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636|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乡发展] 这座城市就像古人一样,名金坛,字金沙,号良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4-15 21:13:0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山水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在明清时期,“良常”和“金沙”也曾成为金坛的别称。

至于良常的由来:相传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东游会稽,在和群臣宴饮的时候,他说道,

“巡守之乐,莫过山海。自今以后,良为常也。”

他说今后这个出来游山玩水,要成为一个制度,良为常也,就是要经常性的事情

后来的文人把北垂山改为良常山,于是金坛有个雅号叫良常。


       至于“金沙”这个别称的最早来源,出现于《金坛县志》里收入的明弘治进士段敏所作《赠别曹公廷贵还金沙》一诗。

据说在茅山东南边的一座玉叠峰,峰的南边有个金星小山,在山顶俯视下方,则是满眼金光,这种景象被称是“金沙布地”,

所以,当时的人们也就将山下的金坛称为金沙

到了清朝,“金沙”这个称呼在民间的使用更是十分普遍,这座城市就像古人一样,名金坛,字金沙,号良常

#良常山#
元代画家黄公望曾经来此写生创作了《良常山馆》。这幅画一直流传到清代,清初画家很喜欢黄公望等一众元代画家的笔墨风格。希望可以通过临摹他们的画作,掌握描绘自然山水的秘法。

王翚 良常山馆

王翚 良常山馆 局部



苍茫浑厚,气势十足,王翚绘《良常山馆》


黄公望画的《良常山馆》已经失传,这幅是清代画家王翚创作的同名仿本。根据画中年款“壬午”推算,这幅画创作于1702年,王翚已经79岁高龄。一个老画家,还能创作这样工整大气的作品,实在是令人钦佩。虽然王翚没有画出黄公望作品中的天真率性,但他对苍润山水的描绘,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王翚绘《良常山馆》是一幅馆藏作品,网上一些资讯显示此画收藏于故宫,其实是不对的。这幅画的馆藏单位是天津艺术博物馆这一点作为补充讯息也要告诉大家


     
推荐
发表于 2022-4-16 10:34:1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
马脚山,离县城西北30里,形势马脚闻名。山内树木茂盛,古有土豪乡绅在此藏宝,今有故人仙逝埋葬于此
山水帮帮设置悬赏提问,并在广播台滚动显示,暴光率更大,有问题就到山水帮帮!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2-4-15 21:28:55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旧名北垂山。在今
。《寰宇记》卷90
:“良常山在小茅峰之北垂,原为 句曲山 的一部分。


秦始皇 三十一年登 句曲山 北陲,会群官,叹曰:“巡狩之乐,莫过于山海。自今已往,良为常也。”


于是改称 句曲山 北陲为 良常山

《真诰》中华阳洞天北门所在的良常山是司马承祯《天地宫府图》中的第三十二小洞天,周回三十里,名为良常山洞天

良常北垂洞宫口直山嶺,南行二百步,有秦始皇埋藏白璧两双,入地七尺。上有小盘石在岭上,以覆焰处。
李斯刻书璧,其文曰:始皇圣德,章平山河,巡狩苍 川,勒铭素璧。”
山水帮帮设置悬赏提问,并在广播台滚动显示,暴光率更大,有问题就到山水帮帮!
     
地板
发表于 2022-4-15 21:45:41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
     
5
 楼主| 发表于 2022-4-16 00:38:00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金坛县志》湖山映带,土壤闳旷,天下之山以福地名者,七十有二。
而三茅良常居其二,以湖名者五,而洮湖居其一。
标名踞胜自足伟观。
     
6
 楼主| 发表于 2022-4-16 00:52:16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顾龙山 在县南五里,前望白龙荡故名。一名为龙山,俗呼土山。山地周回一百四十亩。丁酉年十一月明太祖东征尝驻跸焉,题乐府于寺壁,云:望西南隐隐,神坛独跨征,车信步登山命词臣续之曰:烟寺迂迂,云林郁郁,风竹珊珊,尘不染浮,生九寰客中,有僧舍三间,他日偷閒花鸟娱情,山水相看,今勒碑亭中。知县刘美书。洪武中有傅敬者,初授金坛令陛辞,太祖谕之曰:金坛有横山一座,朕曾临幸即此山也

