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入梅前,山里已经一个多月不下雨了。于是,抗旱,成了我们的重中之重。
天一亮,起床,干活,把该浇水的地儿统统过一遍。大小三四个花园,五六片菜地。然后是狗狗猫猫的料理,投喂,打扫,以及茶馆、民宿、自家小院的卫生清洁,整个下来,花费三四个小时。大汗淋漓。
 村中荷塘,大家都在这里拎水浇菜
每天,涂掌柜还要去临近的朋友家院子浇水。院子里花木繁多,需要精心打理。在这高温干旱的季节,即使有自动喷灌,也须细心照看,一不留神,就会给你颜色看。
这个季节,茄子、辣子、黄瓜、苋菜,是时下的主要菜蔬。丝瓜、豇豆、扁豆、生菜,正在蓄势待发,毫无悬念成为下一轮主角。地里吃不完的菜,邻里之间会相互分享。我们的菜篮子里,也时常有邻居老王老于的馈赠。村民的朴实可见一斑。
 现在的时令菜
虽然天气持续炎热,但由于极其干燥,加之早晚温差大,大地还没有被完全烤热,人体的舒适度并不差。
这让我想起了我曾经工作和生活过的**,那个盛夏时节都无需空调的亚欧腹地,被广大的荒漠雪山包围。但在一个个的绿洲里,却是风光旖旎,凉爽舒适。那里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物产丰饶,瓜果甜美,民风淳朴,人们乐观而知足。
而我现在定居的江南小山村,终年绿意葱茏,山清水秀,生活安逸。经历了若干年的适应,我们终于能够像村民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缓慢而有序。心安之处是吾乡。江南是,曾经的西域,也是。
 村里,晨雾中的九龙潭
贰
新东方又一次火了。这次不是因为线下培训,而是线上带货——东方甄选直播间一夜火遍全网。
火的不是一场直播带了多少货,而是带货的人。曾经的培训讲师,如今的带货大咖。从三尺讲台的专业知识讲解,到直播带货时的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谈人生,谈哲学,谈世界观,谈生活方式。连生鲜的产品介绍,飙的都是流利英语!
网友炸了。这哪是卖货啊,分明是新东方教育培训的异地直播,顺带卖点东西而已!只不过,这顺带得有点夸张了,成千上万的库存瞬间见底!

赞誉的大有人在。这文艺范主播是直播带货界的一股清流啊。追星不如追东方甄选的直播大咖,每个直播带货的主播,都应向新东方学习,卖货的同时还顺便让人长知识开眼界。你看啊,直播带货不只有一种模式:声嘶力竭,卖拐忽悠,夸大其词,还应该有:循循善诱,讲点故事,说说价值,顺带提醒网民理性消费。
我的天哪,东方甄选实在是提高了在线叫卖门槛的N多个档次啊,简直可以说是直播带货的天花板!新东方这一波的神操作,没有对手!这让直播带货界情何以堪。
可也有人说,卖货就是卖货,整那些个没用的干啥,我就是想简单地买袋大米而已,没工夫听你们瞎扯,难道有故事的大米真的就格外香么?没那事!大米就是大米,大米香不香跟讲不讲故事有啥关系呢,它只跟种植和加工有关呀。
也有人忧心忡忡。专业讲师变身带货主播,是教育的悲哀。讲师应该回到三尺讲台,教书育人,干他该干的事,而不是卖货!让那些高学历的人去直播带货,简直就是浪费教育资源!如果干教育的都去卖货了,那民族的未来何在?
 双语直播带货
此言不无道理。但是,话又说回来,当年的新东方之所以能火,能成为教育培训机构的一大帝国,还不是因为彼时的教育体制的不完善以及出国热的培训需求所致。它曾经的诞生和成长,以及如今在双减政策环境下不得已的转型,本身都是情势变化的产物。遵循存在主义鼻祖萨特提出的“存在即合理”的主张,新东方的前世今生,不过是顺势而为。
所以,对于东方甄选的火爆,我既不追捧,也不担忧,更不会感到悲哀。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迹可循。眼光更长远一点,说不定哪一天,当人们厌倦了现有的直播带货方式,新东方指不定又会转身,比如专注于某种精神产品的研发推广。呵呵,谁知道呢。
叁
“钱老师,周末给我留个房间哦,又想听你讲故事了!”
“板娘,下周二我们闺蜜团整栋包住哦,茶会给我们安排上啊!”
