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248|回复: 0

[众观天下] 温度不高,也能烫伤?这些“取暖神器”,用不对很危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 08:5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常州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山水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又又又又又又降温了!


气温就像看到工资条那一刻的心情,说冰冷就冰冷。


白天,只要暖宝宝傍身;晚上,只要电热毯护体。


每年冬季,总会有下面这些新闻——


● 怕冷的年轻女子,整晚开着电热毯,第二天早上发现浑身皮肤通红、疼痛;


● 大学生上课时,怀里揣着“暖宝宝”,下课时发现胸腹部皮肤被烫伤;


● 家长给婴儿换尿布,怕冻着,用取暖器对着孩子烘烤,导致其全身被烫伤。
微信图片_20240102084417.jpg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什么明明不烫,也会烫伤?
微信图片_20240102084421.png
提到“烫伤”的元凶,可能大家想到的都是蒸气、火焰、沸水等。


一般来说,我们都能注意到这些高温物体,也更容易躲避。


但在生活中,还有一种“隐秘而狡猾”的烫伤,我们往往还没察觉,就已经受伤了!


这就是“低温烫伤”。
微信图片_20240102084424.jpg
这里的低温,并不是指个位数或者零下几度,而是指大**0℃至50℃的“冬季常见保暖温度”。


当身体长时间(划重点!)接触这个中等温度(划重点!)的热源时,能量会从皮肤的真皮浅层向真皮深层以及皮下各层组织的传导,积蓄热能,造成渐进性损害。


研究显示,皮肤接触44℃的物体6小时以上,就会发生损伤[1]。


是不是有点吓人!
微信图片_20240102084426.jpg
当然,接触不同的温度,引起烫伤的时间也有所不同。


以水为例——触摸70℃的水,大约1秒钟就可能引起烫伤;而接触50℃的水,则需要5至10分钟左右[2]。
微信图片_20240102084429.jpg
(接触不同温度引起烫伤的时间)


微信图片_20240102084432.png
其实,常见的一些取暖物品,比如电热毯、暖宝宝、热水袋、红外线取暖器等,温度都完全可以达到甚至超过40℃、50℃。


甚至,玩游戏而温度过热的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也能够达到这个温度[3]。


这个温度并不高,所以能够让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逐渐适应,一般不会立即引起因过热而诱发的明显疼痛。


但如果使用长达五六个小时,皮肤表层组织就会逐渐脱水,最终导致深层组织发生热损伤(低温烫伤)。
微信图片_20240102084435.jpg
低温烫伤很像“温水煮青蛙”,而高危人群包括下面这些:


● 皮肤娇嫩的婴幼儿


● 皮肤比较脆弱的老年人


● 皮肤敏感度下降的人(比如醉酒者、瘫痪者、糖尿病患者、脑卒中后遗症者等)等。


他们往往因为感觉反应比较迟钝或者无法及时表达,而成为低温烫伤的受害者。
微信图片_20240102084437.png 微信图片_20240102084439.png
首先,从正规渠道购买正规取暖产品。避免因为故障、破裂、漏电而导致健康危害。


第二,设置适宜的温度。比如,热水袋的水温不易太烫,也不要灌得太满。暖宝宝不要设置得摸上去太烫了。


第三,不要贴身使用。在皮肤和取暖设备之间尽量有个“隔热层”(比如毯子或衣物),也不要对着一个部位长时间烘烤。
微信图片_20240102084442.jpg
第四,不要用得太久。每隔2至3个小时可以暂停一下。真要通宵使用,则更要降低温度,或者和身体保持一定距离。


当然,如果空调和地暖足够“暖洋洋”了,倒也不是一定要用那些取暖“神器”。
微信图片_20240102084445.jpg 微信图片_20240102084448.png


和高温烫伤相比,低温烫伤可能只出现皮肤红肿或者水疱。


但也不要掉以轻心——因为此时皮肤的深层组织已经受到损伤。如果处理不当,严重时可能继发感染,出现溃烂,甚至长时间无法痊愈,最终留下难以消退的疤痕。
微信图片_20240102084450.png
(图源:参考文献[4])


如果真的发现自己或身边人出现了“低温烫伤”,请记住以下处理原则[5]:


● 离:第一时间关闭和离开热源;


● 涂:如果皮肤受伤面积较小,可以涂抹一些安全有效的药膏(如凡士林、磺胺嘧啶银等);


● 盖:用无菌清洁的纱布或者棉质的衣物(棉质的衣物是否清洁无菌是否造成继发感染)覆盖在烫伤处,避免因活动摩擦而造成二次损伤或继发感染;


● 医:如果伤口较大或出现水泡、破溃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最后提醒大家,不论是高温烫伤还是低温烫伤,都不建议在伤处涂抹牙膏、酱油、蛋清等“偏方”,以免影响医生判断损伤程度,或造成继发感染。


愿这个冬季,大家都能安安全全、健健康康地享受温暖!
微信图片_20240102084455.jpg
参考文献


1.王荣华.警惕“温柔”的低温烫伤[J].食品与健康,2021,33(12):35.


2.http://idnps.com/clinical/new-as ... ification-of-burns/


3.Perkins P. Ouch! Hot laptop. IEEE PSES Product Safety Engineering Newsletter, 2015, 11(2).


4.范晴, 王时光, 黄蓉,等. 持续低热烫伤患者的皮损特点和原因分析[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1, 37(5):4.


5.An overview of steam burns. https://www.verywellhealth.com/steam-burns-overview-4507433


来源:腾讯医典

微信图片_20240102084429.jpg
微信图片_20240102084432.p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