茅山 在县西六十五里,即道家所谓第八洞天第一福地。金陵地肺者是也。又名冈山,太元真人内传曰:江水之东,金陵之左,右间有小泽,泽东有句曲之山,此山洞虚内,观中有灵府,洞庭四开,穴岫长连,古人谓为金坛之虚。台天后之便阙,清虚之东窗,林屋之隔沓,众洞相通,阴路所适,七途九源,四方交达,真洞仙馆也。陶隐居云:小泽即今赤山,湖从江东,直对望此山。又云:秦时名为句金之坛以洞天。内有金坛百丈因名。外又有积金山,亦因积金为坛号矣。汉三茅君往来乘白鹄,各集山之三处。时人互有见者,是以发于歌谣,乃复因鹄集之后,分为大茅君,中茅君,小茅君三山焉。山东及南属金坛山,西及北属句容。

大茅山 在元符宫南最高一峰。道家言:是司命君白鹄所集处,定录君言有元帝时铜鼎。鼎可容四五觓,许偃刻甚精。好在山独高处,入土八尺许,上有盘石掩鼎。上元帝时命东海神埋藏于此,常现神光,谓之丹光。一曰天灯,旧有石坛石屋,祀三茅君。元延祐三年敕建圣祐观,祀大茅君。明万历中改九霄宫,岁以三月十八日,十二月二日为司命君游盼之会,四方之人来山礼觐祠。左有龙池,小龙数十。游其中,类蜥蜴腹微赤,每旱取水,祷雨辄应。山半有绣衣亭。中茅山 在大茅峰北长岭独高一峰,即定录君白鹄所集处。元延祐三年敕建德祐观,祀二茅君,定录君,言司命君,埋西胡玉门丹砂于此,深二丈许,埳上四面有盘石镇之,石上有徐锴篆字。山顶有陶公醉石,下有泉色赤饮之益,人山下左右有小平处,可堪静舍。

小茅山 在中茅峰北,即保命君白鹄所集处,元延祐三年敕建仁祐观,祀三茅君。上有卧龙,松左纽桧。《太元内传》曰:王莽地皇三年,遣章邕赍黄金白玉铜钟献三仙君。汉光武七年遣吴伦赍玉帛黄金献三仙君,俱瘗绝顶,聚石压之。积金山 在元符宫之阴,定录君言大茅后中茅前。相连长阿,中有连石,其处宜人,住可索有水处为静舍。合丹以修上道,即隐居所住处。东有横垄,上有石形甚瑰奇多穿穴,西南有大石壁耸而拆开内有洞,入数丈渐狭小不复容人,乃飕飕有风。

金菌山 定录君言句曲支山,有名菌山。此山至佳隐居时已不知所在,而《山志》以大茅后积金东,凹独小山当之。按《县志》:在积金峰东形如博山垆,有金可采。赵孟頫诗:结茅依菌山,焚香候芝盖,真灵幸悯我,冠佩时来会。

华姥山 在崇禧宫南,昔女仙孙寒华修道于此,夜中多见异光,或以为丹芝灵气。

丁公山 在崇禧宫之阴,相传汉初,丁令威仙举其上按丹阳丁桥为令威故居,得道于此,辽东之鹤或其仙游所至耳。

丁山 在拱辰峪东。

虎爪山 在丁山西,宋置禁采樵碑其上。雷平山 在雷平池上,许长史今所营屋宅对东面有小山,名雷平山。周时有雷氏豢龙来此,今玉晨观在其北,即许长史宅也。

郁冈山 在小茅山东北,一名大横山,林木蔽翳,望之郁然,故名。名山记所谓冈山是矣,昔李明于此合神丹而升,元洲水边犹有遗迹。方隅山 真诰云雷平山之东北,良常山之东南,其间有燕口三小山相隅,名方隅山。古人曾合九鼎丹于此,幽人在世时心常乐居焉,今尝游此,幽人许掾自谓也,按陶隐居曰:前云李明合丹处,即此此山,与郁冈相连。

三公山 在燕口洞东南。

青山 在郁冈东其西,一山名西青山。

麻姑山 在郁冈西。

衔珠山 在雷平南俗呼独女山,前有白龟潭。独公山 在小茅北。

小竹山 在小茅峰东。

良常山 《太元内传》曰:始皇三十七年出游,自
会稽还,遂登句曲山,北陲埋白璧一双。李斯刻书于璧。其文曰:始皇圣德,平章山河,巡狩之乐,莫过山海,自今以往,良为常也。群臣并称寿,叹曰:良为常矣,又鸣大鼓击大钟,万声齐唱,洞骇山泽,赞乐告兆大小咸善,乃改句曲北陲,曰良常之山,又曰良常山。西南有可住处,是司命君往时别宅处也。亦可合丹,又曰良常。东南又有可住处,其间当累石如灶形。间或有寄生树如曲,盖形此处正好,但恨浅耳。虽尔自足,洞口西北有一地,小危不安要自足立外舍也。

