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65|回复: 0

[众观天下] 选 择 大 于 努 力?AI 时 代 如 何 保 住 自 己 的 工 作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28 08:5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常州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山水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AI,已经渐渐从科幻作品中来到现实,并且深刻地影响到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甚至已经让一些人失去了工作。有人甚至哀叹强大的 AI 将成为人类的“平替”,夺去所有的工作岗位,让人类变得可有可无。


不得不说,这种担心不无道理,但人类绝不会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人类与 AI 的关系,也不必像《终结者》中那样你死我活,这一切,全看人类怎样认识 AI,怎样发展 AI 技术,怎样与 AI 共处。今天咱们就来聊聊 AI 短期内还不能胜任哪些工作。


尽管 AI 来势汹汹,但作为人类我们不必自惭形秽,因为也有很多工作是 AI 目前难以胜任的,下面就列举若干,供大家参考。
微信图片_20240528085804.jpg
健康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卫生服务在很大程度上仍将是人类从业者的职责。医学的某些领域,如放射学或诊断学,人工智能的表现等同于或优于人类医生,但目前的医学护理标准仍要求具有人类责任的人类决策者。


此外,患者更喜欢与人互动,尤其是在身体保健等领域。毕竟,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创造出一个人工智能驱动的机器人,可以进行舒适的床上擦浴服务。不是因为我们不能自动化机器人医疗沐浴一一十多年前,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就创造了一个机器人,它可以进行海绵沐浴,而是因为大多数人宁愿接受另一个人的同情和照顾。


表演艺术


现场表演,无论是戏剧、音乐还是舞蹈,仍然是一个受益于人情味的领域。


人类是群体性动物,我们有一种内在的相互联系的需求,这种联系可以通过现场表演来获得。看预先录制的表演是不一样的,它失去了表演者与观众之间的反馈循环。


除非我们能创造出非常类似人类表演者的类人机器人,它还能够动态地与观众互动,从而与观众建立联系,否则我们仍然需要人类表演者毕竟,通过共享体验的人群所创造的联系在数字环境中很难被复制。


能源系统


安装风电场或太阳能电池板的工作,在未来十年或二十年仍需要人来完成。在更远的将来,机器人劳动可能会取代人类,但目前,我们仍然依靠人手来竖立风塔或放置面板。


也就是说,电力工业依赖于人为实施和部署电力系统,并至少对它们的维护进行一些人为干预。在一定程度上,有些机制仍然受益于人情味——人们有意识地决定不让人工智能完全控制核电站,而是要求人类在回路中的技术。


石油和煤炭等采掘业尽管有各种自动化环节,但在上游和下游仍然依赖大量的人力。


建筑施工


虽然笔者不认为建筑业有很强的抵抗自动化的能力,但的确有一种观点认为人工智能取代人类还需要很长时间。


这在某种程度上是由工作的性质决定的,因为房屋建筑中的体力劳动发生在各种各样的不受控制的环境中,受许多变量影响,一个受过中等训练的青壮年劳动力完全可以胜任,但即使是一个非常昂贵且复杂的机器人也难以处理。


零售、餐馆和其他个人服务


网上购物早已不是新鲜事,但是,人们仍然更喜欢看到、触摸和试穿商品,所以电商亚马逊也一直在探索现实世界购物的高科技变体:省去烦琐的结账流程,你只需走出商店,手机和你正在购买的产品上的无线发射器就可以自动处理你的购买信息。此外,亚马逊还下了 137 亿美元的赌注收购美食杂货店。


餐馆也不是一个机器人友好的环境,其他个人服务仍然需要人类来做,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按摩治疗和物理治疗仍然需要人类亲力亲为,尽管有各种各样的按摩椅和其他机器可以帮我们移动和伸展身体。发型师和指甲技师也很难被机器取代,因为它需要与个人互动并且技术也很复杂。


不同工种最终可能走向不同的结局。随着机器人劳动力越来越便宜,我们可能会看到低端的机器送货,并且这些机器还带有为“时髦体验”保留的人情味。


暂时安全不代表永远安全


总结一下前文说的这些暂时不易被 AI 代替的职业的共同点,它们都具有以下特点中的一条或几条:


· 需要高度的同理心或情商;


· 需要与人类、活体动物或植物的反复身体接触;


· 面对瞬息万变、变化多端或新奇的情况,必须有极强的判断力;


· 具有较高的创造力或艺术表现力;


· 需要直觉来获得竞争优势或更大的成功。


然而……


一个行业想要永远不受人工智能自动化的影响是非常困难的。因为随着人工智能变得越来越复杂,它们可以部署的领域的范围和性质也在增加。


但是躲在一个特定的领域不是答案。如果想在人工智能时代赢得工作,就需要找到让人工智能为你工作的方法,而不是反对你;你需要利用它们增强你的能力,而不是变得和它们一样。


为了做到这一点,你需要具备人工智能素养和数字素养,即使在设计或医疗服务等主要以人为中心的行业中也是如此。


其实,有时候我们对 AI 心存恐惧和抗拒,背后的原因是我们直接把 AI 当做了竞争对手,但如果换个思路呢?


让我们考虑一个问题:世界上最棒的国际象棋棋手是谁?


你可能会猜芒努斯·卡尔森(MagnusCarlsen),那你就错了。你又可能猜是 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的认知计算系统沃森(Watson)或谷歌公司旗下的阿尔法围棋(AlphaGo),那你还是错了。最好的棋手是一个排名中等的人类加上一个优秀的人工智能系统,我们称这些人机混血儿为“半人马”,它们才是未来。


至少,它们是一种可能的未来。


人工智能的核心是由人类和人类社会创造的技术。它应该由我们决定如何塑造,如何为社会所用,以及如何处理个体自身的职业生涯,以帮助我们在人工智能赋能的未来成为赢家。


普华永道的全球数据和分析主管杰拉德·维尔韦吉说:“任何行业或企业都无法免受人工智能的影响。”


所以,你可以跑,但你不能躲。你可以专注于对人工智能干扰更有适应性的行业,并以某种方式在这些行业中深耕,以扩大你对机器的领先优势。


《人机共舞》


AIGC 时代下,人工智能正在以工业革命以来未见的规模推动工作变革,一方面给传统的蓝领和白领角色带来了挑战,另一方面,人与人工智能和谐工作的综合智慧也给工作变革带来了机遇。


本书从人工智能对工作的影响切入,介绍了人工智能的概念及其对工作岗位带来了哪些风险,获得成功所需的关键技能和关于职业生涯的建议,“人类 + 人工智能”混合系统的能力并且如何在实际场景中应用它们,最后展望了人工智能和人类结合的未来,为个人、企业组织和政府部门如何迎接工作的未来提供见解和技巧。


来源丨图书《人机共舞》,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