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223|回复: 0

[众观天下] 金坛人注意!积极科学防疫,化解心理焦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2-16 10:4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常州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山水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近期,防疫政策不断优化调整,社会公众的心态也在发生变化,部分公众心理上的不确定性在增加,出现了心理不适感。如何克服焦虑、恐惧的心理,打好这场心理防“疫”战?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主任李箕君给出了相关建议。


“心理会随着事物发生发展而发生变化。当前,防疫政策不断优化,大家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出现各种情绪并表达这是正常现象。”李箕君表示。现在不少人容易出现担心、紧张、焦虑、愤怒甚至迁怒的情绪,这是因为大家对疫情政策优化调整后的生活状态充满未知,不免会对诸如“自己会不会被感染”“感染了怎么办”等问题产生恐惧。
当前,一些“心理易感人群”需要大家特别关注、保护并帮助。“今天上午,我在心理门诊接诊了20个患者,其中有近一半的患者表示,因为对疫情过度担忧,自己的老‘毛病’又加重了。”
李箕君介绍,心理状态本就敏感、不太稳定的人群更易受到冲击。这是因为过度担忧、缺乏安全感的人,被紧张情绪影响后,就容易“选择性关注”负面信息,而越关注负面信息越恐慌,长此以往,就会陷入恐慌心理的恶性循环。此外,老人和儿童因为缺少自我保护和自我管理能力,需要大家尤其家人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护。
为此,李箕君提供了三条建议供大家参考。
选择接收权威媒体的疫情科普信息。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以及没有基础性疾病或者基础性疾病处于稳定期的人群,可以进行居家自我照护,不必过度恐慌。一有风吹草动就跑到医院,或者吃各种各样的药预防,这反而超出了疫情本身带来的影响。
接收正面抗疫信息,了解病毒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医疗机构在医疗资源供给上已经作出了相应的准备和预案,李箕君建议,大家要充分怀有信心,以此减少不确定性。
关心关爱他人,避免指责、歧视阳性患者。对本就易敏感、多虑的人多加支持关注,一旦确诊也不要另加苛责。“很好的现象是,大家对‘阳了’的调侃能够消除对阳性患者的歧视,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
最后,李箕君提到,医务人员目前面临着较大的压力,“作为医务人员,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疫情防控我们一直在。但同时我想呼吁大家,我们共同的敌人是病毒,我们大家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相互交流表达,寻求更多积极抗疫资源,在心理上抱团取暖,一起朝前走。

焦虑的自我调节

焦虑症,又称为焦虑性神经症,是神经症这一大类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可分为慢性焦虑,即广泛性焦虑和急性焦虑,即惊恐发作两种形式。主要表现为: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担心,坐立不安,还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如心悸、手抖、出汗、尿频等,及运动性不安等。




调节方法:

适度运动: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放松焦虑情绪,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做舒缓的瑜伽等。切记睡前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失眠加重焦虑;


休闲娱乐活动:焦虑症可使机体产生肌肉紧张,出现情绪紧绷、心慌等,可以通过按摩、泡温泉,以及充足的睡眠等放松身体,舒缓紧绷情绪,缓解紧张感,从而改善焦虑情绪;


自我暗示:勇敢面对导致自身焦虑的对象,正确接纳他们带来的焦虑,并积极进行自我暗示,如“我能克服”、“我可以做到”等增加自信,逐渐适应焦虑;


转移注意力:可通过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转移对自身焦虑症或焦虑情绪的关注,放松心情、舒缓焦虑,如做手工、听音乐,以及同朋友旅行等;


与他人倾诉:在非急性发作期,可以同朋友、家人等理解自己的人倾诉自身情况,表达内心真实想法,寻求亲近的人帮助;


避免额外刺激:有焦虑症的患者应避免吸烟,避免食用增强兴奋性的食物和饮品,如咖啡等,这些物品中含有的尼古丁、咖啡因等成分会使神经的兴奋性进一步增加,从而加重原本的焦虑症状。




医生提醒

一般来说,轻微性的焦虑症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自我调节达到自愈,而严重的焦虑症患者,必须主动配合医生的治疗,遵寻医嘱定期进行心理咨询、认知行为治疗等心理治疗,定量服用抗焦虑药物,切忌擅自停药。正确对待自身情况,不抗拒就医与用药,有利于缓解焦虑症,降低复发可能。

如有需要
请寻求心理专业人员的帮助
40.jpg

来源:“新华日报健康”微信公众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