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7|回复: 0

埋藏于大地的“陶豆”!这样的三星村遗址公园设计你见过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22 21: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山水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常州金坛三星村遗址距今6500—5500年,是同时期太湖流域西侧特色鲜明的遗址,也是江苏地区史前文明的重要节点,有力佐证了长江下游地区璀璨的史前文化。

日前,江苏茅山旅游控股有限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征集金坛三星村遗址公园设计方案,以投标邀请书的方式邀请8家知名设计单位前来投标。

三星村遗址公园长什么样?场馆是如何设计的?本网将陆续为您揭示设计团队的创意方案。下面这起设计案例模拟文物肌理,激发感官觉醒,将景观嵌入建筑,将低调隐入自然。


显隐之间,对话古今

设计团队利用“一隐一显”的建筑手法,打造一座融于自然、对话古今的遗址博物馆。“一隐”是指博物馆所在地势由主路向河岸田野递减,设计顺势而为,以考古现场的探方为灵感,将博物馆主体埋入地下,消隐于自然之间;“一显”是指在博物馆展陈主体之上,设计师将交流研学功能体块抬升,象征着三星村文化基于历史之上的提炼、续写。

其斗状的建筑形态源于三星村遗址出土的云雷纹陶豆,错落于薛埠河畔,俯瞰整座遗址公园,“一隐一显”之间,建筑与环境交融共生,与古今对话共鸣,仿佛一条时空隧道从薛埠河遥望博物馆,剪影重叠,又如一艘时光巨轮从历史的长河中扬帆驶来。

建筑立面以当地挖掘出的红烧土墙体与云雷纹陶豆表面装饰肌理为灵感,利用在地材料,结合现代的手法重译三星村文化,让游客通过建筑,切实地触摸到历史的痕迹。

自由拼接,构建可持续场域

进入考古遗址区,设计通过低干预策略,对现有探坑区域及未来挖掘区域进行前置规划,结合场地内的湿地水塘、白露林地、经济农田,打造最大程度保留地貌的观赏体验。同时利用现状民居,改造为满足考古、科普、研学、配套的功能空间,兼顾考古研学和游览参观两大需求。

考古工作棚的形式受到周边白鹭林的启发,以伞状单元构件营造一片考古林,模块化的组合方式可以根据考古范围的收缩,拼接出不同形态的空间,宛如树林自由生长。可拆卸回收的构件强调了重复利用性,也是针对考古工作棚结构一种生态可持续的尝试。

隐于自然,怀藏乾坤

设计团队通过对场地内现存水塘进行改造,将云雷纹图案地景化地植入景观之中,形成水帘隧道的独特游览空间——云雷水廊。同时利用原始地形高差,为后期室外演艺活动预留空间,使人们置身多种场域之中感受三星村遗存。

步入石钺广场,广场中雕塑设计提取石钺上骨帽的图案,结合几何台地草坡,具象展现三星村石钺形态,打造富有当地文脉特色的广场景观。

在景观绿化层面,充分呼应考古探坑形态,选取多形态、多品种植物,布置树阵林下空间,结合座椅、雕塑等互动装置,营造林觅三星村的趣味场地,同时赋予公园四时多变的自然景观。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