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14|回复: 1

[众观天下] 调查显示:消费者选择无糖有“跟风”成分!是认识误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12 09:2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常州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山水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5月11日是防治肥胖日。近年随着公众对体重管理的重视,低糖、无糖食品和饮料热度升高,但网络上围绕甜味剂(代糖)是否安全、能否减肥等话题的争议不断。根据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的调研数据,我国消费者对甜味剂的认识尚存误区。
微信图片_20240512092649.jpg
一瓶纯阿斯巴甜和一瓶糖精人工甜味剂。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部分消费者


对甜味剂安全性不放心






调查显示,尽管多数消费者对甜味剂比较放心,但仍有38.5%的消费者对其安全性心存疑虑。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指出,甜味剂是目前世界上研究最为深入的食品添加剂,其应用安全性得到了充分的实践检验。


根据《食品甜味剂科学共识(2022)》,我国同其他国家、地区一样,对包括甜味剂在内的食品添加剂实行严格的上市前审批制度,食品生产企业按照规定,科学、合理地使用甜味剂是安全的。最近上海市试点推行的饮料“分级”规定,使用非糖甜味剂的产品不能评为A级,这并非安全性考虑,而是鼓励和引导消费者多选择原味的茶饮、咖啡等。


消费者


更青睐天然甜味物质






调查显示,消费者对不同甜味物质的接受度存在差异,其中木糖醇的接受度甚至超过蔗糖,这可能与相关行业长期持续的消费者教育有关。总体上,消费者对人工合成甜味剂的接受度明显较低,比如应用已逾百年的糖精,消费者接受度仅有7.04%。


实际上各国管理部门和权威机构都认为:合规使用甜味剂,包括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都是安全的。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认为,消费者对“人工合成”的误解根深蒂固,因此未来产业界需要多开发罗汉果、甜叶菊等公众接受度较好的甜味替代方案,满足公众控制能量摄入的同时享受甜味的需求。


消费者


选择无糖有“跟风”成分






尽管无糖产品得到年轻人的认可,但数据表明,很多人并不了解“无糖”的健康效应。比如仅有32.2%的消费者知道“甜味剂基本不提供能量”、仅有34.6%的消费者知道“甜味剂不会升高血糖”,还有22.9%的消费者认为“甜味剂增加食欲、导致肥胖”。


事实上,甜味剂几乎不提供能量或仅提供较少能量,对于消费者主动控制能量摄入具有积极意义。甜味剂也几乎不影响血糖,因此已被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膳食干预。近年来,个别研究发现甜味剂与肥胖、心血管疾病等相关,引起舆论关注。但饮食健康的干扰因素复杂,研究结果往往并不一致,比如有的随机对照研究甚至发现甜味剂饮料比水更有利于减重。


陈君石院士强调,食物多样、吃动平衡是饮食健康的核心,控制能量摄入是防治超重、肥胖及相关慢性病的重要途径。


糖尿病人群和血糖长期偏高的人群,体重超重或者肥胖的人群等有控糖需求又喜欢甜味的人,可在合理膳食的前提下,合理选择以甜味剂替代糖的相关产品。平时也可以用果蔬、牛奶、原味坚果、饮用水和茶、黑咖啡等比较健康的零食和饮料。




参考文献
[1]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 食品甜味剂科学共识(2022)
[EB/OL].http://www.kexinzhongxin.com/html/huodong/4887.html




来源|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

     
发表于 2024-5-13 06:12: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亚太地区
山水帮帮设置悬赏提问,并在广播台滚动显示,暴光率更大,有问题就到山水帮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