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804|回复: 0

[其他] 【金融科普】消费者权益保护小贴士——关爱老人,防范金融诈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7-13 14:0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常州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山水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当今社会,随着手机银行、非现金支付等互联网金融的普及,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对金融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对新兴事物缺乏了解,容易受怂恿鼓动等特点,对老年人群实施诈骗。那么,老年人如何识别金融市场上的各种陷阱,进行有效的防范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常见的诈骗类型


一、保健养生类


发放赠品、免费体检、免费讲座、免费旅游等为诱饵实施诈骗。

微信图片_20220713135622.png

二、旅游消费类


用低价旅游诱惑骗取钱财,导游与景点商店等相互勾结,强制老年人进行消费。

微信图片_20220713135625.png

三、虚假投资类


利用老年人对他人防范心理弱,容易轻信他人的心理特点,借用虚假客户反馈的信息,以此诱骗老年人,使其对投资项目的回报率深信不疑。

微信图片_20220713135634.png

四、骗取同情类


老年人识别能力较弱,更容易滋生同情心。

微信图片_20220713135638.png

常见的诈骗手段


一、冒充公检法电话诈骗


犯罪嫌疑人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以老年人涉嫌洗钱、贩毒、拐卖儿童或者法院有传票、信用卡透支、医保卡被冒用等种种借口,打着帮助受害人洗脱罪名的幌子,要求  将其资金转入“安全账户”配合调查,实施诈骗。

微信图片_20220713135642.png

二、冒充熟人诈骗


犯罪嫌疑人冒充亲友、熟人诈骗。犯罪嫌疑人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或随机选择,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被害人向犯罪嫌疑人汇款或转账。

微信图片_20220713135645.png

三、虚假中奖诈骗


犯罪嫌疑人利用互联网软件群发虚假中奖信息或邮件,受害人一联系兑奖,犯罪嫌疑人就以“个人所得税”“公证费”“转账手续费”“滞纳金”“违约金”等各种名目要求受害人汇钱,实施诈骗。

微信图片_20220713135648.png

四、虚构遇险诈骗


犯罪嫌疑人往往会虚构受害人亲属或朋友遭遇车祸、坠楼、触电、突发疾病等危急情况以需要马上治疗为由,要求对方转账汇款。当事人因情况紧急,不知所措往往会按照嫌疑人指示将钱款打入指定账户后被骗。

微信图片_20220713135651.png

如何防范各种诈骗?


不轻信陌生来电


不轻信各种中奖信息


不轻信各种高利诱惑


个人证件不随意透露


个人信息不要在陌生网站填写


手机验证码不要泄露给别人 


不向陌生银行账号转账


不向不明微信账号转账


不在陌生网站转账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切实保护


老年消费者


合法权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