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66|回复: 0

[众观天下] 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疾病,可形成心肌梗死如何提前知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2-17 09:0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常州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山水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当下非常时髦的名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微信图片_20250217090206.jpg
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疾病,大脑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可形成脑卒中,心脏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可形成心肌梗死。那么,我们能不能提前知道动脉粥样硬化呢?
其实,我们可以通过人的一些“窗口”来了解动脉是不是发生粥样硬化。比如,看一下眼底的小动脉,可以知道我们体内的小动脉是不是有硬化;而心脏和大脑的血管可不是小动脉,是中大动脉,这就要根据颈动脉来判断了。


因为颈动脉比较表浅,它除了外面有一层皮肤外,没有其他遮挡,所以可以直接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来检测颈动脉有没有粥样硬化。美国弗洛明翰的一项研究显示,颈总动脉的斑块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关系十分密切,颈内动脉的斑块和脑卒中的发生率也有关系。简单来说,颈动脉如果查出斑块了,心脑血管可能也有斑块了。


我国古人有句话说得好,“窥一斑而知全豹”,而我们可以“以一斑看全身血管”。其实,斑块的出现呈现了动脉粥样硬化逐渐形成的过程。第一步,由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肥胖、家族史、年龄等因素的影响,慢慢地血管壁上有一些条纹的脂质沉着,即脂纹。第二步是形成一些纤维的斑块。第三步称为粥样斑块,也就是里面的血脂越来越多,逐渐隆起,从内膜突入管腔,慢慢地血管就狭窄了。第四步就是斑块可能会破裂或出血,从而把血管堵住。从整个过程来看,刚开始的时候仅仅是血管内膜有点厚,后来凸出来了才叫斑块,所以超声检查首先要看内膜厚度怎么样。


正常颈动脉的平均内膜厚度是0.68mm,如果超过0.8mm,可能有点厚;超过1.0mm,那就是内膜增厚;而超过了1.5mm,就有可能是斑块了。有时候体检报告上提示内膜厚度为1.4mm,但还是打上了“斑块”的诊断,说明突出的部分比旁边至少高了0.5mm,或大于周围正常值的50%以上,它非常突兀地凸出来了。研究显示,内膜厚度和斑块的检出率与年龄相关,一般50岁以下的人检出率在6%~7%;但如果超过了50岁,可能有30%~40%的检出率;如果是70岁以上的人,可能有70%~80%的检出率。检出斑块并不代表血管马上就会被堵塞,因为斑块还有稳定和不稳定两种情况。稳定斑块虽然是斑块,但它不会出现问题,也就是它不容易堵住血管;而不稳定斑块很容易出现上面提到的斑块内出血、溃疡破裂,从而引起血管堵塞。所以在做超声检查的时候,要看一看斑块是不是稳定的。


不稳定斑块的主要特点有以下两个方面。
1.回声 简单来说,就是超声波触及斑块后反弹回来的声波,有低回声、等回声、高回声,还有抑制回声几种情况。高回声说明这个斑块已经硬了、钙化了,所以超声波打上去全弹回来了。高回声的斑块基本不会破,因为它已经硬得像块石头,只要不太大,可以不必在意,这是衰老的一种表现。低回声则说明这个斑块里有很多血脂,很软、容易破,所以低回声是一种相对高危的表现。抑制回声就是整个斑块有点“糊里糊涂的”,好像不止一种东西,可能里面已经出血了,所以也是不稳定的。不稳定的是低回声和抑制回声,最稳定的是高回声。
2. 连续性 整个纤维帽很连续的斑块可能是稳定的,但如果当中有个溃疡,那也是不稳定的。单从超声检查一方面看还不能确诊,可以做超声造影、磁共振成像等检查,来检出不稳定斑块,这也是预防脑卒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最后来谈一谈预防和治疗。有一个对比实验,在中国人和欧洲人中挑选相同年龄层次的一群人,来比较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结果发现,中国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高于欧洲人,且吸烟人群和高血压人群更高。这反映了我国吸烟人口太多,而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都比较低。因此,在人群中广泛宣传、控制这些因素非常重要。目前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常用的就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即我们经常说的降胆固醇的药。经过半年到一年的强化治疗,其可以对斑块起到缩小、稳定的作用。所以,年纪大的人要定期体检,做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也不要紧张、焦虑,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会给你提供最适合的诊疗方案。早发现、早治疗、多预防,斑块远离你、我、他!


来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心脏使用说明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