茶800多担。特级旗枪茶经冲泡后香气浓郁,形似叶为“旗”,芽为“枪”,一旗一枪林立杯底,故称之为“旗枪”。


△技艺创始人纪振纲
△民国时期的茅麓茶商标

茅麓旗枪茶以春茶鲜叶为主要原料,采用当地春采的一茅一叶,经过鲜叶摊放、杀青、理条做形,辉锅磨光、干燥精制等多道工序而成制品。该茶的风格特征是色泽翠绿、扁平挺直、冲泡后叶底嫩匀,汤色黄绿明亮,具有浓郁的板栗香气。

1983年,茅麓旗枪茶曾荣获江苏省优质茶称号,其产品畅销上海、南京等大城市,销售顶峰时全场投入生产制作仍然供不应求。当年,金坛籍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为茅麓旗枪茶写下了“亲、亲不过故乡人,香、香不过家乡茶”的赞美诗句。


△茅麓旗枪茶

金坛绿茶制作技艺
(雀舌茶制作技艺)
△金坛雀舌茶

金坛雀舌茶以“外形扁平挺秀、状如雀舌,茶条匀整、色泽绿润,内质香气清高、汤色明亮、滋味鲜爽、叶底嫩匀”而闻名,被列为金坛农业六大特色产业之一。其采用独特的手工炒制工艺和先进的全程机械化加工工艺制作而成。每年清明前后开始采摘,且采摘标准严格,芽叶要求达到嫩度匀整,色泽一致。


△摊凉

在炒制工艺上,金坛雀舌茶分杀青、摊凉、整形、干燥等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的标准要求。这样冲泡出来的汤色才清澈明亮,茶底肥嫩匀整,茶性丰富。



茅山甩石锁
△石锁

石锁,是用整块长方形大石凿制而成,石材各异,形状与我国民间早期的横闩铜锁相似,故称为石锁。其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一项集力量、硬功、技巧、健身、养生于一体的体育项目。

金坛石锁始于唐代,盛于清末民初,民国时期在金坛地区非常盛行,石锁表演由“七花盖顶”、“霸王举鼎”、“仙人背纤”等几十种套路,男女老幼皆可练习,花色石锁表演时,石锁在满身上下飞舞,刚柔结合。


△王柏松甩石锁

茅山号子
△茅山号子表演现场

茅山号子最早起源于秦朝,传说与孟姜女寻夫到长城的故事有关,是茅山人民在生产劳动中顺气省力、抒发情绪的一种方式。茅山号子以舒缓悠长的音调旋律,明快有力的音乐节奏,快慢自由的演唱速度,分合有致的歌唱形式,形成了高低协调、咏叹自如而独特的民歌风俗。

在演唱风格上,茅山人打号子行腔稳健,咬字有力,男人嗓子粗,女人嗓子柔,吐音清晰,整个曲调富有弹性,既有江南一带的柔美委婉,又有苏北地区的粗犷高亢。


乾元观道教音乐

茅山乾元观现系江苏省唯一的坤道(女道士)院,其道教音乐历经隋唐之兴盛,在宋、元二朝又受宫廷的推崇,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初传以笙、萧、管、笛、三弦、琵琶等六大件器乐为主,后经逐步演变,增配了扬琴、古筝、二胡、中胡、低音大胡等,同时增加了系列打击乐,形成了器乐、声乐和打击乐三大部分。

乾元观道教音乐有三大特性:气氛色彩浓烈、音调缠绵委婉、具有寓教于乐的功能。经文与音乐曲调完美相融,清远、庄严、古朴、典雅,给人以节奏多变、缠绵动人的听觉艺术享受,对喜爱音乐的观赏者则颇具感染力,其潜移默化的作用也不言而喻。


△茅山乾元观坤道仙乐团

金坛茅山,钟灵毓秀,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非遗经典。



部分素材来源网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