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305|回复: 3

[家乡发展] 细品金坛古城历史文脉和人文积淀,复原江东福地之城池格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9-12 21:2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山水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1、金坛县的历史沿革和简介

金坛历史悠久,早在石器时代即有先民栖息、生存。其境内的三星村遗址的年代为距今6500—5500年左右。

秦时为曲阿县金山乡地;汉时,金坛隶会稽郡(吴郡)曲阿县;三国属毗陵典农校尉(毗陵郡),分曲阿县西南地区置延陵县,金坛属之。
永嘉五年(311年),毗陵郡改为晋陵郡,延陵县属之。隋开皇九年(589年),扬州改蒋州,延陵县属蒋州;开皇十五年(595年),置润州,延陵县属润州因延陵南界距治所京口(今镇江)太远,别置金山府,仍属延陵县

大业末年(617年),天下纷乱,乡人自立金山府为金山县唐武德元年(618年),改金山县为琅琊县
土人于钱资荡南岸,往往掘得城基,为沈法兴置琅琊县遗址唐武德中并入延陵县,金山属扬州延陵县
武后垂拱四年(688年),复置金山县,遂更名金坛县,属丹阳郡,后复改丹阳郡为润州。宋徽宗时,润州升为镇江府,金坛属之。
民国元年府制废,金坛属江苏省第三区。民国三年(1914年),省县之间设道,金坛属金陵道。道废,直隶江苏省。后属江南行署和第一行政督察区,解放后属苏南行政公署武进行政分区,后改属常州专区(镇江专区),1983年3月起,实行市管县体制,金坛属常州市。1993年11月10日,设立金坛市(县级)由江苏省直辖,实行计划单列,仍暂由常州市管辖。2015年5月31日改设为常州市金坛区

县境南卧长荡,西枕茅山,县界句曲山有“金坛之陵”(传说茅山华阳洞内有“金坛百丈”),遂更名为金坛县

县城地势平坦,城南有愚池相映顾龙山;丹金溧漕河北接丹阳南引溧阳,直穿县城,为沟通三县之命脉

金坛县虽在苏南众多城市中不算很拔尖,但其素称原镇江府下一大邑,兼有三茅 长荡 山水形胜和 铁城 要塞,

是一方人杰地灵、文脉悠长的福地,数千年的历史传承和人文积淀,让这里孕育了228位进士4状元



出了储光羲、戴叔伦、王肯堂、周钟、段玉裁、华罗庚等一大批名人大家,也是名实相符的宝藏之地了。



《金坛县志》县境图





2、金坛古城的建筑信息和古城的格局形态

铁打金坛,纸糊溧阳,风吹丹阳。”这句流传当地的谚语,尽显金坛在城防上对两邻的优越感。

察之地望,其南溧阳扼守天目山北界,北邻丹阳沟通大运河,东向常州素为江南大府,西望之南京更是核心城市

小县虽是弹丸,然东西南北均为要地,须担镇守四方之责。观其城池,其平面近为六边形(西北凸出大块),六门守御六方,漕河分城为二,县署县学比邻而居城北正中,在江南诸县中格局更显工整规矩,似在营造时多有考虑军事防御之功用。






2.2.城墙

城墙始建于唐武后长寿元年,万岁通天中甃砖,岁久倾圮,明正德七年为备流寇重筑土城,嘉靖三十三年御倭而砌砖石。城周一千二百三十四丈,高二丈六尺,共开六门,由东自西、南名为朝阳(景阳)、朝天、丹阳、望华、文明、弘化;另于漕河南北入城处开会龙、金湖二水关。

《金坛县志》城池图

2.3.文庙

金坛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唐至清,金坛进士者228人,其中状元就有4、榜眼1人,探花2 人

文庙即县学,在北城正中,东邻漕河,始建于宋绍兴中,而后屡毁而重建。

格局采用前庙后学,大成殿居中为一重檐殿宇(三间或五间),前为两庑、戟门(仪门)、棂星门、泮池、万仞宫墙泮池与宫墙间立“德参天地”、“道冠古今”二坊兼作入口,其右有射圃

大成殿后为明伦堂即县学之讲堂,内悬“熙朝元宰”“首魁参政”“兄弟状元”等金邑表功诸匾十五块,堂前东西为二斋、号房,堂后依次为正学堂、崇圣祠、敬一亭、尊经阁,由宫墙至阁共九进殿宇。

尊经阁左有七贤祠,右为七君子祠;仪门内学路东有忠义孝悌祠;学路西为兴文祠、训导宅;教谕宅在正学堂右,名宦、乡贤二祠在仪门左右;另学宫东南有魁星阁,大成殿左旁有学库

