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74|回复: 0

[专题特刊] 全国爱耳日 | 耳朵流“水”,千万别忽视这个警报!注意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3-3 09:2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常州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山水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张阿姨有个10多年的长期困扰,就是左耳时不时会流“水”,只要前一天洗头、洗澡稍微不注意或上火了,第二天左耳就湿乎乎的,短则几天,长则几周,流的“水”还有臭味,严重的时候头昏脑胀,但通常吃点抗炎药就挺过去了。张阿姨也曾经去医院看过,医生说她左耳鼓膜有个穿孔,建议手术,但因为平时也不碍事,又害怕手术,张阿姨就未选择手术治疗。并且,每次耳朵流“水”期间,张阿姨就心情欠佳,不愿意出门。这几天,张阿姨的这个毛病又犯了,她本想像往常一样在家休养,结果昨晚突然出现眩晕,被送去了急诊。
“看看张阿姨的耳朵里发生了什么医生用耳内镜对张阿姨的左耳进行了检查,镜子从外耳道进入后,可以看见张阿姨的整个外耳道皮肤红肿,尽头的鼓膜充血,下方还有个穿孔。医生请张阿姨捏鼻子鼓气,之后大量黄色脓液从穿孔处流出。因此,张阿姨被诊断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发作期)。扫码观看视频
微信图片_20250303092746.jpg
什么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一般是由于急性中耳炎没有得到恰当的治疗,炎症迁延不愈而导致鼓膜穿孔长期存在,之后只要身体抵抗力下降或耳内进水、感冒,都容易诱发疾病再次急性发作,从而出现流脓、耳痛、听力下降,甚至发热、头痛、头晕等表现。随着急性感染反复发生,中耳内的病变会持续加重,表现为持续性听力下降或继发“中耳胆脂瘤”等病变。
“中耳炎是如何发生的人体的眼、耳、鼻、口在解剖上是相通的,其中鼻腔位于枢纽位置。耳和鼻连接的通道是咽鼓管,其一端通向中耳,另一端通向鼻的后端。因此,中耳炎往往继发于鼻腔的疾病,其中最常见的就是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感冒,这种情况下鼻腔或咽部的细菌及病毒可以直接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而对于本身就有鼓膜穿孔的患者(如慢性中耳炎患者),细菌或病毒可以直接从外耳道经过穿孔的鼓膜进入中耳。
“为什么张阿姨的中耳炎这次这么严重张阿姨的鼓膜穿孔已经多年,平时也时不时流脓,但多数病情比较轻,口服抗生素就能好转,这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常见状态。但由于感染的细菌或病毒的毒力不同,以及发病年龄和身体免疫力的差异,每次急性发作产生的损害程度也不一样。由于中耳不仅包含听觉器官,同时也包含平衡功能的器官,故感染严重时不仅会导致听力进一步下降,甚至会引起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同时也会产生眩晕,导致平衡功能障碍。还需要引起重视的是,由于中耳所在部位和脑组织仅有一薄层骨板相隔,故中耳炎也有导致颅内感染的风险。
“中耳炎都会流脓吗中耳炎有不同的类型,常见的主要为分泌性中耳炎和化脓性中耳炎。不同类型的中耳炎及所处的疾病阶段不同,临床表现并不相同。比如,分泌性中耳炎就不会出现耳朵流脓,急性期以耳痛症状为主,慢性期以听力下降症状为主。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发作期表现为耳痛、发热、流脓等症状,随着鼓膜穿孔排脓后,耳痛会逐步减轻;而在静止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有些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存在长期耳鸣,当出现急性感染时,会耳痛、耳鸣加重、耳朵流脓突然增加,毒素侵犯内耳时会引起听力急剧下降和眩晕。扫码观看视频
微信图片_20250303092750.jpg


误区解读误区1:耳朵流“水”一定是中耳炎。很多人认为耳朵流“水”或流脓就是中耳炎,其实并不是,更常见的是外耳道炎,有些外耳道炎还会合并真菌感染。外耳道炎常见的发生原因包括挖耳、外耳道内进入脏水等。如果患者本身有糖尿病或免疫力差,更易发生外耳道炎。此外,外耳道感染后产生的分泌物会导致外耳道潮湿,合并出现真菌感染。扫码观看视频
微信图片_20250303092756.jpg
误区2:耳内“发霉长毛”和脚气有关。脚气,即足癣,属于真菌感染,常见感染的真菌类型是毛癣菌类,如须毛癣菌、红色毛癣菌等;而外耳道的常见致病真菌为曲霉菌、青霉菌及白念珠菌等。虽然同为真菌感染,但导致两种疾病的真菌种类并不同,因此没有相关性。


来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耳聪鼻畅,喉清气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