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老巷子 •去你记忆中的地方•一座城市的历史 不仅在于变迁的林立高楼 更延续在弯弯绕绕的老街巷子里 城市的发展延伸 并没有让它们“褪色”消失
而是静静地沉淀着 属于金坛的“独家记忆” 01 火巷

火巷位于漕河东岸的南新桥畔,是一条曲折成弧形的500余米小巷,一排连片搭建的青砖灰瓦建筑,其间有弄堂,有庭院,有高耸的门楣,也有小小的塔楼;一家挨着一家,相互可以贯通,彼此又独立成家。

位于火巷32号汤家大门是金坛慰安所旧址,总体格局依然保存完好。慰安所内除了朝鲜女人,大多是中国女同胞,包括金坛本地妇女。金坛慰安所旧址,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很罕见,保存慰安所旧址并非保留仇恨,而是要让后人勿忘国耻,奋发图强。
火巷已经是一个年代久远的名字,它也是金坛为数不多的古建筑群。如今,它虽然被包围在日渐增多的高楼之间,却在慢慢地衍生出新气象来。有老人在巷子里缓步散心,也有青年人快步经过。
02 西轿巷

西轿巷不算太长,大概有200多米,连接着沿河西路和丹阳门中路。
为什么它要叫西轿巷呢?
旧时,金坛城内有出租轿子的两条巷弄,一条在城东,叫东轿巷; 一条在城西,叫西轿巷。东轿巷在原来于敏中于大人家对面。

西轿巷内过去住了不少富贵人家,有些“旧时王谢堂前燕”的味儿,据说清朝光绪年间探花郎冯煦的官邸也在附近。民国时期,巷内的大户人家嫌弃轿巷这个名字不雅,一度改名为永康路。
巷子里的王维克故居,是金坛文化象征性的建筑之一。当时的一些名人比如韩大受、于竹坡等都是这里的常客,可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了。
如今的西轿巷,没有了嘈杂喧闹,行走其间,虽没有戴望舒《雨巷》的温婉柔美,但也有些许历史的陈香。
03 矢巷

金坛孔庙西辕门外有“射圃”,也就是表演射箭的地方,附近的矢巷有不少制作箭矢的作坊,矢巷由此得名。
遗憾的是,矢巷现在已经基本全无当年的痕迹。
04 河西庙巷

河西庙巷因一座庙而得名,是一条约300米长的小巷,巷子两边还可以看到白墙、黛瓦这种风格的老房子。铺在小巷里的每一块石板,藏着许多陈年旧事,时间在这里仿佛停止了脚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记录着巷子里居民们来来往往的生活。
05 江家弄

江家弄因原来1号住着家姓江的大户人家而得名。这条巷子不长,门牌号从1到10就结束了。江家弄与南新桥毗邻,交通十分便利,周边有多家餐馆和便利店。从巷子里走过,还能看见不少老人家坐在一处闲聊。
06 七庙巷

原来在这条不足百米的巷子里,有着七座庙,如今只剩下一个老宅门和路口一颗百年的银杏树,它们见证了七庙巷的成长,也寄托了老一辈的金坛人的心愿。
在你记忆中的那条里弄巷子叫什么名字? 如今是否还在?
在留言区分享一下 [size=1.1em]你记忆中的老巷子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