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众观天下] 常州2025年幼升小、小升初政策发布!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9:5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常州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山水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为贯彻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要求,落实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2025),现就做好2025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招生入学办法
(一)小学


1.入学对象。2019年8月31日及以前出生的本市户籍儿童。
2.入学条件。凭户口簿(儿童和一名监护人须在同一户口簿)、合法固定住所证件,到所在学区小学办理报名手续。
3.入学办法。公办小学采取户籍、居住地对口和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等方式入学。优先安排户籍地与合法固定住所一致的适龄儿童按学区就近入学,再在区域内统筹安排合法固定住所与户籍地不一致的适龄儿童入学。民办小学按属地教育行政部门核准的招生方案实施招生。
4.时间安排。(1)5月22日至6月28日,通过“常州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招生入学系统”)进行小学新生入学信息采集。(2)5月27日,公办小学发布入学通告,民办小学发布招生简章。(3)7月1日至7月3日,公办小学现场审核报名材料,民办小学接受报名。完成招生入学系统信息采集的适龄儿童,根据民办小学招生简章和本人意愿,在招生入学系统中由监护人为其自主报名。其他适龄儿童直接到民办小学报名。每位适龄儿童限报一所民办小学,违反规定者取消其报名资格。(4)7月14日,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的民办小学进行电脑随机派位录取,实时公开派位结果。报名人数不超过招生计划数的民办小学公布录取学生名单。(5)7月15日,未被民办小学录取的儿童,到学区小学进行报名材料审核。(6)7月30日前,各小学向新生发放入学通知书,完成招生入学工作。
(二)初中


1.入学对象。本市户籍小学毕(结)业生。
2.入学办法。公办初中采取户籍、居住地对口和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等方式安排学生入学。优先安排户籍地与合法固定住所一致的学生按学区就近入学,再在区域内统筹安排合法固定住所与户籍地不一致的学生入学。民办初中按属地教育行政部门核准的招生方案实施招生。
3.时间安排。(1)5月22日至6月28日,有常州户籍但在外市就读、要求回常州初中升学的小学毕业生,在招生入学系统进行入学信息采集。(2)5月27日,公办初中发布入学通告,民办初中发布招生简章。(3)5月28日至5月30日,完成招生入学系统信息采集的应届小学毕业生,根据民办初中招生简章和本人意愿,在招生入学系统中由监护人为其自主报名。其他学生直接到民办初中报名。每位学生限报一所民办初中,违反规定者取消其报名资格。(4)6月13日,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的民办初中进行电脑随机派位录取,实时公开派位结果。报名人数不超过招生计划数的民办初中公布录取学生名单。(5)6月30日前,未被民办初中录取的学生,在学区初中入学。(6)7月15日前,初中向新生发放入学通知书。(7)7月30日前,完成初中招生工作。
(三)特需儿童少年入学


积极推进融合教育,依法保障能够接受普通教育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就近就便随班就读。特殊教育学校承担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任务。全市适龄盲、听障儿童可到常州市中吴实验学校报名。辖市(区)适龄智障儿童到居住地特殊教育学校报名。需专人护理、无法到校就读的残疾儿童少年,以到康复机构、残疾人之家集中送教为主,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提供送教上门服务。各地应依法对残障儿童少年开展教育评估认定,明确科学安置方式并予以落实。
(四)随迁子女入学


1.入学原则。根据“流入地政府为主、公办学校吸纳为主”原则,由居住地教育行政部门就近统筹安排随迁子女入学。2.入学对象。小学为2019年8月31日及以前出生的儿童,初中为本市小学毕(结)业生。3.入学条件。随迁子女父母一方原则上在现居住地有连续居住且不少于3个月的居住证。4.入学办法。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监护人,均可向居住地教育行政部门提出入学申请。各地要优化随迁子女入学办法,加强随迁子女入学保障,逐步取消附加或限制条件,进一步便利随迁子女报名入学。从2026年起,义务教育学校不再实施积分入学。
(五)多孩子女长幼随学


同一家庭多孩且在同一学段的适龄儿童少年,监护人可在新生入学时提出长幼随学申请,教育行政部门在有学位空余的前提下,安排到同一公办学校就读。各地要根据自愿申请、公平公开、就近就便原则,制定多孩子女义务教育长幼随学办法,但不得含有在市、县范围自由择校的内容。
(六)港澳台同胞、引进人才子女及外籍儿童少年入学
港澳台同胞、企事业单位引进异地人才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与本市居民享受同等待遇。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按照相关规定合理安排外籍适龄儿童少年报名入学,具体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予以统筹安排。
(七)优抚优待政策照顾对象子女入学


对于烈士子女,符合条件的现役军人、公安英模、因公牺牲伤残公安民警、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人员、高层次人才、优秀归国留学人员、援疆援藏援青援陕及支边人员、“常商服务卡”持有人、对常州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突出人员等优抚优待政策照顾对象子女,根据有关政策统筹安排入学。各地各校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细化入学操作程序。




二、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各地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开展专项行动是维护良好教育生态的重要保障,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务实举措。要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统筹,坚决整治违规招生现象,不断健全公平入学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教育满意度。
(二)强化政策落实各地要加强招生入学政策热点问题的宣传解读,通过互联网方式公布辖区内每所义务教育学校的入学通告和招生简章,具体样式详见《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信息一览表》(附件1)。实施标准班额招生,均衡分班。民办学校电脑随机派位工作,按有关规定规范实施。主城区招生入学未尽事宜详见《2025年常州市主城区小学、初中学生入学指南》(常州市教育局网站另行公布)。
(三)接受社会监督义务教育学校应向社会公布招生入学咨询及监督电话,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设立专门的招生入学热线(附件2),畅通政策咨询、举报投诉等渠道,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建立台账、逐一认真核查处置。要加强舆情监测,强化招生入学风险研判,稳妥处置招生入学舆情及突发事件。
(四)严肃招生纪律各地要针对招生入学重点环节,细化工作要求,压实工作责任,会同相关部门加强招生过程监管,对区域内招生工作开展全面排查,严格落实中小学招生入学“十项严禁”规定(附件3),定期通报辖区内招生政策执行情况和入学工作组织实施情况,及时纠正各种不当行为。
各地于5月27日将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信息一览表报市教育局,并及时向社会公布;9月16日前将本地区招生入学工作总结报市教育局。
常州市教育局入学咨询电话:85681350、85681351、85681352入学监督电话:85681366、85681368、85681370电子信箱:https://jyj.changzhou.gov.cn/class/EBQCPOEF
附件1:
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信息一览表(扫码查看)附件2:

辖市(区)义务教育招生入学热线(扫码查看)附件3:

中小学招生入学“十项严禁”规定(扫码查看)
来源:常州教育发布


“山水金坛网”仅作分享之用,文章中插图版权属于原作者。如遇到1、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2、所称来源非第一原创;3、微信内容发现错误等情况,请第一时间私信“山水金坛网”,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