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优化教育布局,改善办学条件,推动城乡教育资源提质扩容。第四中学(二期)改扩建项目启动建设;汇贤中学、朱林镇中心幼儿园移址新建项目加快推进;华城实验小学、实验幼儿园和儒林实验学校初中部改扩建项目投入使用,惠及学生3500余名。 | | |
推进全区公办中小学食堂运营改革,规范资金监管、食材采购、用工服务,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提档升级配餐服务,在全区高中、初中学校逐步推行点餐制,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 |
持续改善育人环境,提供更安全、更舒适、更便捷的学习条件。分批为全区25所小学普通教室安装空调;为40所中小学、幼儿园安装防冲撞设施43套,惠及学生4.4万余名。 |
| |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设联通城乡的紧密型医共体。推进区域内医疗服务一体化发展,新建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功能中心2个,优化设置社区服务卫生站和村卫生室,分批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2024年实施3个;二、三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共建专家工作室3个。推动医疗服务同质化供给,实施优质医疗资源、优秀医务人员“双下沉”,医共体牵头医院下派专家不少于400人次,在基层服务群众10000人次以上。 | | |
丰富公共体育场地供给,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加快建设长荡湖休闲运动公园、钱资湖水上运动公园等;新增全民健身场地10个以上。 | | |
开展健康检测评估行动,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实施65岁及以上老年人认知障碍筛查和干预500人以上;为全区特困人员、60周岁以上低保家庭以及计划生育特别扶助家庭等约2200名特殊困难老年人开展能力评估;开展结直肠癌基因精准检测与精准防控,提升癌症病人早期筛查率,全年完成3000例左右。 | | |
| | 落实生育支持配套政策,降低家庭养育负担。扩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改扩建普惠托育机构1家、社区普惠托育服务设施1家,全区托位数达2700个。创建省级普惠托育机构2家、省级示范机构1家。 | | |
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常住人口孕产妇唐氏筛查、新生儿 3 种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听力筛查和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全覆盖;开展 0—6 岁儿童早期残疾筛查、诊断、评估、随访等一体化服务 1万人次;为130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服务。 | | |
不负所“托”,缓解带娃难。面向职工子女、困境青少年、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等开展“爱心暑托班”35场以上。 | | |
| | 加速提标居民基础养老金,发展成果全民共享。我区主动加速提标,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在437元/月的基础上预计提高至490元/月,提前一年全面接轨常州主城区,惠及6.4万人。 | | |
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提升养老服务质效。整合利用村级公共服务设施、闲置校舍、闲置院落等资源,新增示范性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12家。 | | |
健全老年助餐服务体系,守护老年幸福“食”光。在全区新增12个老年人助餐点,并升级启用老年人助餐人脸识别系统,构建布局均衡、方便可及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 | | |
| | 高质量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美丽宜居乡村新风貌。建设指前镇清水渎村、儒林镇湖头村、西城街道涑渎村等10个以上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培育方边村湖庄自然村、西湖庄自然村、王家棚自然村等80个以上人居环境整治达标村庄。 | | |
关爱弱势群体,用心用爱打造温暖之家。新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点—“德康驿站”2家、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关爱之家)1家,改造提升省级综合性“残疾人之家”1个,建设“梦想小屋”16间以上。 | | |
加快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全年新增高标准农田1.25万亩;现代型粮库和成品粮油低温库建成投用,增加原粮17000吨、成品粮油1300吨储藏能力;严格种植污染面源管理,持续开展“肥药双减”,提升农业绿色化、标准化水平。 | | |
| | 老旧小区“焕”颜提质,提升市民居住品质。实施城北小区、东园小区一期、华城四村等11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总改造面积57.3万平方米,涉及209幢、5360余户居民。 | | |
推动市集“焕”新改造,打造干净整洁、智慧快捷的便民场所。彭公桥等3市集投入使用,金江苑、翠北、尧塘等6个市集完成改造提升。 | | |
持续推进电梯加装,提升住宅居住品质。完成20部电梯加装并投入使用,为50部老旧住宅电梯免费进行安全评估。 | | |
| | 完善燃气管网配套设施,提升安全本质水平。全年完成管道燃气进村入户改造3000户;推进餐饮场所“一场所一方案”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完成“瓶改管、瓶改电”1300户以上,减瓶率达80%以上。 | | |
加大技防建设力度,增强治安防控能力。实施智慧畅安工程,提升城市交通安全畅行品质。 | | |
推动老旧商场消防安全整治,消除安全隐患。完成金海小商品批发中心、八佰市场等消防隐患和问题整改。 | | |
| | 织密城市路网,提升出行效率。开工建设学海路、丹桂路(二期)工程等5条道路;金城大道、茅山旅游大道寻仙路互通大桥、丹金溧漕河(愚池公园段)人行景观桥等10条道路(桥梁)节点建成投用。 | | |
完善重点路段更新改造,打造安全有序通行环境。分批实施县道大修,长度约11公里;对全区县道事故多发路段、交叉口等实施精细化提升工程。改造更新10条市政道路,长度约10公里。 | | |
优化公共交通网络,提升新能源充电桩覆盖率。新辟公交线路2条,优化公交线路8条;新增停车泊位600个以上;投用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桩350个以上。 | | |
| | 提升供水质量,持续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新建、改造金沙老城雨污水管网10公里、城镇污水管网10公里;长荡湖水厂(二期)工程竣工投用,新增供水规模10万立方米/日;建成市级示范幸福河湖30条;整治提升小微水体21个;实施农村河道轮浚,生态清淤60万方以上。 | | |
加快公园城市建设步伐,扮靓景城相融的城市空间。新建、改造彭公桥、西禅小游园等2个口袋公园,建成2个市级“美丽街区”,提升丹阳门南路、北环西路等道路绿化2万平方米以上。 | | |
综合整治公路沿线环境,构建“畅安舒美”城市环线。实施重点高速公路互通和重点骨干道路的环境整治提升。 | | |
| | 强化服务支撑,拓宽就业渠道。新增城镇就业1万人以上,采集开发就业岗位1.5万个以上。 | | |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开展职业技能补贴培训5000人次以上,支持大学生创业120人以上。 | | |
丰富保障性租赁租房供给,满足新市民、新时代产业工人等各类人才职住需求。筹集(新建)华罗庚创新中心、指前商贸中心等保障性租赁住房2200套以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