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07|回复: 0

[众观天下] “明前螺”上市,这几天最肥!但要请注意千万“避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3-14 08:4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常州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山水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一声春雷过后螺蛳闪亮上市😋😋😋俗话说得好“清明螺,赛只鹅”螺蛳在清明节前后的鲜美程度无与伦比成为无数吃货心中的“白月光”但吃螺蛳时偶尔也会“踩雷”如何正确避坑吃一口正宗的春鲜滋味?1便宜量大近日在清潭菜场不少摊位都将螺蛳摆在了显眼位置不时有市民前来挑选购买 摊主介绍道按照品种和个头大小的不同剪尾后的螺蛳每500克售价13元至15元不等去壳的螺蛳肉每50克售价5元清明节前的螺蛳粒大、肉肥处于最佳食用期过了清明节,螺蛳进入繁殖期带壳的大螺蛳体内或尾部会有小螺蛳影响口感和肉质鲜美度因此价格也会逐渐下降‌如何挑选好的螺蛳?要选外壳颜色是淡青色的,且壳比较薄的螺蛳,这样会比较肥嫩一些。此外,螺蛳的产地也要讲究,池塘的螺蛳多,螺肉也比较多,江河也会有螺蛳,但往往个子比较小,且里面的肉也很小,吃起来口感就不好。2这样搭配会“踩雷”提前避坑螺蛳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每100克螺蛳肉里,蛋白质含量高达15克左右,比一些常见肉类还要高。但“吃货”们,请注意避开以下这些“雷区”:
与寒凉食物搭配需谨慎
螺蛳性寒,若与西瓜、苦瓜、木耳等同样性寒的食物搭配,无异于雪上加霜,容易对脾胃造成负担,容易引发腹泻、腹痛等消化不良症状。特别是对于体质偏寒或脾胃虚弱的人来说,这种搭配更是大忌。
与高蛋白食物搭配需适量
螺蛳本身蛋白质含量丰富,如果再与牛肉、羊肉等高蛋白食物大量同食,不仅会加重胃肠道负担,还可能影响蛋白质的吸收和利用,甚至导致蛋白质过剩,增加肾脏负担。
与维生素C丰富的食材搭配要适度
虽然维生素C有助于铁的吸收,但螺蛳与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西红柿、柑橘类水果)搭配时,需注意适量。因为过多的维生素C可能与螺蛳中的某些矿物质(如铜)发生反应,影响矿物质的吸收,甚至可能引起不适。
与酒精搭配需警惕
螺蛳配啤酒看似惬意,实则暗藏风险。酒精不仅会刺激胃黏膜,还可能影响肝脏对螺蛳中营养成分的代谢,长期如此,对肝脏健康不利。需要提醒的是,有三类人群不宜食用螺蛳:孕妇尽量避免吃螺蛳,因为螺蛳中可能存在寄生虫,容易引起感染,对胎儿发育不利。过敏体质者则要警惕过敏反应,一旦出现皮肤红疹、瘙痒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脾胃虚寒者和肝肾功能不佳者也要少吃或不吃螺蛳,以免加重病情。3认螺、挑螺、吃螺这些你真的都会吗?首先要明确的是,螺蛳≠田螺,它们是不同的物种,田螺体积较大,表面光滑,螺蛳小,表面有螺旋形肋纹。螺蛳只有我国才有,田螺几乎遍布于世界各地。螺蛳(上)与田螺(下)。图源:央视三农好在,这两种螺都可食用,只要清洗干净、高温煮熟,都是安全美味的。而一些自带危险的螺,万一没认清、没煮好,误食下去,可能就不是吃坏肚子那么简单了↓首先就是著名的“田螺伪装者”——**,二者长相类似,不常吃螺的人可能难以分辨。然而,**的体内常寄生广州管圆线虫,数量最高可达6000条。人食用后,神经系统可能会损坏,出现脑膜炎,严重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图源:央视三农3招辨别**:①颜色:**外壳呈黄褐色,田螺外壳呈青褐色;②外壳硬度:**外壳薄脆,可捏碎,田螺壳厚且结实;③螺旋形状:**螺尾螺旋短,田螺螺尾尖长,整个身体呈圆锥形。
还有一些螺也不建议食用,如织纹螺、食鱼鸡心螺等。织纹螺本身无毒,但它吃过河豚和有毒藻类后,体内会留下河豚毒素和**性贝毒素,人再吃螺,就会中毒。学会辨认后,接下来就是挑选和储存了。新鲜的螺蛳外壳光亮、颜色青、壳身薄,螺口处的盖子有弹性。如果螺蛳在水中浮起,螺口处的盖子深凹进去,那就说明已经不新鲜了,千万别吃。另外,尽量选择中等个头、大小均匀的螺蛳,这样烹饪时成熟度可保持一致。鲜活的螺如果当天食用不完,可以覆盖一块干净湿毛巾,放入冰箱冷藏室存放,尽量在3~4天内食用完。煮熟的螺建议当天食用完,尽量不要隔夜存放,以免螺肉腐败、细菌滋生引发胃肠疾病。在吃的时候也要注意:靠近螺口的那块有韧性的肉是可以吃的部分,而质地柔软的尾巴位置是内脏区域,寄生虫、重金属大多沉积在这里,不宜食用。烹饪也有两个小窍门,一是将螺浸泡在水中,滴几滴香油,有助螺排出体内泥沙,二是用剪刀去尾,不仅干净,在烹饪时也能更加入味。你喜欢嗦螺蛳吗?评论区说说你觉得螺肉怎么做最好吃
来源:央视网、常州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