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82|回复: 1

[百姓心声] 民生工程之老旧菜场改造:是惠民,还是“成本转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常州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山水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以下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讨论
近年来,常州市金坛区大力推进老旧菜场改造,文萃市集、金江苑、尧塘、汤庄等菜场焕然一新,整洁的环境、标准化的摊位让“菜篮子”的颜值大幅提升。然而,当政府以“民生工程”之名投入财政资金改造菜场时,许多摊主和百姓却陷入了困惑:改造后摊位费翻倍上涨,最终成本究竟由谁承担?

以金坛区翠北路市集为例,改造后摊位数量弹性扩容至84个,新增商铺50个,硬件设施全面升级,但摊主们直言“新菜场虽好,租金却涨了3倍”。一位卖菜多年的阿姨算了一笔账:原本每月摊位费800元,改造后涨到2500元,若不提高菜价,连成本都难以覆盖。而周边居民也发现,原本5元一斤的青菜,如今涨到了7元。政府投入千万资金改造的“民生工程”,最终却让百姓的“菜篮子”越拎越沉。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矛盾并非个案。金坛区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时,虽通过专项债资金完善配套设施,却未对菜场租金市场化上涨设定约束机制。改造后的菜场往往引入第三方运营公司,以“现代化管理”之名提高收费标准,摊主被迫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圣东福地菜场改造后,甚至有摊贩因无力承担租金退场,导致部分菜品供应减少,居民不得不转向更远的超市,生活便利性反而降低。

老旧菜场改造本应是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暖心工程,但若只注重硬件升级而忽视民生成本,便可能背离初衷。百姓的呼声很朴素:改造后的菜场能否保留烟火气?政府能否在招标时明确租金指导价,或对摊主给予补贴?民生工程不应成为资本逐利的跳板,更不该让普通人为光鲜的“面子”支付高昂的“里子”。当“改造完成度”与“百姓满意度”出现割裂时,决策者需要回归初心——让菜场真正成为装满幸福感的“民生容器”,而非抬高生活成本的“精致牢笼”。

     
发表于 7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常州
跟小区改造一样,没改以前车进小区是不收费的,改造后960一年,这个钱是物业收的还是第三方公司收,收了之后怎么用?也没有一个公示,这不是明着给人贪污吗。
山水帮帮设置悬赏提问,并在广播台滚动显示,暴光率更大,有问题就到山水帮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