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3|回复: 0

【两会专版】院府携手绘健康蓝图 勠力同心谱医改新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3 09:4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常州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山水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万亿之城新城区绽放熠熠华彩,新能源之都品牌响亮,城市能级跃升蝶变,“两山”理念实践路径可观可感,一个奋发有为、奔腾向前的城市迎来区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区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的顺利召开。 微信图片_20250113093234.jpg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金坛医院(简称金坛医院)作为我区医疗卫生事业的“领头雁”,顺应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大势,在区委、区政府的高位推动下,“院府合作模式”不断深化,县域紧密型医共体集团建设工作扎实推进,通过医疗卫生体系重塑和医疗卫生资源整合优化,锻造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了适应我区发展特点、优质高效的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党建领航  奋楫逐浪新征程
微信截图_20250113093307.png


金坛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始终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擦亮“金医廉韵”廉洁品牌,打造“清风长廊”廉政画卷,敦促全体医务人员以清正廉洁之姿书写大医精诚之行。积极探索“党建+业务”模式,党建与业务同部署、同发展。锻造“青年博士团”,探索“医企”“院乡”协同发展新模式,与金坛经济开发区、后阳村委开展党建结对共建,构建党建结对共建长效机制,逐步形成“党旗飘在一线,堡垒筑在一线,党员冲在一线”的党建效能,提升医院党建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公信力与美誉度。秉持“将支部建在学科上”的理念,打造“一支部一特色”党建品牌,进一步提炼和统一医共体集团文化。集团总院定期与分院各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协同查房、开展学术交流,实现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双提升。共建聚合力、互促助发展!方向明确、权责清晰,推动连续、协同、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向基层延伸,以高质量党建促进高质量发展。


改革奋进  激发蓬勃新活力
微信截图_20250113093329.png
疾病共治、慢病共管、学科共建、人才共育、科研共创、信息共通、资源共享、文化共塑,实现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简称上海市一)同质化、一体化目标的“院府合作”步履坚定、实干笃行。
建章立制、强化管理。制定40多项医院管理规章,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成立医疗管理、后勤保障、财务管理、设备与物资采购“四大中心”,实行扁平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临床科室实行“双主任制”,双轮驱动学科建设。
   微信截图_20250113093338.png


自今年5月全区综合医改动员大会召开以来,构建新型医疗服务体系,大力推进“1+9+N”医共体集团建设,由金坛第一人民医院牵头,联合9家基层医疗机构及下辖的87个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组建纵向到底的区、镇(街道)、 村(社区)“三级联动”的紧密型医共体集团,按照“龙头强、乡镇活、村级稳、信息通、中心实、上下联”的要求,实施人、财、物一体化管理,建立了以上带下、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整体发力的医疗共同体,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效。院府合作为医共体建设提供了强大外部支撑,医共体建设为院府合作夯实基础平台,将“一院帮一院”的单一模式升级为“一院帮一区”的区域协同体系,不断扩大院府合作的效能,以“三明医改”经验为指引,积极探索,多维度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微信截图_20250113093348.png
人才强基  构筑学术新高地
微信截图_20250113093356.png


医院始终将人才视为核心竞争力与发展基石,通过“外引”和“内培”的方式进行人才梯队建设。
院府合作以来共招录硕士研究生75 人,其中9人被确定为江苏省、常州市级培养对象。建立“高层次人才陪跑机制”,助力人才快速成长。建立了“临床实践 + 模拟训练 + 学术研讨”三位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定期举办跨学科、跨地域学术研讨会。选送近 100 人赴上海市一进修学习。在全院范围内选定40名德才兼备、具有发展潜力的人才入选“5120计划”,并制定人才发展三年规划。遴选出5个领先学科、6个重点学科和7个骨干学科,制定《学科建设管理办法》,明确各学科的建设目标和任务,开展学科建设大讨论,各临床专科瞄准短板,形成“一科一策”任务清单和建设任务书。通过院长行政查房、“解剖式”调研、人才中期考核等形式,持续推动学科建设。
借智登高汲取力量,搭建舞台提能砺为,以“智”提“质”,筑牢医院发展基础桩。
微信截图_20250113093405.png
科研驱动  赋能技术新突破