《金坛县志》文庙图


2.3.衙署

县衙居文庙之西,宋代始建于现址,其后屡毁屡修,清咸丰十年毁于兵,同治十三年重建。

由仪门至后堂之末有六进房屋,前有谯楼仿城门而建,仪门两边建有粮仓,县丞、主簿、典史诸署附之左右。

另在县治西两百余步有练兵厅,东南有千总署,均为军事所用。

察院有三,西察院在县治西,东察院在景阳门内(正学书院改设),南察院城隍庙左(旧为预备仓地),清末均久废,仅存东察院之大碑。


《金坛县志》县衙图


2.4.书院、试院

金坛最早的书院是宋仁宗时的茅山书院,其后则有申义书院、龙山书院、金沙学舍等,后均废弃,清末仅存金沙书院立景阳门内,后改为高等小学堂,另有初级师范学堂设于文昌庙

督学试院位城东南弘化门内,清雍正八年建,为镇江府考生岁科两试之所,建国后其地长期为金坛县(市)府所在


金坛县政府旧址





2.5.庙宇

城隍庙原处县治东北,明洪武三年迁至西门大街北县署文庙南,清康熙十二年庙右建康公书院,后移建庙左三官殿后,同治九年于庙东书院旧址设李公祠(祀咸丰死事知县李淮)。

县东北有关帝庙,旧为林陈二侯祠,顺治二年改武庙文昌庙旧置文明门外,后改立金沙书院右仓圣庙在县治西,光绪二十七年改涌贞庵为之。刘猛将军庙于乾隆五年建于文明门外太虚观旁,后移拱极门外白叶亭

另县南十里大泽(长荡湖)洲上立思湖白龙之神庙,传说为白龙现神迹之处。

城区诸庙不列祭祀典者:火神庙、八蜡庙、金龙四大王庙、忠祐庙、太常卿庙、华光庙、东庙、东岳庙、三帝行宫、蒋太师庙、李司徒庙、监生神祠、柯邑侯去思祠、戴叔伦祠、河西土地庙。

专祠除李公祠外有县前直街忠义祠、梓树巷节烈祠、文清桥东节孝祠慈云寺、东禅寺、西禅寺、南禅寺和太虚观、玉皇殿为佛道名宇,其中南城外太虚观置道会司,武庙东慈云寺设僧会司



附:金沙八景

古人归纳金沙八景曰乌龙叠翠(乌龙山)、南洲渔笛、白龙澄碧(白龙荡)、漫塘春水(漫塘)、

北渚莲舟(北渚荡)、洮湖夜月、四平夕照(方山)、三峰晓云(茅山之三茅峰)

三处为山,另五为水,凭之可略览金邑山水形胜之秀


金坛长荡湖



3、金坛古城的遗存现状

大概是受常州的不良风气影响,金坛城内早已拆了个零落,但留存比溧阳要足

旧县城主要留存包括:戴王府、城墙遗址、河西庙、西禅寺、慰安所旧址和一残缺历史片区

金坛太平天国戴王府


贯穿古城丹金溧漕河仍旧流淌并长期保持航运功能(近年已退为景观河道),漕河两岸各有一省保单位。

西岸太平天国戴王府是城内古建现存最佳,初为一地主大院,现存三进院落,其中大厅彩绘保存完好,其旁小学内还有些老柱础和石鼓。
王府北边的华罗庚中学是文庙旧址,其内可觅棂星门、明伦堂等残石。东岸的慰安所旧址是日寇侵华罪证,本身也是金坛现存为数不多的封火墙小院民居。





城墙仅存城东隅华罗庚公园内的一段,已是土丘状态,现覆绿植设步道作公园景观,并新建朝阳门(非原址)当公园南大门;公园内还立有清代察院古碑两方。城东南的试院旧址长期为老县(市)府,现已高楼立起成一商圈。

河西的西门大街历为主干道,街南剩一小块历史街区(严格来说只是历史地段),有一横街和数条小巷,其内残存多处古民居和在单位内的河西庙正殿,勉存旧城风貌。沿大街行至旧西门外,在樱花大酒店内可见西禅寺的山门、大殿两进院落





金坛河西庙




金坛西禅寺



城南近郊的愚池、顾龙山又是一历史地段,各自有多处文保

愚池地区的有华罗庚纪念馆、戴叔伦纪念馆,段玉裁纪念馆金坛博物馆

另有多栋徽派建筑均为文保乃安徽浙江江西购入,这些徽派建筑就成了金坛古城范围内受保护的普通民居

复沿漕河往南行,浮屠倒影处即为顾龙山,山高虽仅二十余米,却是金坛城的地标景观,其上龙山塔始建于元代清代重建,和明代御碑亭、玉皇阁、圆通庵、吕祖殿诸小殿均单独入保。金坛老县城的留存大致如上。





城南和长荡湖水街的徽派民居



金坛顾龙山



     
发表于 2023-9-14 07:20: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山水帮帮设置悬赏提问,并在广播台滚动显示,暴光率更大,有问题就到山水帮帮!
     
发表于 2023-9-13 12:56: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常州
我是金坛人
山水帮帮设置悬赏提问,并在广播台滚动显示,暴光率更大,有问题就到山水帮帮!
     
发表于 2023-9-13 23:20: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江南名胜山川:茅山(三茅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