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9|回复: 0

江苏省“多层次轨道网融合发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通过交通运输部验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0-22 21:58: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山水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日前,江苏省“多层次轨道网融合发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通过交通运输部验收。


江苏“多层次轨道网融合发展”试点以高质量建设“轨道上的江苏”为方向,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出行需求为根本目的,充分发挥“铁路先行”的引领功能和骨干作用,通过统筹推进“完善规划体系、推进‘四网融合’、推动重点设施建设、提升运输服务水平、创新体制机制、推进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等六个方面工作,江苏省多层次轨道网规划体系逐步完善,站城融合发展取得突破,重点设施建设持续推进,运输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地方铁路建管体系稳步构建,轨道产业集群进一步壮大,有力支撑江苏交通现代化发展和双向开放枢纽建设。



(沪宁沿江高铁)


主要经验和做法


专职机构牵头抓总,改革创新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省政府高位统筹部署定期会办、设立铁路管理专职机构省铁路办牵头抓总、省有关部门及地方政府合力推动的高效工作体系。创新推进铁路项目前期工作省市协同、建设管理分级负责、资金筹措省市共担、重大项目用地省级统筹保障、站城融合“政府推动、市场主导”等多项政策措施。


贯彻多网融合理念,夯实铁路规划体系。坚持融合发展理念,铁路规划由单一干线铁路规划向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体系转变,系统谋划全省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布局和长远发展。积极开展城际铁路网、市域(郊)铁路网、铁路枢纽等系列专项规划编制。持续推动城市群、都市圈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融合发展,针对性开展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及扬子江城市群多层次轨道体系专题规划。





畅通铁路发展血脉,提升铁路服务水平。强化多层次轨道交通间“硬联通”,以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为抓手,实现多层次轨道交通线路在南京北站、苏州北站等枢纽高效互联,苏州地铁11号线与上海地铁11号线在昆山花桥站无缝衔接


支持有条件有需求的市域(郊)铁路与城市轨道跨线运营,推动锡澄S1线与无锡地铁1号线实现贯通运营。


深化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间“软联通”,投用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南京南站城市候机楼,缩短旅客办理乘机手续近1小时;


实现南京站、南京南站等客站铁路向城市轨道交通单向安检互认


坚持改革创新,完善铁路治理体系。围绕地方铁路建设发展要求,不断提升江苏地方铁路投建运全方位管理能力。加强地方铁路制度建设,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铁路发展的意见》《江苏省地方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等政策制度文件。


积极推进自主建设运营模式,成立省级、地方铁路运营公司,参与城际、市域(郊)铁路等地方主导投资项目建设运营


探索铁路多渠道投融资新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铁路投资建设。



试点成效

区域融合力度持续加大。建成沪苏通铁路、沪宁沿江高铁,加快建设沪渝蓉高铁、通苏嘉甬高铁等一批重大项目,深层次推进国家通道互联互通。建成沪苏通长江大桥、连淮扬镇铁路五峰山大桥等项目,有力促进跨江融合发展。


推动苏锡常城际铁路太仓先导段与上海嘉闵线北延伸、水乡旅游线与上海示范区线等同步规划、同步建设、一体化运营,有力支撑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四网融合水平不断提高。多层次轨道交通日趋完善,“六纵六横”高铁主骨架基本形成,高铁运营里程超2500公里;




水乡旅游线、苏锡常等城市群城际线路苏州南站、太仓站等关键性节点工程开工建设;


建成运营宁句线、锡澄线,开工建设宁马线、宁滁线等,基本形成以都市圈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多向放射网络。


站城融合程度日益增强。大力推进南京北站、苏州南站、泰州南站等一批现代铁路枢纽站城融合示范工程。


南京、无锡、苏州等地相继出台推进轨道交通场站及周边土地综合开发的政策,促进轨道交通综合开发机制不断完善。


多方式融合模式拓展创新。常泰、崇启公铁长江大桥加快建设,实现过江通道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综合客运枢纽分布更为均衡,无缝换乘高铁综合客运枢纽县市覆盖率超70%。


苏南硕放机场首次推出航班与高铁联合订票的“空铁联运”服务,实现硕放机场与周边城市火车站“无缝衔接”,空铁联运联程更精准化。


产业融合发展保持领先。南京、常州、苏州等地轨道交通研发生产基地初具规模,建立以轨道交通动力装备、新制式轨道交通车辆**业等为核心的轨道交通产业集群;


中车戚墅堰公司、中车戚墅堰所、今创集团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在产业规模、技术能力及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全国领先。




典型经验:多网融合的铁路枢纽规划建设发展模式


充分发挥铁路枢纽作为多网融合的重要锚点作用,依托南京北站、苏州北站、苏州南站等枢纽建设,积极推动多层次轨道在枢纽高度融合,形成能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成果及经验,为建成交通强省、打造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推广多网融合的铁路枢纽规划建设发展模式和典型经验,以点带面、纵深推进,促进区域多层次轨道网络进一步优化,推动轨道交通网络层面的多线多点换乘衔接,不断提高枢纽便捷一体联通能力,实现融合水平大幅提升,要素集聚作用显著增强,支撑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能力全面提升。


(在建苏州南站)


具体成效:


   路网联通方面。依托沪苏湖铁路、通苏嘉甬铁路、沪渝蓉高铁等建设,加快推进苏州南站建设,预计年底与沪苏湖铁路同步开通运营;


积极推进南京北站建设和苏州北站扩容升级前期工作,进一步强化枢纽能级和地位,有效提升区域互联互通、扩大对外辐射能力。


无缝衔接方面。统筹铁路枢纽内部轨道交通、城市公交、出租汽车等功能布局,苏州南站、苏州北站、南京北站等枢纽通过各站房主体建筑贴临建设、换乘功能空间直接连通等方式,实现空间共享、便捷换乘。


创新一体化运营方式,南京北站采用“双光谷”设计,地铁旅客可通过光谷垂直上升至铁路线上的站内,实现一体化无感换乘;


苏州北站通过在夹层设计快速进/快速出站大厅,实现国铁-地铁双向安检互信,有效提升一体化服务水平。


资源集聚方面。构建差异发展、多点联动的创新要素聚集区,南京北站在整合多种城市功能的基础上,采用“盖上广场”的空间结构丰富站城共享空间形态,打造站城融合枢纽综合体,谋划布局12.6平方公里枢纽经济区,带动整个江北新区的城市功能升级和产业转型发展;


苏州北站利用高铁区位优势和数字金融、智能网联产业高地优势,逐步引导长三角乃至全国的产业、科技、人才、信息等创新要素向苏州集聚,实现站城融合、产城融合、文旅融合、环境融合,打造成为资源融通的“创新枢纽”,不断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培育和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江苏省铁路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