…………
经营民宿第四个年头。
  我家的中舍民宿,院里院外
李先生、朱女士、小高一家,等等,都是我们中舍小院的常客。他们中有人时常光顾。我们一起品茗聊天,有时也一起下厨,各自做道拿手菜。
也有人喜欢独自或带家人来我家民宿小院小住一阵,享受一段安静的山村闲暇时光。逛早市,探野湖,讨论时事,切磋厨艺。散步,爬山,读书,发呆,和村民拉家常……意兴阑珊后,回城。
消费者从刚开始的为新奇买单,到现在货比三家,理性选择。从起初民宿数量屈指可数,凤毛麟角,到近年星罗棋布,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全国,再到这两年市场低迷大量民宿兜售或转租,我们见证了民宿行业的一路演变。
民宿区别于酒店宾馆的最大特质是什么?是温度,是情怀,是人文特色,是要能够发光发热,传达有态度有主张的生活方式。
难道酒店旅馆就没有温度和情怀吗?当然不是。有些百年老店,其实还很有故事很有文化传承很有人情味呢。只不过,这样的酒店占比不大。
毫无疑问,民宿的诞生,其实就是酒店宾馆的一种补充,是新的消费趋势——人们愿意为民宿主人自制的一泡茶、一道菜、亲历的一个故事,埋单。
  中舍民宿小景
民宿行业有一天会被市场抛弃吗?或者会因为政策环境变化被强行下架?比如像新东方那样?不是没有这种可能。时下民宿业整体低迷就是一种信号。这固然有疫情的缘故,但更重要的,是民宿业日益被规模化稀释,逐渐走向快餐化,自毁了竞争优势,生存空间当然越来越小。
而这一切的根源,在于民宿业对自身要求越来越低。面孔和风格日益趋同,特色内容越来越单薄,或等同于无。在入住率严重下降的同时,只好打起了价格战,价格直逼农家乐。
有人说了,这就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啊。没错,民宿业品质化服务的下降,以及场景消费的式微,加之疫情的反复,传统民宿市场的萎缩,退市,直至被新的消费方式取代,都会是必然。
我时常想,给客人提供舒适的旅居环境,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但如何能让客人有更深层次的获得,比如,情绪安抚,精神共鸣,心灵提升,是我想达成的目标。
也就是说,我的中舍民宿小院必须是一个既优美又宁静,既温暖更治愈的地方。如果你心烦气躁,疲惫低沉,那么,我的小院能抚慰你的心境。我愿意聆听你的故事,我也乐意分享我的经历。我们可以面对面,或心平气和,或激情飞扬,过往,未来,他乡,故人,家国情怀,无所不及。如果你愿意。
中舍小院不大,但很静。有的人来,只是为了找个地方安放孤独。也许,我的小院的某种气息,让你心安。在我的小院里,即使盛夏酷暑,也可以不用开空调。因为安静,有着神奇的力量。它不仅能降温,更能安神。你信吗?
作为一个民宿主兼茶人兼花艺师兼写作者,我也很乐意将我的或文艺或专业的态度呈现给客人。
  在民宿客厅泡一杯自己做的茶
民宿和茶馆里的插花和其他花艺小品,一定是我亲手弄的。很多时候,家花野花一起上,使得这些空间情趣盎然,既浪漫又宁静。客人喝到的,也一定是我手作的红茶或花茶。这一盏茶汤里,有我的情怀和立场,对自然对匠心的敬畏。
我热爱阅读和写作。我打理的空间里,也一定有书籍的一席之地。你在这里也许会因为随意读到的几段文字而感动。闲暇之时,我们可以讨论读过的同一本书,聊聊熟知的同一个作者。有时,各抒己见时,可能会争得面红耳赤。我不会因为对方是我的客人而随意附和,也不会因为自己多读了几本书多去了几个地方而傲慢无礼。平等,尊重,是高质量交流的基础。
我的民宿不提倡保姆式服务,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怠慢客人。每一个到来的客人,都应得到贴心的关怀和照顾,但又能给予一定的自由空间,比如,客人能自在地泡一杯茶,惬意地翻一本书,可以自己动手做几道可口的菜,有独处的时间,既相对独立又有一定程度的融入。
总之,民宿之于客人,可以是远方的一个家,也可以是一个临时驿站。它给予你的,可能是乡愁,可能是充电桩。就是不能仅仅是一张床。

来源:大西域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