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646|回复: 0

[专题特刊] 孩子情绪控制力弱,这些应对方法,超管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3-18 21:2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山水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前段时间,一则“孩子放学后蹦蹦跳跳”的视频,引起了大家的热议,大家都惊叹“似乎好久没有看到孩子跳出这样魔幻的脚步”“好快乐的孩子”……感叹的同时,很多人心里暗暗叹息,“我们的孩子什么时候也有这样快乐的步伐!”














在孩子的成长阶段,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绪问题。当他们心情低落时、遇到挫折时、沟通不顺畅时便会以发脾气的形式来表达。很多家长对此感到苦恼,甚至逐渐开始懒得应对。而实际上,家长如何正确处理孩子的脾气,也是一个培养孩子的情商的过程。






情绪为什么会失控?


主要有两大因素影响






一、个性内因,对情感反应过于强烈






1.健康因素,导致情绪不稳






儿童期的健康原因,会让孩子长期处于焦虑、烦躁和不安中,经常用哭泣、愤怒、叛逆来传达自己身体的痛苦。








2.遗传因素,情绪代际相传






除了遗传因素,情绪是否稳定,也体现在家庭日常的深刻影响上。若父母情绪控制力不足,平时很冲动,会失控、经常用责骂、暴力等方式对待家人,孩子就学不到更好的相处方式,会在潜意识中认为,情绪失控是正常的,暴力压制是最有效的压制方法,会在同伴交往中直接效仿。






二、外因刺激,对外界冲击难以接受






有学习压力、亲子不和谐、与他人纠纷等难以解决的矛盾,因个体自尊心、人格受到了打击或侮辱,一时刺激即带来强烈的愤怒、委屈和恐惧等,如同瞬间膨胀的气球,“一碰触,立马爆”。






1.压迫教育,情绪逐渐失控






现实中,几乎所有被高期待、高要求且被压迫教育的孩子,都有伴有明显的“反抗和不满”的负面情绪。在孩子急需找到一种与外界沟通时,却被父母一味要求“听话、懂事”,或是反向对孩子发泄情绪,因“为你好”的“合理要求”,导致孩子不断被压制,情绪会越来越极端,控制力越来越弱。






2.逃避失败,情绪掩饰无能






不断失败所带来的痛苦,会激发人体的保护机制,成功应对经验的缺失,会导致孩子消极地利用负面情绪来攻击“相关者”,从而逃避自身责任,来掩饰自己无能。




“一个幸福的童年,会幸福一生;一个不幸的童年,用一生来治愈。”一个孩子,长期处于不稳定情绪中,坏处是非常多的,会导致脾气更坏,遇事容易走极端,引发疾病影响健康,交往障碍等系列问题。内心不幸福的感受,会延续生活上,成人后组建的家庭氛围不和谐,导致家人也不幸福,个人生活事业受影响等等。












正确引导孩子的不稳定情绪,家长可以怎么做?






“危机即契机”父母一定要抓住孩子不稳定情绪或者失控之机,着手提升孩子管理情绪的能力。气头上的家长常常觉得孩子是在无理取闹,可是冷静下来想想,谁会好端端的莫名开始发脾气呢?无非是受了委屈、心里不痛快,想宣泄负面情绪。情绪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坏心情和好心情一样,都是生活中必然经历的,所以有情绪本身是无害的,“发脾气”和“开心大笑”是一样的,都是必要的情绪表达。






1.允许发泄,让孩子感受父母的接纳






在每天的生活中多表达一些爱,在能陪伴他的时候多给他一些陪伴。你们的关系越是亲密健康,那么在管教中的容错率就越高。即使你偶尔情绪失控,对孩子发了脾气,孩子也能够理解,也不会破坏你们的关系。在所有技巧之前,爱是最重要的。






①允许孩子大哭。哭完了、发泄完了,父母一定要后续关注跟进,如摸摸孩子的头、抱抱孩子,拍拍肩膀等,温和地问,“怎么这么伤心呀?来跟爸爸(妈妈)说说。” 让孩子问自己,他所担心的事情是否100%一定会发生,和孩子一起探讨关于事情的发展、新的问题解决办法等方面的信息,降低孩子的担忧,引导孩子有一个积极的认知和期待。






②可以运动发泄。比如去楼下走走、散散心等,运动发泄的最大好处是,以一个较为开放的空间,来快速释放内心的积郁;有的孩子在小区内走一圈可能就好了,但父母一定要做到安全陪伴,不能在孩子情绪低落时,一个人孤独行动。






③“12345”情绪小工具。这是一个奇妙的工具,每个孩子都天然自带,无需购买,它就是长在孩子小手上的五根手指头,每根手指代表管理和控制情绪的一个步骤。我们给她取一个响亮的名字,叫“12345。”






