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66|回复: 0

[家乡发展] 金文琴:上阮之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2-8 09: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常州
   
上阮是我的福地。我最美好的十年壮年时光,是交给上阮的。
感恩节的第二天,我们作协创作基地在这里挂牌,是不是缘分,我不得而知。因为我刚完成了长篇《上阮里》的初稿。如果是上周或再上周,我都出差在外。那么,我将看不到各位充满书卷气的容颜和发自内心的微笑。
“上风上水上阮村,半山半坡半亩地。”这是我在这块风水宝地上创办上阮半亩地茶场的广告词。十四个字,倾注着我对这片土地的感情。所以,这个茅山东南麓的美丽小山村上阮就是我的文学故乡。贾平凹有商州,莫言有高密,范小青有苏州,毕飞宇有平原,刘震云有延津,阿来有藏区……这些都是大咖的文学故乡。那么我们小地方的写作者就以自己熟悉的地方作为自己的文学地理坐标吧。比如,我的上阮。
上阮,于我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一种精神所在地。在这里,我创作了中篇小说《春天的狂想》《女人章艳》分别发在《芳草》和《北京文学》上,短篇小说《绿茶香》《瑞草》《我想喝你一壶茶》《不是你所想象的那样》《女人小茶》《茶色》等分别发在《长江文艺》《小说界》《作品》《青年文学》《雨花》《青海湖》等纯文学大刊上。这几个小说都是上阮给了我灵感,所以说,上阮是我的福地。
那十个年头的每一个春天的每一天,我都要和上阮的人和事及茶树接触。有的时候我热爱他们,有的时候我同情他们,有的时候我还恨他们,但更多的时候,我敬重他们,我感激他们……于是,上阮人,走进了我的小说。在这个长篇里,我成为研究这些茶农的权威,这种权威就是要对这里的风土人情茶事茶俗通晓。这里有温州人和河南人的原著,刚开始我一听这些原著茶农的土话,我头疼啊,那是天书啊,现在我基本上听得懂了。那十年里,我生活在上阮,我知道他们依据什么方式来养活自己和家人;熟悉他们怎样区分好坏以及知道他们的眼睛里是怎样来鉴定事情的真伪,因为我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曾经的向阳水库现在的仙鹤湖,有多少传奇的故事就有多少风情。我曾注册过“向阳春”这个商标,这个商标也给我带来荣耀和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也给我带来过痛苦。因为美丽的玫瑰园,因为前卫的民宿,还有这条彩虹路两旁茂盛的各种名贵花木,还有著名的京东农业园……这些效益可观的产业兴起,我们传统的茶业不得不让位,我们半亩地茶场不得不北迁茅麓谢庄重新组建半亩地茶业有限公司。迁移中有的投资是无法收回的,这些给我带来的痛苦是无法言传的。
好在,老天爷是公平的,你得到什么,就会失去什么,从古至今,无一例外。八年前北迁茅麓,幸有茅山东麓凤凰嘴那片山坡。于是,我就把写作的地理坐标定在265省道东侧那个叫作谢庄的小山村,当地人称新山上。为什么叫新山上,因为家家户户只要站在自家门口,都能看到茅山。在那里,我创作了长篇小说《半亩地茶园纪事》,荣获了常州市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又创作了长篇散文《茶人三则》,荣获了江苏省散文协会首届优秀奖。这些于我是荣耀,更是感恩,感恩上阮和谢庄,这两座茅山东麓的小山村带给我的创作灵感,我感恩我打交道的每一位茶农,特别是我北迁茅麓组建半亩地茶业公司的过程中,朴实厚道善良的上阮茶农给我的无限支持和不计报酬的搬运,让我终身难忘。他们就是我这部新长篇《上阮里》的主角,他们就是我的兄弟姐妹。在上阮的十年,我结交了几位兄长,他们有的是来投资的见过世面的大佬,有的就是目不识丁的但是有见识又有绝活的勤劳的茶农,前者给我勇气,给我胆魄,给我精神营养;后者给我温暖,给我宽厚,给我坚强的做茶技术支撑。每一年,我们都会在特定的日子里到上阮聚三次,每一次无论那天是风还是雨我们都会绕着向阳水库就是现在的仙鹤湖堤坝散步,聊各自的境况,至少三圈,再坐下来喝我们半亩地的手工茶。
所以,我爱上阮。同样我坚信我也会爱上阮里,因为这是我们作协的另一个家。
上阮,于我的意义就是我过往生活和当下生活的写照,这里的人和事,他(她)们都在我新的长篇《上阮里》。



END



来源:金坛作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