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69|回复: 0

[专题特刊] 这届年轻人已经被痛风盯上了,这些治疗弯路可别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23 08:5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常州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山水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有没有发现,你身边得痛风的朋友越来越多了?



江江和苏苏在评论区里随手一捞就能看到不少被痛风困扰的年轻人——


微信图片_20240523085545.png

2018-2019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数据表明,我国成人居民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4%,痛风患病率为0.86%~2.20%,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沿海高于内陆。痛风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



为什么年轻人也会得痛风?对痛风的错误认知有哪些?一起来看——




痛风



为什么会找上年轻人?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就要从痛风的发病原理说起。



痛风属于代谢性疾病(划重点!!),以高尿酸血症和尿酸盐晶体的沉淀和组织沉积为特征,导致的炎症和组织损伤。



尿酸是人体代谢产物之一,主要由膳食摄入和体内分解的嘌呤化合物经肝脏代谢产生,通过肾脏和消化道排泄。正常情况下,体内尿酸产生和排泄保持平衡状态。当嘌呤代谢障碍时,就会出现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生的病理基础。



由于尿酸升高,超出人体承受的范围,这些尿酸就会形成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软组织和肾脏,继而引起关节炎、肾脏损害等,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等。



因此,除了遗传因素外,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群体的年轻化与患者个体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微信图片_20240523085552.png



当代年轻人的日常——



·高嘌呤饮食摄入增加:烤肉、火锅、小龙虾……年轻人饮食中偏爱海鲜、肉食的比例越来越高,而新鲜蔬菜的比例逐渐下降。



·爱熬夜、爱饮酒:这些生活习惯都容易导致机体的免疫力下降,内分泌紊乱,新陈代谢失调,免疫因子的生成减少,尿酸代谢不足。



·不爱喝水:不少青少年水分摄入以饮料为主,而含糖饮料中果糖的含量较高,果糖本身是酸性物质,大量摄入后会造成体内尿酸蓄积,难以排出体外,导致血尿酸升高。还有很多年轻人等到口渴了才想起喝水,每天饮水量不足,这也会导致尿酸排泄减少。



·不健康的锻炼方式:规律锻炼可以降尿酸。但年轻人要么不锻炼,要么偶尔做一次大量运动(尤其是无氧运动)。这样做既容易损伤关节,又会导致尿酸升高。升高的尿酸沉积在损伤的关节,容易导致痛风。



·肥胖:我国青少年的肥胖比例越来越高。《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数据显示,我国6~17岁、6岁以下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9%和10.4%。



……

微信图片_20240523085559.jpg


对照自省,以上有哪些中招了!(白泽:我怀疑你在偷窥我的生活…)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得了痛风?



平时不声不响,痛起来让人发疯。



痛风的临床表现主要有高尿酸血症、反复发作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及慢性关节炎和痛风性肾病等。根据疾病的进展,痛风主要分为无症状期、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期、间歇期、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期四个阶段。


微信图片_20240523085606.png

微信图片_20240523085610.gif 正常膳食状态下,如果一个成年人在非同日的2次检测的空腹血尿酸水平都超过420μmol/L(不分男性、女性),那么即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是痛风自然病程起始阶段。



当血尿酸形成结晶不断沉积到关节后,就会刺激关节局部引发痛风,进入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阶段。



大部分痛风患者第一次疾病发作的部位集中在脚趾的第一跖趾关节(划重点!!)。当痛风发作起来时,会有类似针刺、钳夹的疼痛感觉,严重时甚至可达最高级别的十级疼痛。(白泽:如果半夜突然感觉到大脚趾关节有强烈刺痛,尤其男性,建议赶紧就医确诊是否患有痛风。)



微信图片_20240523085615.png
图源:腾讯医典



痛风治疗过程中



常见的认知误区有哪些?



误区1:高尿酸血症不等于痛风



高尿酸血症是生化诊断,痛风是临床诊断。



虽然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病理基础,痛风发生率与血尿酸水平显著正相关。但只有5%—18.8%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最终会发展为痛风。临床上1/3的患者痛风急性发作时血尿酸不高,还有1%痛风患者血尿酸始终不高。



误区2:降尿酸并不是降得越快越好



对于长期高尿酸血症的病人来说,在其肌肉、皮肤、血管、器官以及骨骼内已经沉积了大量的尿酸。当血液中的尿酸降低了,组织中的尿酸必然向血液转移,这时就很容易打破关节中尿酸的浓度平衡,从而诱发急性痛风的发作。



另一方面,用药之后尿酸降得很快,就好比冬天堆的雪人,太阳出来之后温度升高,雪人就开始融化,融化以后的雪渣就会一块一块掉下来。而这雪人就可以比喻为痛风患者体内的尿酸盐结晶,雪渣就可以比喻为被溶解掉的尿酸盐颗粒。这些从一大块尿酸盐结晶上掉下来的尿酸盐颗粒,就会又沉积到身体别的关节上,产生新一轮的疼痛。但长此以往就会慢慢溶解掉,这也是药物起作用的一个过程。





误区3:痛风症状消失不代表病愈



血尿酸达标也不能立即停药



第一次痛风急性发作后,通过抗炎止痛,一般3~5天左右就能基本缓解,但如果未重视,部分患者间隔1~2年还会再次发作。治疗痛风的根本在于积极纠正嘌呤代谢紊乱、控制血尿酸水平。千万不能以为症状消失了,不疼不肿了,就自行停药,持续规律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首次发作缓解后,一般建议半个月左右应积极复查。值得注意的是,痛风患者降尿酸治疗可能需要5年甚至更长时间,因此要遵医嘱定期复查,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根据尿酸的波动情况,调整用药量,逐渐减药。



误区4:单纯的饮食控制不能控制痛风



高尿酸血症、痛风是由遗传因素、生活方式和环境共同作用。人体内尿酸只有 20%是摄入食物中的嘌呤代谢产生的,另外 80%都来源于自身合成。严格饮食控制,最多也只能使血尿酸降低 60~90μmol/L。因此,痛风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通过单纯的饮食控制,不能完全控制痛风,而且饮食控制难以长期坚持,痛风的患者往往需要药物的干预。



值得注意的是,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发生也与膳食及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健康的饮食模式,限制饮酒结合控制体重,可以对痛风发病率、血尿酸水平产生积极影响。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人群应坚持食物多样、均衡营养的膳食理念,坚持低嘌呤膳食,严格控制膳食中嘌呤含量。每天保证谷薯类、蔬菜和水果、畜禽鱼蛋奶、大豆和坚果摄入,食物品种每天应不少于12种,每周不少于25种。每天多食新鲜蔬菜,推荐每天摄入至少500g,深色蔬菜应当占一半以上;鼓励每天摄入300mL以上或相当量的奶及奶制品。


微信图片_20240523085620.png
图源: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食养指南(2024 年版)
来源:江苏疾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