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老鸭煲 处暑,“处”意为止,指暑气到此而止。江南的三伏天“出伏”即在处暑前后,然而暑气犹存。俗谚“处暑十八盆,河里断了洗澡人。”即处暑后天气依旧炎热,每天需要一盆水洗澡,洗完十八盆,就要到白露节气了,秋凉才浓。不过处暑后,早晚渐渐凉爽,热在午间。

图丨处暑时的茅山森林世界景区 王群摄
处暑后有雨,就是“一层秋雨一层凉”的开始。茅山森林植被丰富,2022年1月金坛区茅山森林康养基地被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公布为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单位,在这里,能感受到“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之意。

图丨秋雨后的镜湖 王群摄
处暑后,茅山农家开始着手种植萝卜、黄芽菜等。田里诸如西瓜、香瓜、菜瓜等已经拉藤,还有豇豆、辣椒、茄子等收获完成后,过去的茅山人家会将瓜蔬种子与草木灰一起加水拌和,做成灰饼贴在墙上,自然干燥后,防虫鼠、防霉坏,可以保存至新播种之时。 处暑前后逢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茅山人称为“七月半”,人们在此日祭祖荐新,缅怀先人。临水之处,旧有放河灯之俗。

图丨七月半放河灯 网络图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处暑,正是夏秋相交之时,江南各地多处有吃鸭习俗,民谚有“七月半鸭子,八月半芋头”的说法。茅山本地农家一直有养鸭传统,麻鸭、白鸭、绿头鸭皆有养殖。鸭子的烹饪方法众多,茅山人家多为煲汤和红烧。鸭肉味甘性凉,清热去火,是民间认为的补虚佳肴。整鸭清炖,鸭汤煮成后,同煮一些馄饨或水饺,也是一大特色。

图丨老鸭煲 网络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