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爆炒黄鳝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暑,即热。“热在三伏”,茅山地处江南,江南的小暑,出梅入伏,接踵而至,盛夏开始。

图丨小暑稻田 仙姑村 王群摄
进入伏天,正是田间水稻茁壮生长期,茅山人把进入小暑称之为进入“小伏天”,此时的水稻要“发棵”。在传统农时里,伏天要耘耥,即农人在水稻行间推耥耙,一来疏松泥土;二则除去杂草,俗称“推乌头”。头顶的骄阳,甚至把稻田里的水都晒烫了,足见农人辛苦。但从前的稻田里会响起劳动时的山歌号子,山歌号子成了茅山人家调节劳动节奏,舒缓辛劳的方式,常见的山歌号子有“乌头杆子六尺多,扛到田里耥稻棵。来回不停打杂草,放开喉咙唱山歌”等。

图丨凤仙花 超群果园 茅山有六月六有凤仙花包指甲风俗 王群摄
小暑前后,农历六月初六,茅山人家要晒伏,即将衣物等拿到阳光下暴晒,去除霉味。俗谚“六月六,家家户户晒红绿。”寺观更以此日为“翻(晒)经节”,翻晒经书。民间还有“六月六,猫狗下河去洗浴”风俗等。

图丨山芋藤蔓盖垄 阳山村 王群摄
至小暑节气,番瓜(南瓜)花开稠密,可疏摘公番瓜花(俗称无子房的雄花)汆汤、油炸;山芋藤蔓茂盛,可揎山芋莛清炒作时蔬;豇豆、丝瓜、茄子更是此时的时鲜蔬菜。此外向日葵进入花期,棉花开花结铃,生长旺盛,需要整枝、疏密等。

图丨茅山手工蒲扇 王群摄
炎热午后,常有雷阵雨,更可以见到“东边日出西边雨”的“隔田埂雨”景象。摇曳自制香蒲编织的扇子,坐在弄堂里等穿堂风,泡一大壶毛峰茶或大麦茶至温凉而饮,煮一锅大麦粥或绿豆汤凉透后解渴又充饥,本地西瓜井水里镇一镇……都是过去茅山人家的消暑良方。

图丨放黄鳝的人 2009年于塔山村 王群摄
“小暑黄鳝赛人参”,小暑前后的黄鳝最为肥美。茅山乡邻里不乏擅放黄鳝的农人,常用的工具为放置了诱饵的“7字笼”,黄鳝有晚上觅食的习惯,傍晚将鳝笼放在黄鳝经常出没的沟塘边,次日清早收笼取笼中之鳝。

图丨爆炒黄鳝 王群摄
茅山人家多偏爱野生黄鳝,黄鳝处理干净后切成寸段,尤喜放姜片、蒜瓣爆炒,也有喜与洋葱爆炒,虽是农家做法,却是十分有滋有味。
相关茅山民俗散文欣赏 1.《六月初六日》 2.《大麦粥》1 3.《大麦粥》2 4.《夏历三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