秦望山 在丁角路良常东北小尖山,上下俱路者是也,始皇亦驻此山,顾望丘阜故名。龙尾山 在大茅峰东,按《山志》曰:大茅第一岭,东来宛如卧龙,以茅山顶为首,故称尾。

三角山 在县西六十里华盖峰,北有玉液泉,并庵山多叠石,其色类玉又名叠玉峰。

海江山 在县西六十里,下有庆云洞,洞东有丹谷泉。

云堆山 在皇甫谷南。

仙韭山 真诰姜叔茂种五辛菜以市丹砂隐居曰:今呼为韭山,在大茅西,俗呼石龙山。陶隐居石颂蔬圃蔓遗辛。

鳖足山 在仙韭山西。

大灵山  小灵山 并在鳖足山西。

竹山 在叠玉峰南。

吴山 隐居曰:自大茅南后韭山竹山吴山方山从此叠嶂达乎吴兴天目诸山矣。

唐王山 在县西南三十里,相传唐太宗子葬于山左,故名俗呼唐王。土山平原突出竹木森然上多丘垄。

大涪山 在县南三十里,长荡湖中,高八丈,周回二百五十步,屹然孤秀,望之若浮,故名。上有僧寺楼阁,参差松杉,环翠时或水波不兴,月光澄漾宛若青螺点镜,景致殊绝。周处《风土记》云:洮湖中有大涪山即此。又有小涪山高五丈,周回四十步,东南属宜兴,西南属溧阳。陶隐居寻山志云:石孤耸以独绝,岸垂天而似浮。

方山 在县西四十五里,真诰大茅西南有四平山,俗所谓方山也。山顶平衍四望皆方故名。亦名桂榜山,盖大茅峰之案山也。去茅山二十里,邑人吕江尝隐此。其山下有洞室,两口见于山外,俗传与华阳洞通,名方台,又曰幽馆。青龙山 在县南五十里,原名帢帻山,俗呼为丫髻山。在方山南十馀里,高三十八丈,周五十里,上有青龙洞。

飙轮峰 在大茅峰东连峰是也。真诰云:昔东海青童君,尝乘独飙飞轮之车驻此,故名。五云峰 在小茅峰侧华阳洞上,峰甚峻,相传昔三茅君以三月十八日驾五色云驭八景舆驻此,逾时乃去。藩镇上闻诏曰:故得卿云焕烂,仙像分明,能均五色之光,遍覆三茅之顶。时许长史在都常遥礼,每云遥瞻三秀冥运一心。道祖峰 在积金之阴。

叠玉峰 在大茅峰东南,产石类玉。宋真宗尝遣左珰祈嗣于此,有应刻碑元符宫。

华盖峰 在三角山,叠玉东形如华盖,故名。白云峰 在中茅西。

抱朴峰 大茅北连峰是也,其上有葛洪炼丹处。

长隐冈 一名伏龙冈,亦名死蛇冈。在郭真人池南岸,一垄长缓而隐障,故名。

柏枝垄 在华阳洞南。

桃花崦 在小茅峰北,林壑幽邃,春时花卉纷敷,顾况诗:崦里桃花逢女冠,林间杏叶落仙坛。老人方授上清箓,夜听沙虚山月寒。
拱辰峪 一名拱辰寨,在中茅峰东北,宋建宫仍敕江宁兵士二百人以充巡逻洒,扫因立寨谷中故名。

皇甫峪 在三角山。

楂子峪 在三角山北。

黑虎峪 在中茅小茅两峰间,长阿之西。华阳洞 宫有五门,南两便门,东西便门,北大便门,合五门也。隐居云:今山南大洞即是南面之西便门。东门在柏枝垄中,良常洞即北大便门。而东西并未显,定录君言东便门在中茅东小阿口。则西便门应在今呼作石坟处也。茅洞 在元阳观石坛下,即南面之西便门也。东便门 在中茅山东,定录君言小穴才如狗窦愈入愈阔,外以磐石掩塞**,使山灵守卫之勤,斋戒寻之可入,易于良常洞,良常洞多沙路,有曲僻经水处,不大便易,又道远不如小
阿**,直下三四里,便径至阴宫东,悬掖门自非已成,仙人不得其门而入也。

