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95|回复: 0

[众观天下] 这 3 个用药知识,医生习以为常,大多数人却一无所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17 09: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常州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山水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吃药时好像经常会有这样那样的疑问,明明看了说明书,却还是不懂怎么吃药。






药品说明书上写着“空腹服用”,到底什么是空腹?是不是要饿得肚子咕咕叫才算?如果我吃了饭再吃药,究竟有没有效果?






一种退烧药吃下去不管用,能不能多吃一片?能不能换其他退烧药吃?






今天,我们将为大家一一解答这些问题,让大家有效且正确用药~






退烧药吃得越多,退烧越快?






近期气温变化无常,呼吸道疾病高发,咳嗽、发烧都很常见,发烧后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吃退烧药,希望能快点好起来。






关于发烧、退烧,下面这些知识点你要知道:






发热(发烧)






是指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通常口腔温度≥37.3℃ 或者是腋温≥37℃ 定义为发热。这只是个参考值,因为每个人的基础体温是有差异的。特别对于宝宝,除了看体温上的数字,还要观察宝宝有没有异常的表现,例如是否有不舒服的表现、情绪如何、有没有力气等。






发热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处理发热的第 1 步,是需要明确导致发热的原因。在明确病因之前,不建议擅自退烧治疗。






1


退烧常用的药物






对****酚、布洛芬、阿司匹林、安乃近、尼美舒利等,其中后三者一般不得用于儿童。




微信图片_20240517091104.png




2


退烧药物使用方法






不推荐对****酚联合布洛芬用于退热,也不推荐对****酚和布洛芬交替用于退热。虽然联合或者交替使用可能更有效,但上述方式并不能够改善舒适度,而且尚不清楚这种体温降低是否具有临床意义。






此外,关于联合或者交替使用的安全性信息较少。由于对****酚和布洛芬服用的剂量不同,容易造成给药错误,因此常规不推荐二者联合使用或者交替使用。






一般在用药 60 分钟内可以观察到疗效,3~4 小时达到疗效的峰值。如果服用对****酚后 3~4 小时,体温仍然较高,而且不适感仍然没有得到改善,可将对****酚直接更换为布洛芬。






如果服用布洛芬 3~4 小时后,体温仍然较高,而且不适症状没有得到改善,也可以将布洛芬直接更换为对****酚,这种现象可能与某些发热只对某一种退热药效果更好有关。






要注意的是,对****酚更换为布洛芬或者布洛芬更换为对****酚,只是单纯的药物替换,并不是交替使用。






药物替换 VS 药物交替






以泰诺林(对****酚)和布洛芬举例补充说明:






药物替换:泰诺林换成布洛芬后,如果有效,就一直使用布洛芬,不再使用泰诺林。






交替使用:泰诺林之后再用布洛芬,然后再用泰诺林,接着再布洛芬,不停换来换去。






许多感冒药如泰诺、白加黑等均含有对****酚,合用退烧药(一般是对****酚或者布洛芬)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避免过量,因严重者可能会导致肝坏死等致命性的疾病。






持续发热或者出现新的症状,应该及时就医。




药吃得越多,好得越快?






这是很多人都有的想法,认为药物的效果和剂量成正比,所以一有病就大量服药,或者自我感觉病情严重了就自行增加药量,以为这样可以加快痊愈。




其实,正确的看法如下:






● 这样做有时候是正确的,但更多的时候可能会造成不好的后果。必须严格按照医嘱或说明书的指示服用适量的药物,切勿随意增减。






● 药物的剂量和效果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而是有一个合适的范围。如果药量低于这个范围,效果就会不足,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如果药量高于这个范围,药物的效果就会过强或者不变,但不良反应增加,甚至危及生命。




以高血压患者常用的降压药氨氯地平为例,通常每日服药 1~2 片(5~10mg),如果因气候等原因导致血压升高时,合适的做法并非自行加量到 3~4 片(15~20mg),而是咨询医师换药或者联用其他类型的降压药。






● 很多因素都会影响药效,比如性别、年龄、体重等,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肝功能和肾功能损伤带来的影响。如果患者有肝、肾功能不好,服药之前切记仔细查看药品说明书,必要时咨询医师和药师。






空腹服药效果好?






有些人认为空腹服药可以加快药物的吸收,从而提高药物的效果,就好像肚子饿的时候吃饭,其满足感要超过饱腹的时候。其实,这样做有时候是正确的,但有时候是不对的。




关于这个问题,应该这样看:






1


各种情况下空腹的定义不同






比如做化验、做胃镜和服药的空腹就有区别,需要遵循具体指示。空腹服药一般是指在饭前 1 小时或饭后 2 小时服用药物。






许多药品说明书上还标明“饭前服用”“餐中服用”或“饭后服用”,“饭前服用”是指饭前 15~30 分钟服用,“餐中服用”指吃饭的同时服药,而“饭后服用”一般是指餐后 15~30 分钟左右服药。






当然,这个“餐”或者“饭”并不是单纯指中饭晚饭,饱餐了零食、水果之类的也算饭后。











2


要根据药物的性质来判断






是否空腹服药,要根据药物的性质来判断。






据文献报道,约 20%的药要饭前服,如心血管疾病常用的阿司匹林肠溶片应餐前服用,餐后服用会导致药物在胃中停留时间过长影响药物的吸收进而影响疗效;约 20%的药要饭后服,如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亚铁片,饭后服可以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还有些药物需要餐时服用,如降糖药阿卡波糖,进餐时服用可以更好地控制餐后血糖。






但是,约 60%的药品未在说明书中注明饭前还是饭后,这类药通常在饭前或者饭后皆可;如有肠胃不适,则通常推荐在饭后服用,当然最稳妥的做法是咨询药师或者医师。


来源:科普中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