创新引领未来,科技创造奇迹,牵住科技创新的“牛鼻子”,握紧发展突破“金钥匙”。 微信截图_20250113093415.png
全年共计有上海和省内的32个专科的105名专家定期来院坐诊、指导手术、开展科教研活动。其中上海市一选派20个专科76位专家,专家号、专家参与手术操作同期增幅分别为20.4%和10.5%。开展临床科室专科共建8个,建立教授工作站4个。首次独立成功实施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技术,实现金坛区首例采用碘-131 治疗甲亢,尤其是在蔡郑东教授带领下完成了全省基层医院首例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骨肿瘤手术、肺癌微创手术均取得了很大的突破。近三年来,在上海市一专家指导下,各学科新技术新项目共计开展 112项。2023年荣获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一等奖,实现历史性突破。 微信截图_20250113093425.png
以百姓健康需求为导向,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加快实现医疗技术高水平自立自强。




智慧建设  提升服务新效能


微信截图_20250113093435.png
智慧化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着医疗行业,为提升医疗效能开辟了崭新路径。
推行预住院系统,提供“一站式”入院服务,并实行全院“一张床”管理,拓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设立MDT门诊,增设专病门诊 15个,新增专家门诊 47 个,各类专科门诊体系完备,通过弹性排班以保障双休日和节假日门诊及夜专家门诊。
双向转诊平台完成医共体集团内患者上收下转多维度的数据统计分析(转诊人数、转诊业务状态分布、科室TOP10)和转诊明细信息的展示。推进分级诊疗工作,制定双向转诊疾病目录,建立转诊中心,优化流程,实现上下转诊精准对接,极大地促进了医疗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利用。发挥五大资源共享中心的服务功能,完成区域全民健康管理平台对接工作,实现整个医共体内患者诊疗和公卫数据的调阅,基本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结果互认。行政物资和医用耗材全面上线 SPD 管理模式,实现了智能采购、推送、存储和追溯的“四位一体”目标。


医院顺利通过五级电子病历评审,打造数据指挥中心,智慧化医疗正推动着医疗事业向着更加高效、优质、智能的方向大步迈进,最终实现“医共享、人共享、数据共享”的医疗新生态。




惠民践行  彰显民生新担当


持续组织上海专家团队及本院专家开展“医疗服务进企业 健康护航‘532’”系列活动;“院府合作惠民生 上海专家走基层”大型义诊活动;“百名专家下基层 健康服务入万家”行动,覆盖全区乡村、社区、基层医院;与华罗庚高新区经济开发区的30家卓越企业签订医疗健康服务协议,将优质医疗服务送到群众身边。与部队、企业、养老院、高铁站、高校等签订医疗保障合作协议,提供日常医疗急救保障。共服务6个镇、2个街道,服务乡村70余个,服务村民达30000余人次,服务企业职工2万余人,服务学生1000余人。根据“百名专家下基层 健康服务入万家”行动方案,集团总院的116名医疗专家按计划、分批次前往集团分院和村(社区)开展坐诊、查房、手术指导、业务培训等工作。选派9名医疗骨干挂职集团分院担任业务副院长。总院联合分院开设专家工作站3个,开设专家门诊2个。“全专联合”推进特殊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离休干部、在坛重点乡贤及亲属、军属、残疾人、低保户、五保户等特殊人群均已完成签约服务。积极推进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等“五大中心”建设,不断提升应急保障能力,提高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院府合作以来,急诊接诊群体性突发事件69起、270人次,救治成功率97.8%。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努力实现城乡居民医疗服务全覆盖,实现人人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微信截图_20250113093444.png


共赴新程 · 启航2025院府合作机遇与挑战并存,是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三年;是创新发展、模式升级的三年;是服务提升、百姓受益的三年;是不断总结经验、持续完善的三年。金坛第一人民医院在医疗改革的浪潮中奋勇争先,开拓前行,始终保持敏锐的洞察力与行动力,为医院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区域内医疗卫生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与示范引领作用。2025年是医院全力备战三级甲等医院的一年,医院将继续秉持初心使命,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构建更加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微信截图_20250113093452.png
来源:金坛第一人民医院

微信截图_20250113093318.png
微信图片_20250113093250.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