西洞 在积金山东岭下隐居,所谓飕飕有风者,即西便门也。累朝金箓投龙简于此。

蓬壶洞 一名仙人洞,在玉柱洞右。

良常洞 华阳北大便门也,是为保命君所治洞。北有石坛,即许掾烧香礼拜解化之处。罗姑洞 在金菌山西,即九疑山女仙罗郁也。高居洞 与罗姑洞并石限界之。

玉柱洞 在华阳西洞南,中积石乳圜直如柱,四面仅容人行,旁有唐明皇受箓坛。

华姥洞 在华姥山,以孙寒华得名。

酆都洞 在紫阳观,宋建炎中河北博州道人王若宁独居岩下,梦神人指岩穴曰:此酆都考讯之所,可去洞百步居焉。秦桧殁夫人王氏诣靖真宗师乞拜,章知桧系此命。子熹即洞口建太乙殿以求冥,释名洞云庵。元至正改紫阳观。小青龙洞 在小茅西朱砂泉上。

天窗洞 在积金山。

碧岩洞 在崇寿观,后洞顶为嵚崟亭。古木危基存焉。下有曲水,穴扪霞磴,徐锴大篆石上。女仙洞 在碧岩洞东三十步**下视如眢井然,相传任真人女得道遁变于此。

柏枝洞 在金牛穴南,昔人深入闻太湖风涛鼓楫之声,御史卢世记。狮子洞 在柏枝洞南洞内,石间如堂,如室中有垂石二击之其声,一如木鱼一如磬。

庆云洞 在海江山下。

黑虎洞 在华阳南九锡碑之左。

黄龙洞 在九锡碑之右。

南斗洞 在三角山。

海泉洞 在皇甫峪泉源于海深不可测。水龙洞 在白云峰下。

燕口洞 在方隅山之南,有洞室女仙钱妙真诵黄庭经。遁化其中,至今有紫菖蒲碧桃在焉。淳祐五年,巡检使夏侯嘉真与建,隆观道士诣洞投龙简。是夕,雷震洞户开,一厅吏深入,遇道士与来禽一枚,食之绝粒。

方隅洞 在方隅山上,有二门,其一即燕口洞。夫子洞 在良常对山,笪重光撰《山志》云:相传宣圣尝坐是中书延陵季子垄碑,不知何所本。方台洞 在方山下与华阳洞通,号为别宇幽馆。得道者处焉,世呼为白石洞张祖富,刘平阿,吕子华,龙伯高,蔡先生俱处此。

青龙洞 在青龙山,昔有人深入,见一大青蛇故名其洞。宏廓深委,非凡迹可至,《建康志》云:洞口二尺许,仅可容人伛偻而入,其中平广石梁如带,崖壁叵测,洞口大石上洼处四五,状如人迹呼。为仙人洞,有祈祷辄应。《溧阳志》云:洞前奇石森立,流泉沥沥,旁有岘曰:牧门洞。中有堂台,帘灶仙人掌之属,皆以石状得名,入洞稍深有门,曰隔凡。峻险而隘,刚风迅急,游者惮不敢蹑。华盖岩 在石墨池上。

候仙岩 在碧岩洞东数武。

雾豹岩 在碧岩洞下。

碧玉岩 在丹谷泉上。

众真岩 在茅洞侧。

钱真人诵经岩 在燕口洞上。

金牛穴 在柏枝洞东,《舆地志》云:秦时采金获金牛,为女子所触,遂掷而出,取之不可逐牛至丁角,因名其地曰上栏。下栏又曰奔牛,牛奔入海不复睹之也,穴不深而闳大。横直相通,有如佛座者,有如观音座者,皆位置天成不假疏凿。曲水穴 在碧岩洞下。
巧石 在大茅峰东,垂方圆丛聚者,百馀步。玲珑可爱,大学士王鏊诗:太湖有奇峰,倚插半天里。风雷忽失之,何年飞到此。
扪霞磴 在碧岩洞下,徐锴大篆石上。王安石题诗曰:百年风雨草苔昏,尚有南唐笔法存。只恐终随峄碑尽,西风吹晓满秋原。
青玉峡 在丁公山东,奇石森立,即深秀轩旧址。