我们来总结一下口诀。


1.(拇指),我不伤人。


2.(食指)我做深呼吸,我在心里数数。


3.(中指)我讲出我的感受。


4.无名指,我找人帮助我。


5.(小指)我想安静一会儿。





当孩子记住了“12345”的口诀之后,我们就可以跟他一起做角色扮演游戏了。比如,模拟一个情绪失控的场景,妈妈提醒孩子伸出五个小指头,从拇指到小指,一步一步的操练口诀,这就是在练习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2.关注内心,让孩子感受父母的关爱






孩子在成人面前发脾气,其实是他们内心脆弱的表现,看似是在向父母施压,实际上是在向最亲的人求助。这种方式虽然不好,却也在向父母传递一个求救信息:我心里不舒服,请你帮帮我。这同时也说明孩子愿意与你做正面的情感交流,愿意暴露内心的困境,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因此,孩子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后,会希望得到父母的安慰。此时,父母要让孩子感受同理心,领略感受父母的关爱,使他们内心拥有足够的安全感,这就会成为一种力量,帮助他们控制不良情绪。






①学会倾听孩子。听听孩子怎么说,不管是对的,还是错的,先等孩子说完,中间不打断,不加入“教育”言语,情绪消失之后,再步步引导。






②表露父母关心。父母一定关怀孩子的内心感受,告诉孩子:“你伤心也不告诉爸爸妈妈什么事,爸爸妈妈很着急”“你不开心了爸爸妈妈也会伤心”。






3.帮助解决,让孩子感受父母的智慧






有情绪却不敢发泄的孩子最可怜,但是有很多孩子,在一次又一次向父母发出了求救的信号后,换来的却是语言或身体的暴力。面对孩子的情绪失控,很多父母常常采用以下方法:控制和威胁,或者漠视孩子的哭闹。而孩子之所以发泄负面情绪,多半都是因为遇到了无法解决的问题,父母可以了解一下实际情况,然后帮助娃进行解决。




①启迪孩子反思。比如跟同学闹矛盾,被老师批评或向父母告状,父母在沟通时,可以引导“当时发生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想法是什么?你怎么做可以避免类似的事情再发生?你能做到吗?”以启迪孩子在呈现经过中反思。






②寻找解决策略。若孩子自己想不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可以帮助孩子寻找解决策略来避免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如“我的建议是,你可以试试;如果做不到,可以这样做。”如果是孩子觉得委屈了,父母要教育孩子是不是可以自己主动去尝试解决,或者是让父母解决,但不要哭着告状。










4.善于引导,让孩子感受父母的包容






有的孩子,总是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遇事不能换位思考,遭遇矛盾总是喜欢埋怨他人、指责别人。此时,父母就需要明理,先理解孩子想法,再引导孩子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只有这样不断地重复教育,才能真正引导孩子懂得换位思考,并拥有同理心,在面对交往和情绪问题时,才会懂得包容。






耶鲁大学心理学博士 Susan David曾经提出:个体的情商有一个非常大的决定因素:Emotional Agility(情绪敏感力),而影响情绪敏感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是看个体小时候释放情感时父母对他的态度。因此,面对儿童忽然而来的小脾气,做家长的如何正确引导和对待尤为重要。作为父母,不能总想着“改造”孩子,而应该学会“雕琢”。






①理解孩子想法。引导之前,需要有同理心,可以用“原来你是这样想的”“换成我,也许也会这样”等,用理解来充分接纳。之后,再进行深入交换想法,引导“如果冲突或批评,避免不了,我们还可以怎样?”“如果改变这种想法,我们可以怎样,结果会怎样”等情绪引导,端正孩子的认知。让他们感受到爸爸妈妈还是关心和爱护他们的。许多父母无意间在亲戚朋友面前责骂甚至体罚孩子,这样会令孩子自尊尽失,还会破坏亲子感情,更甚者会使孩子产生自卑的心理。






②引导感同身受。“如果换一下位置,你是他,会怎样理解你现在的举动?”“被爸**评和被同伴告状,你此时生气的出发点是什么?”“是不是所有的批评,都是故意责难?还是着急你的目前状态?”引导孩子懂得反思,懂得包容。






最后,请记得告诉孩子:“父母爱你,无论你是什么样子”,即便你很爱,但是如果你不说,那小朋友们可能就真的不知道。


每个孩子的个性不一样,当他们发脾气的时候,家长们采用的具体策略也会不一样,但是最基础的就是——耐心,耐心地观察、耐心地分析、耐心地回应。当然,这个过程可能很漫长,甚至家长们会忍不住暴躁。但是,育儿即育己,和孩子一起成长,不也是需要修行的一门功课吗?孩子是父母的摆渡人,而在此之前,每一位父母都是孩子的引路人。


来源:中国教育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