仙人捧石 在大茅峰西,垂崇寿观后,山冈上西畔若有人故名。

长荡湖 在县南三十里,周回一百二十里,与宜兴溧阳分界,古名洮湖即五湖之一。其水连震泽,入淞江,至于海。周处《风土记》韦昭郦道元并云:京口耆,旧传邑人王康尝论金坛水利,谓洮湖旧有八十一浦口,实受荆城延陵丁角薛步四源之水,今所存惟二十有七。皆淤塞不通。盍访旧迹浚,而深之下流,无壅则水不为害。

高湖 在县西北十里,周回百馀顷。北受五十渎,南流十二里入大溪。有芦苇菱芡鱼虾之饶,居民赖以为利。

大溪 在县西二十里南。《徐州记》曰:在县西十二里,东南流三十七里,入长荡湖三十等都,灌溉赖之,今考即青菩河,通昆崙河,去县不远。《南徐记》误云:百三十七里入长荡湖,今改正。思湖 在县南六里,即白龙荡。每夏时四围芦苇萧然,荷花簇锦,茭蒲菱芡,杂然丛生,锦鳞游泳,文鸟飞集,莲舟渔艇,往来其中。北眺顾龙峙于水际,俨然一画景也。其北受县渠之水,西纳后阳分流,东通南洲大小桥,南则直注旧最宽衍蓄水,以纾下田之涝,近为居民筑埂,擅菱藕之利。遇旱开复为宜,上有白龙庙。

荆溪 在县北十八里,一名荆城港,东连白鹤溪,北通丹阳,唐陆龟蒙有荆溪早景诗。南唐潘佐诗曰:荆溪百里水涵空。

直溪 在县西三十五里,受茅山丁角诸水,下入运河,东南通大溪入长荡湖,俗名直里河。二十七都民赖之王去疾居此,故所著名直溪集。唐王溪 在县西南三十里,受茅山水东南流入大溪,其侧有唐王村因名。

北洲渎 在县北五里渎口,有北洲村故名。南洲渎 在县南七里,上受钱资荡之水,入于思湖有鱼虾芦菱之利,渎口有南洲村故名。高湖下口渎 在县北八里,直溪建昌圩水入运河之处易淤宜疏。

甓桥径渎 在县西十三里,晋宋有此渎,隋大业初县令连奚明修之,渎南造桥以甓故因名为甓桥,今无可考。按连奚明为延陵令,疑此渎在延陵西三十里。

古速渎 在县南二十里京口耆,旧传陈朝散亢家居邑南。地沮泽古,速渎久淤,壅水为灾。率众筑堤,延袤十里,许以便行者。而浚渎以通洮湖,水患遂息。明末时堤被开凿水,不入城失先正蓄泄之宜矣,宜修筑。

放生池 一在县南二里,按《郡志》:宋绍兴癸亥令天下各置放生池,今废。一在常宁镇东。饮马池 在皇业寺东,梁武帝谒建陵,饮马于此故名,今废。

漫塘池 在县东北一百五十步,相近大溪之堤。刘文清公宰筑室其上,以居。因以自号,今则淤塞成田矣。

楚王涧 在崇禧观东二涧是也。并华阳西洞三水合流,直至观前,昔楚威王游憩于上,故名。隐居云:大水大旱未尝增损,色小白而甘美柔弱,但尽在山西,自不得东流耳。

鹤台涧 陶隐居云:度积金垄东南有一石穴,水东流极好,其处隐障可以合丹。

宜春涧 在中茅东,古洞天馆之前任真人,就东流水合丹即此。

九曲涧 其支流自大茅左胁而下,达于菖蒲潭。

大涧 在金菌山东。

流杯涧 在雷平山西。

碧柰涧 在大茅西二里,周时郭四朝真人常于此处种柰。白李溪 在小茅北,高辛时展上公种白李处。苍龙溪 在良常山西,俗呼冷水涧。

喜客泉 在大茅北方池数尺,客至泉即踊跃如珠,良久不绝。或临以声势则凝然不动,亦一奇也,旧有庵祀孙寒华。

益人泉 在大茅东岭上,登真隐诀云:天市坛左右有泉,皆金玉之津。饮之益人,故名笪重。《光山志》云:泉边有骈石,疑即天市坛。

玉蝶泉 在飙轮峰西二泉一冰一温,又名阴阳井。元赵世延诗:因观长史阴阳井,始悟混元元牝门。一勺三田勤灌溉,无根灵草自春温。白玉泉 在常宁镇,镇在县西六十五里,宋天圣间朱妙观请于朝,为游人行贾憩息之所。灵泉 在积金山上。

洞泉 即通仙桥池。

玉砂泉 在中茅西,司命君埋玉门丹砂于中茅,流为泉水饮之益人。今三阳百姓颇得长寿者,谓朱阳、太阳、北阳三村也。

朱砂泉 在小茅西,泉水赤而有朱。

鹿跑泉 在大罗源之左,仙鹿为发此泉。百丈泉 在拱辰峪。

饙饮泉 在大茅南,垂泉作乳色。

海眼泉 二一在积金中峰之西,泉涌能应潮候一在石墨池西。

丹谷泉 在庆云洞之东,昔有道人取水合丹,童子易他水,道人识之,由是得名。

田公泉 昔有田叔居之,取水因以为号。此泉是玉砂之流,津饮之益人,除腹中三蛊,用之浣衣不须灰也,一名柳汧泉,陶隐居石颂曰:左带柳汧水,右浚阳谷川即此。

陶公泉 在皇甫峪。

玉液泉 二一在仙人捧石之北,其泉甘香微若乳色能已腹中,诸疾人见其色白亦呼为白泉,一在三角山玉液庵。

抚掌泉 一名东温泉,在昭明太子读书台下,方池一碧湛然空明闻抚掌声则泉涌如沸。一勺泉 在昭明太子读书台后岩上。

天池 在大茅顶神龙所都,大旱不涸。邑宰亲临祭,祷必获灵雨。

雷轰池 在三茅峰观侧,万历中道者周姓无名,年十八出世,尝修炼于三茅峰,苦行汲远雷为轰池,初轰一池臭若硫不可饮,乃复轰一池,甚甘美,今二池俱在石壁间。

豢龙池 在天圣观,大中祥符敕取龙子御制歌送还山。

碧玉池 在天圣观池上,旧有碧玉天帝之殿。洗心池 在燕洞宫东,形如石龙。窟中大旱不涸,昔钱妙真独居燕洞,修炼或谤之乃于此窟。剖腹洗心以相显示,刘若宰诗:一勺清泠水,无尘净古今,当年剖腹者何来出世心。

石墨池 即菖蒲潭汉费长房学道于此,书符涤砚涧石悉黑,至今用池水合药有验。

玉津池 在崇寿观前。

周真人池 陶隐,居弟子周子良池在灵宝院。雷平池 郭四朝所造,高其墙岸益水得深,四朝尝乘小船游戏其中,每扣舷而歌。

白龟潭 在衔珠山前,梁天监中陶隐居,弟子周子良筑静室。朱阳馆见一白龟,长七寸许,皮甲通白如滑石。惟靥上有黑文,如符书不可识。握取玩弄放之潭,去数百步复来。

大罗源 在中茅西。

桐花源 在鹤台涧上张伯雨诗:华林散清景,丹水,碧凝脂。落叶秋无数,宜都懒寄诗。

霞架海 在桐花源上,蒋超山行诗:山拥胭脂海架霞,树煎红雨缀霜葩。即此。

丹砂泓 在燕口洞东。

阳谷汧 源出中茅前、大茅后,数水相注一源。郭于塘 在长隐山东数里,其塘周回五亩,深五尺,水常满。乡人涸之辄有雷电至,今请雨有验。郭四朝真人曾使人种植于此,每行皆诣长隐以造思和,游看源阜。

赤石塘 在大茅中茅之西,定录君与许长史书云:今当垦赤石田为往来之阶,而竟不就事也。

悔家塘 在海眼泉西。

陶塘 在雷平山西,按真诰地肺似洛中北邙山,其水似长安丹凤门外井泉之味,今按其地爽垲,水深丘厚历选江东,罕有及者,故备载之,李德裕寄孙鍊师诗:欲驰千里恋,惟有凤门泉
     
7
发表于 2022-4-16 10:05:4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
     
8
发表于 2022-4-16 11:06:0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江苏
     
9
 楼主| 发表于 2022-4-16 12:19:01 | 只看该作者 来自: 上海
天下之山以福地名者,七十有二。而三茅 良常 居其二,

以湖名者 五,而洮湖 居其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